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世纪互联链网智能计算研究院协办的“新时期个人数据保护政策与技术”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以个人数据为中心的大数据时代将加速到来,其底层逻辑将更加要求数据的私密性、安全性、不可被利用和篡改性。会议倡议各界专家开放合作,发起个人大数据协作社群(Personal Data Community),形成围绕个人数据研究的开放合作机制,推动国内个人数据的政策和技术研究。
面对互联网巨型平台等拥有海量数据的大型组织,个体该如何抗衡这种不平等优势?当下形成的互联网大数据既得利益僵局又该如何破解?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洪学海指出,“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保护,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法律法规实施过程中的操作实践问题。希望业界开放合作,凝练个人数据保护中的科学问题,进而去推导和解决其中的技术问题,通过各领域专家的跨学科协作,探索各应用场景下个人数据保护落地方案的创新。”
去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生效,这是继《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之后,我国在信息安全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项重要法律,标志着我国在大数据领域进入到个人数据保护、发展和管理的新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孟小峰表示,传统互联网体系结构在身份认证与数据权属的设计上存在先天不足,有必要在新时期数字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重新定义和设计数据基础设施。
世纪互联链网智能计算研究院院长马炬指出,新时期的大数据产业应是以个人数据安全和权益保护为主要特色的新产业形态,围绕个人数据形成的存储、计算、迁移、交换、生产、应用等数据产业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的新蓝海。
与会专家分析,当国内外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和数据保护法律逐步完善时,如何实现大数据技术应用和个人数据保护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用新型数字技术将个人从面对平台经济的被动境地下解脱出来,将个人数据的活力充分释放并形成数据价值链,是通往安全的、具有广阔前景的数字经济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柯晓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