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风险,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几乎所有方面都可能存在大风险;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创始人是否靠谱。”一位投资人指出,“其中就包括对项目能否吃透、有无韧性、能否带团队、能否持续创新等等方面。而人品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如果创始人太年轻,一下拿到的钱太多,抵不住诱惑,那就存在很大风险。”
日前,共享单车企业接连被曝出内部贪腐事件、空空狐创始人被指挪用公司资金个人消费、95后神奇百货CEO被指侵吞公款等事件引发公众关注,初创公司风险控制、数据造假、内部贪腐等问题显现。对于这一现象,北京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创始人“不靠谱”是多位投资人最担心的问题,初创企业由于内部管理不成熟更容易遇到上述问题,而投资人也会尽量避免问题的出现。不过,一些非主观性的问题有时难以避免,创业者还是需要积累更多经验。
造假
95后CEO被指所有财务报表均为假账
去年,神奇百货公司数据造假问题被炒得沸沸扬扬。1998年出生的王恺歆拥有一段堪称传奇的人生经历。她16岁辍学创业,成立垂直电商“神奇百货”,去年参加BTV的创业真人秀《我是独角兽》当场被5个资本大佬争相投资,拿到1500万的A轮投资款,公司估值过亿。
不过,仅100天后,神奇百货就被曝“破产”,并被曝出数据造假欺骗投资者。有媒体对她的报道中提到,王恺歆在月成交额和注册用户数量等方面欺骗投资者,给投资者报告的数据是“几百万”月成交额,但员工反映却只有几十万;一直向外界声称有60万注册用户,但截止到3月底,实际注册用户不到30万;宣称的100多家供货商实际上连10家都不到等。
另外,创业邦在《曝95后神奇百货CEO侵吞公款600万!现已被投资人列入死亡名单!》一文中还提到,公司账目不清,所有上报的财务报表均为假账,均经过王凯歆之手亲自造假,在平安银行基本户记录中王凯歆个人挪用公款额度高达近 600 万元人民币,均为其个人花销及开支,后续其近10人助理身上的接近100万元人民币支出也用于支付其住酒店、娱乐及购物花销。
面对接连爆料,被媒体称为王凯歆创业导师、著名投资人林劲峰否认了挪用资金一说,他称,“项目停止是真,但王凯歆没有任何挪用资金”。他称,去以色列旅游是他掏的钱,不是神奇百货公司的资金;同时公司有代记账的专业财务公司,所以支出基本符合规范。不过数据造假欺骗投资者等问题林劲峰则没有答复。
声音:数据造假对公司和投资人来说是双输
非上市公司的数据并不必向公众公开,因此存在很大的不透明性。实际上,就连投资人想要知道公司的真实运营数据也十分困难。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表示,“数据造假无非是为了让数据好看一点,让投资人放心,后续的打款更顺利些,因为有些款项可能不是一步到位的,或者为下一轮融资做准备。实际上投资人平时不太参与公司的运营,数据来源也都是创始人的报告,一旦创始人不说实话,那的确很难一下找出来问题。”但数据造假带来的损失很大,他表示:“这涉及到公司的贪腐问题,在这方面投资方主要是怕各个财务数据造假,资金不规范地流失。那对公司和投资人来说是一种双输。”
那么如何避免这方面的问题呢?投资人李开复曾表示:“大一点的项目要靠尽调,用各种方式去拿到真实的数据;小一点的项目是对人的尽调,对行业的尽调。”上述不愿具名的投资人表示:“投资主要是投资人,所以调查数据不如事先对创始人的人品有全面的了解。另外,如果真的存在比较严重的造假问题,那就可以用法律来约束了。”
挪用
空空狐创始人用公司资金买奢侈品
公司创始人挪用公司资金消费的事件也屡被曝出。前不久,二手平台空空狐创始人余小丹和投资人周亚辉之间隔空“互撕”。周亚辉称余小丹“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面,就几十个人,却花光了投资人5000万左右的现金投资款”,同时周亚辉指出这些钱中有部分并不是用于公司运营,而是用于余小丹个人消费,包括购买奢侈品服装、包、带男朋友出去旅游、用公司的钱给个人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用投资款给自己发奖金等等。
在余小丹一一否认后,周亚辉还委托律师晒出了余小丹购买奢侈品的报销发票。这14张服饰发票或报销单图片显示,余小丹曾购买大量的奢饰品牌服装,总价款达20余万元,并经公司报销,部分报销单据中的经办人陈晓宇,正是空空狐创始人余小丹的助理。其中一张报销单据显示,为出席一次活动,余小丹最高曾花12万元买LV服饰,包括一个奢侈品包、三条围巾和两件衣服,最终由助理陈晓宇领款签章。
作为投资人,周亚辉对余小丹很失望,他说:“一个89年的年轻人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面,就几十个人,却花光了投资人5000万左右的现金投资款,对自己的业务、管理没有一点点反思,面对投资人没有一点点羞愧(虽然投资人也不需要你这样,但亏光了这么多钱总会有些愧意这是人之常情),把全部责任都推到投资人身上,来进行自我包装炒作。”
声音:最大风险就是创始人是否靠谱
多位投资人指出,“创始人不靠谱”是投资人最害怕的事情,不过这种问题整体并不多。一位投资人表示,“如果说风险,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几乎所有方面都可能存在大风险;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说,最大的风险就是创始人是否靠谱。其中就包括对项目能否吃透、有无韧性、能否带团队、能否持续创新等等方面。而人品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如果创始人太年轻,一下拿到的钱太多,抵不住诱惑,那就存在很大风险。”
那么投资人在投资前如何约定投资款的用途呢?余小丹所说的资金是用来“出国考察而非旅游、买服饰拍摄公司形象照而非私用、给自己发的奖金远比不上COO”等,这些用途是投资人所允许的吗?春泉创投合伙人陈嘉君透露,“一般公司在融资的时候就已经规划好用钱的方向,投资人同意该方向才会最终投资,在投资人和创始人的协议里也会写明规划。除了前期的规划外,投资人在做投后管理的时候也会做内控,包括了解资金的去向等。”他还说,“对于早期来说可能管的自由点,更多的是基于信任,中后期的话资金用途都是很明确的。”照此来看,如果创始人事先并没有得到投资人的允许就擅自更改资金的用途,或直接用于个人消费,那就属于违约。
贪腐
ofo被曝一个区域运营一个月能贪好几万
前不久,ofo被匿名社交平台曝出“内部贪腐”问题。有网友匿名爆料说“小黄车一个区域运营一个月可以贪好几万,一个学校的运营都能贪几万、十几万的。”爆料指出,由于ofo运维团队的招聘主要由区域运营专员负责,修车、摆车师傅都是由运营独立负责招聘和结算工资,这就给了运营专员可乘之机,“只需要向上级多上报5-6个修车师傅名额即可,每月就可以多拿两三万的费用,且上级不会追查。”同时,“ofo某城市的供应链被架空,在采购上做主的是维修仓库主管,因为供应商是自己的好友,就把十年前的旧胎当做新胎采购回来,并直接进行组装。”
ofo随后做出的回应中并没有明确表示公司是否存在相应问题,而是指出这条匿名爆料“无法作为反贪腐工作的证据”,同时称自己公司有风控部门,“ofo在2016年就成立了‘风控部’,这个部门中,有来自公安、监察、律师等行业的多位精英,拥有多年的反贪、经侦、监察工作经验。”
实际上,内部贪腐问题并不少见,不仅仅存在于一些内部管理不严格的初创公司,在一些大公司甚至上市公司中也存在相关问题。以互联网公司为例,腾讯、阿里、京东、百度、360、优酷土豆等都公布过公司的内部贪腐案例,前腾讯高管刘春宁在离职后还被公司发现贪腐问题,并进行追究,最终被送进公安机关;前优酷土豆副总裁卢梵溪也在公司的一次内审中被发现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且数额较大,后被警方带走。
除了高管外,公司的基层员工也都有贪腐的机会和空子,比如360的一名外包人员私自下载客户订单信息并贩卖给他人,百度糯米的员工勾结外部人员为商家刷单、骗取公司补贴,京东的运营人员通过第三方外部人员收受多个商家贿赂,并给予行贿商家促销资源倾斜,违规帮助商家上线促销活动等等。可见贪腐并不专属于公司的高层。
声音:初创企业可能管理更不到位
一名投资人表示,“贪腐的机会在一个公司里是广泛存在的,只要是花钱的地方都有机会。这个可能跟是否初创没有直接关系,当然,初创企业可能管理更不到位些。”他举例道,“比如许多需要推广、买流量、供应链等等方面,都有机会从自己的渠道和资源走。”
那么ofo所说的风控部是否能够彻底控制住腐败呢?有投资人表示,“风控部只是个形式而已,更大层面的约束来自于公司的制度,比如内部控制有财务的分工,有审批流程,有的公司还会派财务人员进行审计等等。另外,法律的威慑是最后一道防线,这些大公司经常会公布一些反腐案例也是想要起到震慑作用。”
烧钱
不少初创公司因“乱花钱”而倒闭
除了上述公司故意挪用或制造财务问题之外,还有不少公司因为非主观的“乱花钱”而出现危机或直接倒闭。比如去年O2O博湃养车在融资近3000万美元,估值6亿美元时,由于疯狂扩张而采取大规模的烧钱补贴战略,客单价甚至低至1元,最后难以为继,不得不宣告停止服务。
生鲜电商美味七七则由于重资产模式加上品控跟不上,产生一系列质量问题,一位员工爆料:“大规模投建线下店,但物流跟仓储设备又跟不上,品控与质量开始直线下降,产生大量投诉不说,就连员工自己买到的水果有时候都是腐烂状态。”后来,这家曾经由亚马逊投资2000万美元的平台发布一纸清算公告,宣告破产。
海淘品牌限时特卖平台蜜桃网曾获得经纬中国的数百万美元的投资,但创始人谢文斌曾公开表示,“就算我再融1亿美金,也不可能成为巨头打价格战的对手,巨头可以通过渠道与补贴的方式把价格压到很低,但是创业公司没有办法这样长时间消耗下去。”最后,公司终于资金断裂,人去楼空。
声音:说不清他们是怎么胡花钱的
以上案例表明,初创公司的问题不只是出现在“人品”方面,更大的问题在经营。陈嘉君称:“创业的人一般都只熟悉产业链中的某一个环节,有一些偏向性,比较懂运营或者比较懂市场或者比较懂金融或者比较懂供应链等等。因此如果团队搭建不完善,或者创始人对财务运用不熟悉、对资金运用掌握得不好,那就很容易出问题。会出现财务状况不稳定,被合作方骗等等情况,不过这不是他成心的,而是他没有预料到。或者他花了钱,效果不好,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他对某一个环节并不熟悉。”
初创公司每笔钱都花到刀刃上并不容易,但要能在一定范围内控制,不能不计后果地“烧钱”。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表示:“有时说不清他们是怎么胡花钱的,因为这种决策没有技术含量,能想象得到的地方都有可能。”然而一旦烧钱的后果和创业者所设想的不一样,那就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
那么投资人和公司创始人应当如何预防或尽量避免这方面的问题呢?陈嘉君说:“从预防的角度来讲,第一个是看创业者本身的经历,是否可以覆盖我们设想的商业模式中会碰到的成本方面的问题。第二就是看合伙人团队是不是够完整,比如在营销市场或供应链方面,是不是有足够的话语权或者相关经验,这两点比较重要。第三个是在投资好以后创始人会规划一些方向,也就是做一个企业发展的规划,哪个时间点做什么事情。那么在他规划下一个时间点的时候可以跟投资人多商量,看对下一步规划的方面熟不熟,也许投资人会给他一些参考或人脉上的关系让他去更多地了解这方面。”尽管如此,上述办法只是尽量避免问题的出现,创业失败的案例依然不在少数,初创公司和创始人还是需要更多时间和经验的磨炼。
(责任编辑:张洁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