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汽Gofun给出共享汽车盈利时间表。12月25日,Gofun出行COO谭奕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3-5年内,共享汽车将迎来盈利。近年来,共享汽车市场迎来爆发期,从传统租车企业、互联网公司,再到后来的地产公司,各行各业都开始试水共享汽车行业。值得注意的是,摩拜、美团、滴滴等巨头也开始布局。不过,业内普遍认为,就目前而言,共享汽车行业仍然没有巨头出现,盈利能力依然待考。
3-5年盈利
12月25日,谭奕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3-5年内,共享汽车将迎来盈利阶段。而就目前市场情况而言,共享汽车行业盈利情况并不乐观。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分时租赁汽车企业平均单车亏损每天在50-120元。今年10月,共享汽车平台START创始人兼CEO张丙军曾坦言:“目前START平台并没有实现盈利,而后续还将在产品研发上做更大的投入。”
据了解,START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无需采购大量车辆,但目前仍然无法实现盈利。此外,TOGO途歌方面也曾表示,TOGO途歌目前还是以扩充市场、布局城市及增强用车体验感为首要任务,盈利不为现阶段的诉求。
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共享经济在市场刮起一阵狂风之后开始面临阵痛。轻资本的共享单车行业中,接连有企业退出市场。悟空单车、小蓝单车、酷骑单车的倒闭,不仅引发了人们对行业的质疑,其出现的押金难退问题更是让消费者对共享经济信心下降。而一直因重资本而备受行业质疑的共享汽车也难逃厄运,日前,友友租车、EZZY陆续停止运营,主要原因正是资金链断裂。
面临严峻的市场环境,Gofun正在探索自己的盈利模式,加速发展自身业务。12月25日,北京商报记者自Gofun处获悉,目前Gofun旗下共投放1.5万辆共享汽车。预计明年车辆投放规模将达到5万辆。“在共享汽车行业中,车辆达不到50万不能称之为规模化。要达到规模化目标,不一定仅靠企业自己持有车辆,需要探索多种方式。”谭奕说。
除了车辆规模化布局外,Gofun也在推动车辆的智能化。“目前北京的车辆基本可以实现刷身份证开车门。预计明年初,Gofun将可以实现车内人脸识别技术。”谭奕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称,Gofun对用户身份进行层层验证,首先在注册时使用实名制;第二步是身份证验证,即将实现的人脸识别技术是为了进一步保证注册人、持证人与使用人为同一人,防止不法分子或者好奇心较重的小朋友冒用他人身份开车,造成严重的后果。此外,针对消费者关心的押金问题,Gofun也做了相应措施。目前,Gofun已在支付宝平台开通免押金服务。当用户信用积分达到720分以上时,可以免交押金使用Gofun旗下共享汽车。
资本蜂拥
除Gofun外,其他共享汽车平台也正在加速扩张,加大融资力度。不久前,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平台PonyCar马上用车宣布完成C轮融资,总投资额超2.5亿元。一步用车的A轮融资获得了1.35亿元,而TOGO途歌已获得2200万美元B轮融资。竞争愈演愈烈,资本也开始蜂拥而至,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进入共享汽车领域。
近日,宝马集团旗下共享汽车项目ReachNow即时出行携手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品牌EVCARD分时租车共同在成都推出高端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联合品牌——ReachNow powered by EVCARD,前期预计投放100辆宝马i3升级版车型。奥迪也于今年上线了“Audi on demand+移动出行”服务和“奥迪出行”App,提供车辆基本涵盖旗下所有车型。
除车企外,互联网、地产等企业也开始纷纷试水。日前,神州优车集团召开战略发布会,宣布将打通出行、分时租赁、融资租赁等几部分业务,由“汽车出行”升级为“汽车生活”平台。而在此之前,美团、滴滴、摩拜等互联网企业早已争先入场。目前,美团已在成都展开“美团租车”业务的试运行,正式进入共享汽车领域。今年11月,摩拜单车也与贵安新区、新特电动汽车合作,开始正式布局分时租赁业务。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则于近日表示,接下来会大力投入分时租赁领域,投入资本将不低于10亿元。
谭奕表示,目前共享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但是仍然没有出现一个有效的模式,整个行业还是浑沌的,没有秩序感。资金充足的企业大面积“扔车”,或者一味建充电桩,后期运营却跟不上。因为整个行业依然处在早期阶段,当有一家企业出现一种有效的模式,其他企业就会开始效仿。
模式待考
虽然参与者不断涌入,但共享汽车行业盈利仍然待考,车牌、停车位等公共资源紧缺成为行业通病。据了解,目前Gofun在北投放2700辆车,停车网点大概有几百个。谭奕认为,其实停车位的资源还是有的,现在大家所讲的停车位紧张是指潮汐紧张,而实际上如果把所有的位置和车匹配的话,停车位是够的,现在看起来停车位紧缺其实只是匹配度的问题。
谈到如何盈利,谭奕称分时租赁并不是传统的租赁行业,而是基于互联网的、碎片化以及大数据的行业。共享汽车行业的盈利基于车辆数量以及智能程度,这个行业真正的价值都在后台的信息和数据上。但目前来看,共享汽车数量不够,体量不够大,模式尚未形成,现在的共享汽车行业就是一个简单的租赁模式。
“与共享单车相比,共享汽车行业本身受到公共资源紧缺、用户需求量不大等问题的制约。”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东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虽然有大量资本入局共享汽车企业,却都没有大规模动作,这表示其对于行业盈利能力依然持谨慎态度。共享汽车行业资本较重,企业想要实现盈利首先要保证自身资金充足,在做不到大体量的情况下,针对某一群体做特定场景服务或许会成为企业盈利的机会。“如果追求大规模、大体量的模式,短期内企业恐无法实现盈利。”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李艳霞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寻求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定位。共享汽车属于市场行为,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本身的发展。首先要做到准确定位,共享汽车作为出行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要认识到自己的功能和职责。地铁、公共汽车是针对大流量人群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网约车作为一种个性化出行方式,定位比较高端,提供中、高品质的服务。共享汽车同样作为一种个性化出行方式,企业需要为其找到准确的定位,再决定自身发展的策略,不能盲目入局。
(责任编辑:张洁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