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科技3月9日讯(记者 苏畅)ESG(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理念日益火热,不少公司开始主动披露相关信息,加速推进ESG建设。
但ESG评价维度多元,涉及的指标繁多,公司如何根据重要性、相关性甄选ESG指标促进可持续性发展,制定相应的战略指标,是极其严峻的考验。
在供应链金融科技领域,企业不仅要面对ESG投资挑战,还面临科技应用衍生的诸多风险和监管压力。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服务难度变大。
关注利益相关方需求
我国ESG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双碳”目标下,我国企业ESG信息披露法规加速出台,鼓励企业自愿披露ESG信息。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ESG纳入年度指标,加大投入建设。其中,港股公司更是根据香港交易所的指引,从2012年至今完成了ESG信息从自愿披露到强制披露,且披露内容逐渐丰富的过程。
ESG涉及范围广泛,按照MSCI的划分标准,ESG评价体系包含3个一级支柱、10个二级主题指标、35个三级关键问题指标和1000多个具体数据点。面对繁多的评价指标,如何提炼优先发展投资的ESG议题,是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盛业(6069.HK,原“盛业资本”)公司秘书王铮认为,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战略和业务,识别、排序和确立公司ESG的重大议题,然后才能优化资源,为后续政策制定ESG的KPI考核、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乃至外部机构进行追踪或者闭环管理提供支持。
在王铮看来,识别或者确定公司ESG重大议题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关注利益相关方的期待或者要求。盛业采用沟通、问卷、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与生态内的利益相关方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客户、员工、供应商、合作的资金方、银行、投资人,以及所属的社区进行访谈沟通,最终利用相关工具确定了15个最重要的ESG议题,涵盖合规经营、诚信经营、客户满意度等维度,以及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便利和可持续的数字金融服务、风险管理、员工雇佣的平等保护及反贪腐政策等。
在供应链金融领域,金融科技平台主要的服务对象中小微企业数量庞大,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但经营风险和挑战不小。《中国中小微企业经营现状研究2021》报告显示,小微企业平均存活周期4.13年,其中存活时间小于3年的小微企业占比接近50%。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困扰中小微企业已久。
盛业通过访谈发现,中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关注在金融环境中是否受到平等对待,在关注定制化和多元化的服务同时,还重视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性。中小微企业不愿意与供应链金融平台只进行一次性融资合作,而是希望与提供融资服务的平台达成长期合作,双方的共识和认识比较匹配,希望能够有一个比较负责任的平台支持其发展。
推动可持续发展
盛业是一家聚焦产业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为供应链场景中的各方(核心企业、供应商、资金方等)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将产业科技和数字金融相结合,解决传统行业中供应链管理低效以及中小微供应商融资难的痛点。基于调研访谈的结果,盛业于2021年初提出了产业科技+数字金融的平台战略,双驱动打造一站式的供应链服务平台,引进物联网等技术为产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同时利用数据反映中小微企业在供应链中真实的价值,用数字科技驱动全线上化、自动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截止到目前,盛业已经服务了1万多家中小微企业,累计应收账款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300亿人民币。在定价层面,传统模式下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定价评估主要依据企业的信用记录或者资产抵押,价值往往容易被低估。盛业基于对行业的理解和大数据的分析,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刻画中小微企业的企业画像。
盛业将供应链金融服务融入到生态中。王铮认为,如果掌握了中小微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真实、即时的交易和背景信息,其价值可以得到释放。盛业通过获取和分析产业链的各类数据,多维度整体评估中小微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和风险,更加合理地为中小微企业以及融资资产进行定价、风险把控以及整体定位,更真实地反映中小微企业的价值。
贯穿产业链多个环节的大数据,难免涉及到客户隐私的保护问题。盛业已搭建了信息安全的专门团队,按照国际和国内相应的标准,构建了信息安全体系。王铮表示,盛业今年启动了相应的数据治理的工作,将为整体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建设提供有效的保障。此外,盛业已配套构建并运作了投诉处理机制,明确了内部管理要求,打造负责任的普惠金融的模式。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时,美国市值排名前3000的公司ESG评分愈高,受金融危机波及程度愈低。中国对于ESG认可度提升,金融科技企业ESG实践和ESG投资仍在不断发展完善,或将推动供应链金融科技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钟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