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发展如火如荼,同时也面临严峻的盗版问题。当平台和作者的著作权遭到侵害,来自各方的坚决有效打击意义重大。近日,经江苏省太仓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知乎被侵犯著作权案一审宣判,两名被告人利用爬虫技术盗取知乎盐言故事内容非法牟利事实成立,全部获刑。
爬虫盗文后利用小程序获利,两被告人负刑责
据检察院通报,被告人李某是一名软件测试工程师,看到知乎盐言故事庞大的受众群体后,便动了爬取知乎付费内容牟利的心思。在其编写的爬虫脚本测试成功后,李某又开发了多个具有阅读和下载功能的微信小程序投入市场,并通过小程序内嵌广告获利。
为了吸引更多用户浏览广告,李某与另一被告人卢某合作。卢某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图文帮助李某引流,李某提供2个类似的小程序给卢某运营,帮助其进行技术维护。两人约定,李某抽取2个小程序30%的广告收益。
知乎监测到李某的爬取行为后,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李某、卢某在一个月内先后被抓获归案。对于犯罪事实,李某、卢某供认不讳,下架涉案微信小程序并退出违法所得。2024年12月27日,太仓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经审定,两名被告人爬取知乎盐言故事共计3.2万余篇,侵犯著作权罪事实成立。法院依法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判处卢某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
打击手段升级,太仓公检法联合侦办首起网文侵犯著作权案
网文行业盗版行为猖獗,且盗版形态也在不断进化,此次案件也具备这一特征。“李某没有通过搭建网站来提供侵权作品,而是吸引用户至小程序中进行搜索、下载,犯罪成本更低且犯罪行为更为隐蔽”,承办的检察官介绍。
对此,公检法部门和网文平台也在不断升级打击手段,应对新型盗版行为。首先是侦办审理的提速提效,最大程度降低著作权人的损失和维权成本。作为太仓市首起网络环境下侵犯著作权案,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多角度考虑知乎作为权利人希望从快打击的诉求和意见,及时联系涉案云服务平台调取、存证相关电子数据,围绕涉案作品与著作权权利人作品同一性比对等方面夯实证据链条,最终在证据链完整、犯罪嫌疑人均认罪认罚的基础上,太仓法院同意适用简易程序,快速作出判决。太仓市检察院在审查过程中加强释法说理,促推侵权人对知乎遭受损失进行赔偿,避免另行提起民事赔偿诉讼耗时耗力。
技术滥用自食恶果,知乎打击爬虫技术侵权已成常态
技术无好坏,但运用技术的行为却有善恶之分。互联网时代,网络爬虫技术运用十分普遍,但技术中立不是放任恶意爬取数据行为的借口,滥用爬虫技术侵害权利人合法权益终将自食恶果。
事实上,我国因使用爬虫技术构成刑事犯罪的判例已有不少先例,除了本案涉及的侵犯著作权罪之外,还包括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几种类型。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对滥用爬虫技术的刑事判定和法律依据也在逐步完善。
此类案件中,权益受到侵害的平台方也不断升级维权手段。以知乎为例,其自研的反盗版系统“知天监”,已经具备了内容监控、反爬取、创作者维权等多种功能,覆盖盗版网站、小程序、公众号、社群等多种形式,每天打击盗版内容和线索达上千条。此次案件中,对盗版行为的前期监测、采集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直以来,知乎针对网上涉及知乎付费内容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持续维护正版作品的知识产权以及知乎创作者权益。截至目前,知乎反盗版行动已经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30余名,打击近10个盗版团伙。
知乎反盗版业务负责人表示,反盗版已经成为知乎的一项战略工作,知乎及旗下盐言故事将不遗余力打击盗版行为,维护创作者和平台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