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双11”即将到来。这个创立于2009年的“剁手节”,已经超越了促销的本初意味,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盛大巡礼。如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日前在上海举行的“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发布会上所言,“双11”已经成为每一个消费者、每一个品牌、每一家快递公司、每一个网站和每一个商业体共同的狂欢,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双11”,成为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大协同。
中国消费和商业新的风向标
2009年“天猫双11”创立首秀当日,淘宝销售额为0.5亿元;到2016年同一天,天猫淘宝销售额交易额达1207亿元。2016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2316亿元,平均每日也不过910亿元。拜信息技术之赐,“双11”已跨越国界,其参加人数之众、交易效率之高、动员城乡之深,远远超过美国“感恩节”次日的“黑色星期五”购物狂欢。这个盛大的消费节目,已刻入了人们的心里,融入了文化,宛如体育中的奥运、综艺中的春晚。
如今,不甘被边缘化、不愿坐视市场易手的其他电商和不少实体店纷纷加入进来,线上线下的热烈互动,构成一种奇妙的竞合关系。加速的经济循环,与每个生产厂家、每家网店、每一家物流公司、亿万消费者息息相关,“双11”已构成一种商业生态,其价值为所有环节赋能,成为中国消费生活和商业活动新的风向标。它带来的不仅是价廉物美服务优的消费者实惠,它还使遍布城乡的无数大厂小店生机勃勃,带动数千万人就业和数以亿计的税收,更重要的是,它使早已提上议事日程的中国经济转型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学者们有多个角度思考。首先,着眼于增长机理,从产出增长主要靠生产要素大规模投入的粗放式增长,转变为注重效率提高的集约化增长。这种转型最为根本。这一课题从20年前的“九五”计划时期便已提出,之前一直进展缓慢。其次,着眼GDP结构,从过度注重投资,向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更加平衡的结构转变。
第三,从全球范围看,中国经济转型意味着自身进出口和国际收支更加平衡,纠正全球金融危机前全球的大失衡。只要稍加分析便可看出,无论在何种意义上,“双11”都称得上是有力的推手。
大数据造就“有效市场”
“双11”之所以能够迅速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一道奇丽的景观,有赖全渠道营销体系、数据智能、支付工具、物流体系等为支柱的整套新零售基础设施,从而重构了“人、货、场”,带来效率的显著提升。但是,根本而言,它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大数据。大数据并不神秘,它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信息短缺和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而大数据带来的准确、及时的信息,大大丰富了信息,减弱了信息不对称。它有效沟通供需双方,在一定程度上熨平了生产和消费的波峰和波谷。
借用资本市场理论,我们可以说,得益于丰富的大数据,中国经济正由只反映过去信息的“弱势有效市场”,向充分反映所有已公开信息的“半强式有效市场”转变,在局部市场甚至已带有“强式有效市场”色彩——价格充分反映了已公开和未公开的信息。
信息穿透了分割的市场,有了准确的信息,投资将不再过于盲目,过剩产能可能从源头上得到抑制;有了准确的信息,供需沟通灵便,生产安排更为有序,加上发达的物流,庞大的库存变得陈旧冗赘;有了准确的信息,加上支付系统的信用保障,企业的现金流控制将更为合理,杠杆率也将得到有效控制;有了准确的信息,企业内外各个环节的效率大大提高,无谓的支出得到缩减;有了准确的信息,消费的短板何在,会灵敏呈现在生产和流通的厂商面前。所有这些,都是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义,而事关中国经济能否强劲、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双11”是消费的巨大推动力量。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消费的比重曾持续下滑。内需不振,企业只好眼睛向外。中国进出口失衡,央行被迫发行天量货币收购外汇,引发通胀风险,还使得中国与贸易伙伴间摩擦不断。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外需又陡然变冷,政府和商界都倍感忧虑,但是对于提振内需,始终心有余而力不足。
“双11”最初只是企业的商业策划,却准确把握住了消费者的脉搏。消费需求如地下奔涌的岩浆,喷薄而出。这再次生动地说明,中国有着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关键在于挖掘和引导。不同于传统制造业的大工业、大流水,新销售意味着满足柔性化、定制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这本身便代表着集约化的方向。
来日再回首现在是开端
反过来,“双11”又增强了中国电商的体质。它是对电商技术能力的压力测试。曾几何时,阿里巴巴在“双11”下单压力下不堪重负,险象环生,技术系统几欲崩溃。正是在一次次淬火中,中国电商的技术平台日益强固。“双11”还催生了精细化的管理。与其同出一炉,在新鲜海鲜市场盒马鲜生,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快速配送:门店附近3公里范围内,30分钟送货上门。这需要精准把握消费者行为并灵敏配置商家自身资源。
不妨从更宏大的视野看待“双11”及其依托的中国电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双11”背后的电商经济带动数千万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千万种商品打折,相当于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力,消费升级获得了马力强大的“泵”。
同时,中国电商的基础设施并没有为国人垄断,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意在帮助全球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年轻人更方便地进入全球市场,物理的国界仿佛消失了。每个人,只要有商业梦想,无论他起点多么低,面前都铺就了一条通向理想彼岸的信息高速公路。有此正业,已有和潜在的种族纷争、宗教仇视或可大大消弭,这何尝不有助于结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纽带?
“双11”未来如何演进,现在无法准确预知。也许来日再回首,现在不过是开端。随着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融为一个有机整体,电商的天地只会越来越广阔,其交易产品将突破现今日常消费品为主的格局,甚至大宗商品、成套设备也有望成为平台交易的门类,涵盖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到那时,即便“双11”不再如今日般单峰耸峙,它也会成为一个象征,令人久久地心存敬意。
(责任编辑:李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