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的网贷行业,让不少投资人都感觉“有点慌”——钱宝网、雅堂金融、唐小僧、联璧金融高返“神话”终结;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6月份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80家,达到今年以来月度之最。对此,有分析认为,导致近期问题平台数量大增的因素较多,其中包括金融监管不断趋严、备案延期后较高成本下无法继续运营、投资人持谨慎态度,使得诸多平台经营困难。
虽然问题平台数量激增,但是融资情况却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当月共发生6例融资事件,总融资金额高达34.8亿元(美元兑人民汇率若按照6.5计算),一改今年以来融资遇冷的局面。
“资本总体对P2P行业还是有所期待的”,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之前,P2P行业的主旋律是合规备案,资本对于行业大多持观望态度。随着备案延期,P2P平台获得了一个时间窗口,此前观望的资本也获得了一个很好的进入时机。在平台获得备案前进入,成本和估值都比备案成功后更有优势,这也促使不少资本进入网贷行业。
平台数量降至1836家
80家平台存问题或停业
网贷行业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后,监管趋严的来临让行业逐步趋向理性,网贷平台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1836家,相比5月底减少了36家。
6月份最让投资者揪心的就是问题平台“暴雷”不断。据不完全统计,6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80家,其中问题平台63家(提现困难60家、跑路3家),停业转型平台17家。也就是说,上月平均每天就有2.7家平台停业或出现问题。
这一数据也创下了今年以来最高纪录。《证券日报》记者梳理网贷行业月度数据显示:5月份,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38家,其中问题平台10家(提现困难8家、跑路2家),停业平台28家;4月份,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43家,其中问题平台14家(提现困难8家、跑路6家),停业平台29家。3月份,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41家,其中问题平台13家(提现困难7家、跑路6家),停业平台27家、转型平台1家。2月份,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55家,其中问题平台14家(提现困难14家),停业平台40家、转型平台1家。1月份,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73家,其中问题平台24家(跑路5家、提现困难18家、经侦介入1家),停业平台48家、转型平台1家。
从停业及问题平台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区,其中浙江、上海、广东、北京四地的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均超过10家,分别为22家、21家、10家和10家。
“6月份网贷行业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有所增多,共有63家问题平台,17家停业转型平台。其中,提现困难类型占比最多,达到了75%,停业类型占比为20%,跑路类型占比为3.75%,转型类型占比为1.25%”,网贷之家研究员指出,导致近期问题平台数量大增的因素较多,其中包括金融监管不断趋严、备案延期后平台较高成本下无法继续运营;问题平台持续出现导致投资人对背景较差的平台持谨慎态度,使得平台经营困难。
上月发生6例融资事件
总融资金额约35亿元
与网贷平台风险频发带来的寒意相对的是,6月份行业融资情况却出现大幅回暖。“资本市场的重新进入,不仅对于行业发展是利好,也能增加投资者对行业的信心”,网贷之家研究员认为。
实际上,受行业政策不确定性影响,行业前几个月融资遇冷,鲜有融资事件发生,但是5月份融资已出现回暖迹象。5月份,网贷行业共发生2例融资事件,总金额约为2.6亿元。该月融资金额最大的一笔是懒财金服数亿元C轮融资,据悉,该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大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前沿智能科技研发上的投入。而懒财金服自2014年5月份上线以来,已经获得君联资本等公司的A轮、A+轮、B轮等多轮投资。
据网贷之家数据统计,6月份行业共发生6例融资事件,总融资金额高达34.8亿元(美元兑人民汇率按照6.5计算)。其中,融资金额最大的是草根投资23亿元D轮融资。该公司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业务拓展以及团队建设。而草根投资自2013年成立以来,分别获得了来自顺为资本的千万美元A轮融资,广州基金的10亿元B轮融资,以及华闻传媒领投的C轮融资。
同样在6月份获得D轮融资的还有玖富,获得来自FAMOUS GROUP和Plentiful International的6500万美元融资。此外,投之家宣布获得上市公司珈伟股份母公司B轮融资,融资规模达4.09亿元。同时,注册资本也由1010万元增加至1亿元,完成此轮融资后,平台估值达到10亿元。
对于融资的回暖,前述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从平台角度分析表示:首先,国内外大环境形式不容乐观,随着股市走势跌宕、债市违约等风险也逐步蔓延到网贷行业。这个时候选择融资,一方面可以提振行业士气,给平台提供背书,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不良拨备,提高平台抗风险能力。同时,他认为,“对于没有实现盈利的平台来说,由于近几年合规成本上涨,运营成本在没有好的品牌背书前也一直居高不下,融资也是缓解经营压力的必要手段。因为只有扛过这个特殊的时期,才有可能活到备案正式启动的那一天。”
(责任编辑:单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