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基建政策的加持下,拥有巨大潜力的充电桩市场受到了众多资本的追捧,一批新技术、新模式开始加快落地和应用。
全行业投资或破百亿
进入2020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开始站到了舞台中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即新基建),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这是自2009年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推广以来,与其相伴相生发展的充电桩,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紧接着,国家能源局也于6月22日印发了《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保障能力。
业界分析认为,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配套设施,充电桩市场规模将大幅放量,迎来黄金发展期。
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显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6420万辆。根据车桩比1∶1的建设目标,未来十年,我国充电桩建设存在6300万的缺口,预计将形成万亿元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政策的扶持叠加光明的市场前景,使得各路资本开始加速布局充电桩市场。数据显示,目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这四家国内充电桩领头企业自身的投资已接近60亿元,如果加上资本的押注以及其他企业的投入,业内人士预测,2020年充电桩全行业的投资或将轻松突破百亿元。
据了解,除原有的运营企业外,华为、阿里巴巴等科技企业也在跑步入场。
4月份,华为面向新能源领域推出了HUAWEI 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块,以解决充电行业运营成本高、设备生命周期短的痛点。5月份,华为又与特来电签署合作协议,推动桩联网建设和智能充电业务发展,要将充电桩打造为数据接口。
阿里巴巴则选择用投资的方式进入赛道。三月底,蚂蚁金服旗下全资子公司投资充电桩运营商“简单充”,成为简单充的第二大股东,在充电桩未来的智能化竞赛中抢占了一个席位。
而车企也在充电桩上作起了文章。
今年年初,特斯拉就定下了年底前在中国布局4000+个超级充电桩的目标,两倍于过去5年的建设总量。6月3日,宝马公司也与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通过直接接入后者的充电网络,以达到年底为车主提供的充电桩数量翻番的目的。
换电模式迎来小“风口”
充电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带来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一大批新技术、新模式开始被应用到充电设施领域。
众所周知,电动车需要充电桩,就像燃油车需要加油站。如果不建充电桩,电动车就永远存在里程焦虑。为解决新能源汽车里程焦虑、充电时间长等关键问题,换电模式越来越受欢迎,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小“风口”。
据了解,充电基础设施主要有三条技术路线,一是传导充电,采用插枪的方式,二是无线充电,三是换电。
与另两种充电模式相比,换电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更加高效和快捷,新能源汽车进入换电站后,只需要两三分钟就可以完成电池更换,比加油的时间还短。不仅如此,换电模式下电动汽车和电池是分离的,消费者只需购买新能源汽车,电池则可以采用租赁形式,大大降低了购买成本,顺便解决了新能源车残值低的问题。此外,通过对电池进行统一管理、集中慢充,能有效保证充电安全与电池寿命,而且换电模式还能帮助城市电网削峰填谷,消纳更多的可再生能源。
实际上,私人充电桩的“建桩难”问题,一直是影响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的关键瓶颈。北汽新能源新闻发言人连庆锋说,“据调研统计,中国大约有70%的汽车用户没有固定停车位,只有40%至50%的新能源汽车用户能够装上专属充电桩。”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EVCIPA)发布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通过该联盟成员内整车企业采样约109.5万辆车的车桩相随信息,其中建设安装私人充电桩74.9台,未配建私人桩数量34.6万台,整体未配建率31.6%,而居住地物业不配合、居住地没有固定停车位等因素成为未随车配建充电设施的主要原因。
而换电模式之所以能够得到认可,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有效解决了新能源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产业走向成熟。
据介绍,作为国内最早对换电模式进行开发并投入大规模应用的企业之一,北汽新能源已在全国19个城市建成并启用了187座换电站,投入运营的换电车辆达1.8万台,累计完成换电480万次,换电车辆行驶总里程达到6.9亿公里,在安全、经济性、便捷性、标准化等方面形成一个通畅的闭环,已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
除北汽新能源外,蔚来汽车、浙江时空电动等车企以及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能源企业均在积极布局换电站市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换电站430余座,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及新能源汽车推广较好的地区。
建桩的最终目的是建网
在我国,充电桩行业的发展目前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发生在2014年至2017年。这一时期,充电桩市场开始向民间资本开放,行业由此进入跑马圈地的阶段,粗放的经营模式下,不少企业在竞争中倒下了,活下来的公司也伤痕累累。
2017年到2020年是第二个阶段。进入2017年后,随着市场上电动汽车电池产量的逐步稳定,加上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增长,中小运营商开始大批量涌现,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从2020年开始,充电桩行业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充电桩运营商、充电设备制造商、充电用户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大家开始更加追求充电桩的网联化和数字化。
事实上,伴随着新基建政策的落地,一个新的充电桩时代正在开启。
赛迪顾问有限公司前不久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发展白皮书》认为,新时期的充电桩建设,应该与智能电网、物联网、5G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联网等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打造“车—桩—电网—互联网—多种增值业务”的智能充电网络。
也就是说,新基建下的新充电桩,“新”在建网而非建桩,而这样的智能充电网络,一方面可提升充电桩的利用率和企业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可将产业链往后延伸,开拓各种大数据和其他增值服务,为充电桩行业带来新的盈利模式。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电动汽车与储能分会副会长刘永东说:“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们解决了充电设施有无的问题。下一个十年,充电设施应让消费者体会到新能源汽车科技革命的优势和充电设施助力能源革命的转变。”
(责任编辑:解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