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在首届世界智能大会现场,一家参展企业展示智能产品。新华社记者白禹摄
新华网北京7月27日电(凌纪伟、实习生许东远)近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一经发布,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国有了系统性的顶层设计。
《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层面人工智能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产业界对此如何看待,对《规划》中哪些内容产生共鸣,如何贡献自身力量助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外企业界相关人士。
顶层设计为人工智能指引方向
人工智能正加速融入生活,并深刻改变着人类经济社会的活动形态。《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
“人工智能已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一轮创新浪潮。”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认为,这部规划明确了产业方向,提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阿里云人工智能科学家闵万里表示,《规划》明确提出要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这对推动当下人工智能的落地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进一步加强AI技术与行业的融合,全力推动智能经济发展。”
“这是国家从战略、安全与经济等多角度考虑后提出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家用AI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等的决心尤其坚定。”长虹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对家电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同时也将推动人工智能产品更好地服务消费者,使生活越来越便捷。
360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颜水成认为,相比其他国家的相关规划,我国的《规划》在人工智能发展与最终落地场景的细节上更详尽,可操作性更强。
《规划》直击痛点引发企业共鸣
《规划》从战略态势、总体要求、资源配置、立法、组织等各个层面对发展人工智能作出部署。
从产业角度看,人工智能在企业层面的技术开发和应用还很薄弱。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智慧建筑总经理邹岩松表示,从基础研究到推广、应用,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需要国家战略支持。
“我非常认同《规划》中提到的‘市场主导、开源开放’的基本原则,以及‘三位一体’的推进战略。”杨旭认为,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必须加大技术研发,加快产业应用,加强产业链协调,有效推动技术研发的产业化和应用落地,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助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规划》指出,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
邹岩松对此深有感触,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作为企业也一样,应该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发展的重要位置。“我们希望能够打造一个开放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集合全球最聪明的人工智能人才。”闵万里也表达了对人才储备的重视。
人才是在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突破的核心关键。“国家将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要在2025年实现重大突破。”阿里巴巴集团iDST院长金榕表示,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自己感到很兴奋。
合作创新助力人工智能开拓未来
《规划》确立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三步走”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到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中国是世界第一数据大国,这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中国科技生态圈也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创新中心之一。”杨旭表示,科技无国界,英特尔愿意在关键技术开发、应用落地和产业链建设方面与中国全方位深度合作。
作为一项通用技术,人工智能更广阔的发展在于产业应用。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ET正在多个垂直行业应用,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表示,工业企业可以直接调用ET的能力,它的价值就在于让人工智能这门复杂而前沿的科技变得更加通用,为“万物智能”提供基础设施和智能引擎。
《规划》指出,围绕城市管理等社会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在智能交通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近几年海信意识到人工智能对智能交通发展的重大机遇。邹岩松说,可以预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交通出行的智能化水平将会大大提高。
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大力发展智能企业,这些在《规划》中被予以重点突出。作为家电行业率先推出人工智能家电,并作为转型方向的企业,长虹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探索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大规模个人定制,强化人工智能在用户内容与服务的运营。
按照《规划》提出的战略目标,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将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面对万亿级产业规模,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抢滩布局人工智能,也只有与产业结合人工智能才能发挥真正价值。
(责任编辑: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