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手机应用,医疗健康类APP涉及的信息更为隐私,如身体数据、健康状况、生理情况等,因此需要更加严格的管理。近日,某购物APP自行删除用户手机视频引发热议,再次将APP权限及用户隐私保护问题推上风口浪尖。移动互联时代,个人信息被智能手机应用过度违规采集问题屡次被曝光。此前,多款医疗健康类APP也因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被通报。(据11月21日《工人日报》报道)
调查显示,APP霸王条款屡禁不止。比如有的APP会暗增义务条款,用户必须同意协议才能使用该软件,而在要求用户同意时,霸王条款处于隐藏状态,安装APP后,用户才能看到全文。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手机应用,医疗健康类APP涉及的用户信息更为隐私。然而,一些医疗健康类APP违规采集用户的身体数据、健康状况、生理情况等信息,甚至还将信息出售给第三方,用户隐私成了一些医疗APP的“商品”,侵犯了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
此前有调查显示,七成受访者很少或从没阅读过APP用户协议。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在于一些APP用户协议冗长复杂,用户要了解清楚协议内容,并非易事;另一方面,部分用户维权意识、防范意识不够强,为了便利不惜让渡个人隐私。
无论是医疗健康类还是其他类型的APP,隐私协议都不能成为“隐秘的角落”。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暗藏陷阱,侵犯了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要予以遏制。
对此,一方面需要广大用户增强维权意识、防范意识,在注册APP前,认真阅读用户协议、隐私协议,要小心“埋雷”挖坑”,不能为了便利让渡个人权利。另一方面,有必要出台相关规定规范APP运营,如制定用户协议范本,防范部分企业侵犯用户权益,在用户协议上玩文字游戏。用户协议要尽可能地简洁明了,不能用复杂的条款“绕晕”用户。相关部门则要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整治APP侵犯用户隐私等痛点问题,畅通用户举报渠道等。
用户协议要能保护平台和用户的合法权益,实现“双向保护”,形成“双向约束”。用户隐私不能成了APP的“囊中之物”,要让用户协议发挥积极作用,对各种侵犯用户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则要露头就打,让其失去生存空间。
(责任编辑:柯晓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