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2016年12月10日。
文 | 晓寒
共同把脉智能+驱动,洞悉资本市场新规则。
12月8日,由九宇资本、智东西、犀牛之星、极果、六合咨询共同主办的“2016智能+未来峰会”在北京北京JW万豪酒店揭开大幕。在这场近六百人的行业盛会上,来自投资界、创业圈和产业链各方40余位大佬登台演讲交锋,围绕“新经济、新智能、新三板”主题,探讨产业变革中的投资机会、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新消费模式、汽车的智能化未来等,带来最前沿的实践、思考和判断。
在下午的演讲环节中, 小牛电动联合创始人张一博发表了名为“大众出行的智能化产业升级之路”的主题演讲,通过对比大众出行的现状与问题,阐释了小牛如何通过智能+出行的模式来提升交通效率。
以下为张一博演讲的要点精摘:
1. 大众出行有三个特点。第一,出行的本质是端到端A点到B点这样的一件事情。最终这个东西的形式都会是回归到端到端的形式。第二,大众出行都集中在城市,40%的用户出行距离不大于5KM,65%不大于10KM。第三,通过滴滴的数据显示67%的人都是个人出行,大众出行都是个人出行的形式,
2. 小牛经过研究发现,大众出行的用户有诸多痛点,包括堵车、打车难、司机素质低等问题。此外,小牛还发现大城市的日常单行出行距离多在17-19公里,时长则集中在了40-50分钟,出行已经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
3. 大众出行的三大根本需求。第一是直接从A到B,第二是最小的经济成本,第三是时间最短,大众出行的三大需求与特点,使得小牛有了发展的机会——两轮电动是直接解决A点到B点,且用时最短——15分钟十公里、经济成本最优的方案。
4. 智能化则是进一步提升出行效率的方式。
第一,智能化是要解决用户痛点。用户对智能有两大需求,产品性能和产品体验上的新感触。在产品上,使用了智能电源管理系统,单次充电能够实现100KM+的续航,在电机上的创新,使得能效转化达到92.4%等等。在体验上,小牛的车上拥有智能模块,可以实时定位,记录车辆的行驶路线、车况的读取等等,所以这些措施都是在解决用户的痛点。
第二,智能化是创造爽点的一个过程。智能化在未来有更多的应用——在读取数据之外还要操控车辆,拥有智能交互反馈,例如防倾倒等等。
5. 在产业方面,小牛也会进一步分享自己骑行数据,包括用户都在哪些城市骑行、有多少用户骑行、用户行驶里程等方面,小牛希望通过与政府、交通管理机构、其他企业的合作共享来共同促进交通效率的提升。
以下为张一博在“2016智能+未来峰会”上的演讲全文:
是这样,小牛电动是在一家做城市智能出行的这样一个解决方案的公司,我们最开始落脚,实际上去做一台完全不一样的两个电动车,我们希望这个事情能够解决我们希望解决的问题,今天带来的主题是讲大众出行的智能化和整个产业的升级的方向,简单给大家做一个分享,说这个话之前先做一个广告,不知道在场的朋友有多少人看到这个产品什么样子,先给大家看一眼,另外插这个广告的原因不久的将来要涨价了,感兴趣的朋友抓紧时间动手。
我们看一下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分享的故事,基于刚刚讲的那样一个主题会拆分成三个角度的理解,一个是说讲什么叫大众出行,小牛和我们自己个人的眼里,大众出行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和需求,另外一个点我们说智能化能够给出行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和优势上的调节,第三个部分会来谈到有关产业发展相关的情况。那在所有的产品和所有的业务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认为解决需求才是所有事情的核心,我们来解决好每一件事情,无论这个需求来自于谁,无论是不是给用户解决的问题,是给厂商还是行业,相关的管理部门还是等等其他的方向上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觉得这是一个核心的事情,所以需求的升级我们认为是这个行业升级的一个前提和基础。那我们小牛做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公司成立两年左右,我们也把经历都放在了大众出行这样一个事情上面,那我们怎么来理解大众出行这一件事呢?我们觉得首先出行这个事情本身的本质,应该就是端到端,从A点到B点这样一件事情,因为所有出行最终的结果都是这样,我们现在这个阶段能看到公共交通的发展,或者私家车的发展,或者共享交通的发展,乃至现在非常火的共享单车,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事情,我们觉得都是一个大众出行的发展阶段。最终的东西形成我们认为都会是回归到需求本身来讲,一定是A点到B点物理上的移动。
第二大众出行另外一个维度概念是什么样的,我认为目前来看都是城市当中的城市出行,之前也是做了一些数据调研,查找这样一些相关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有40%的用户日常的出行是在5公里之内的,也就是说出行半径可以用五公里划一个圈,基本上这个圈里面,然后65%多一点的用户大概出行是在10公里之内的,那我们说想来解决大众出行这样两个核心特点的一个问题,我们看到说在城市当中,一定小范围之内会占到城市出行绝大多数的比例,我们认为这个部分的潜力和市场,还有需求本身应该都是巨大无比的。
第三点,我们认为个人出行的需求,是越来越明显的状态,我们也看到独自驾车,我们拿到的数据,滴滴之前的数据报告,发现百分之六十几的车主出行一个人,我们发现日常生活当中,或者一系列的出行选择和情况之下,我们基本上要么打车要么选择坐公交,要么自己开车,基本上都完成个人出行的一个条件,所以这三个点是我们认为说大众出行的一个根本的框架,那这个是我们看待这个事情基础的定义。
这是我们之前做小牛简单的市场调研,30个城市做了六千多份的问卷,我们看到这样的数据,所以发现目前出行行业的现状,一个核心词我觉得是抱怨,抱怨非常严重,为什么会非常严重?因为无论我们去选择公共交通,无论我们去选择地铁打车开车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抱怨,我们发现大众出行的吐槽点反过来看,应该是我们核心想来解决这个问题的需求点,如果能够把这个需求点解决的好,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升级的需求的出现,如果能够说把大家还没有想到的吐槽点,都能解决掉,我们认为这是未来的一个出行的方案。
所以之前也做了这样一些基础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一线城市基本上通勤距离,一线二线十几公里附近,出行单程时间,一个小时左右,通行的时速二十几公里的情况,说明什么问题?大家出行都不便利,都在面临拥堵,没有办法快速的从A点到B点的一个过程,另外一个这样的数据的维度也反映出来同样的问题,我们看到一线和二线偏前一点的城市都是十几公里日常单程的数据需求,我们看到出行的时间都是50分钟,四十几分钟附近的需求,包括自己每一天在北京或者在其他城市去出门,无论是上班,无论是参会,无论我们周末见朋友,或者周末带着孩子去放松一下的时候,我们都会发现整个这个事情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基于之前的这些数据上的一些探讨,我们发现目前来讲大众出行的根本需求其实很简单,这个事本身是特别基础的事情,可以快速的从A到B,并且花费最小的经济成本,能不能同时花费最小的时间成本,来解决这三个问题,是我们看到重新出现市面上的一个机会,我们再来做这个事情的时候,首先希望从A到B,可以完全自主选择,可以用于个人的交通工具解决从A点到B点出行的过程,我们发现其实在城市当中,两轮的出行效率,应该最高的,因为无论机动车是否拥堵,我们非机动车当中,实际上都是非常顺畅的情况,而且像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我们非机动车道的安排又非常的顺畅,所以在我们的眼里,城市出行当中,效率最高的应该就是两轮电动这样的产品品类。
第二点,我们能不能用仅仅花费现有一次公交上的开销,因为已经最小的这样一个代价,跑最远的距离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当时就大胆的提出一个设想能不能一块钱跑一百公里,这个事情实际上是电动车的一个本身的优势所在,大概两度电的小电动可以完成整个一百公里续航的配制。
第三个问题,怎么能够产生最小的时间成本,那就自然要求,我们的通行效率要好,灵活性要好,个人的随走随停的方式要极度的方便,速度要得到一定的保障,希望能够超越城市当中的平均速度A点到B点,我们做了这样的设想15分钟跑十公里,基于上面三个点的情况,我们把自己的产品定位到一个城市当中能够快速解决A点到B点,最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代价给大家提供全新出行的服务,我觉得用户对这几点的追求肯定是没有尽头的,我们永远相信,希望大家更短的时间更快的从A点到B点,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觉得说未来的部分不会是简简单单一台基础的产品能够解决掉这样的一些问题,然后还有一些更多的出行上面的需求,比如说我想更精准的知道我从A到B点需要多长时间,走什么路线,车在哪儿,对我的车有一些操控,一系列的情况,我觉得未来改变这个事情的会是智能化部分的进入。
后面我们说智能化介入的部分,究竟能够给出行行业的产品带来什么样的帮助,我们套一句老话,去解决一些用户痛点,还是说去创造一些爽点,还是我们只是简简单单产生一些论点,现在可以看到,对智能交通的理解,我们发现有更多的人,有不同的这样一个诉求,所以在小牛看来,这个事情我们第一步先要来解决的用户的核心痛点,我们看到用户对智能的需求是什么样子的,基本上两个方面的东西,一个产品性能端的智能化的优化,另外一点智能化全新体验上的感触。
我快速给大家过一下,小牛在产品上如何利用智能化部分提升自己的性能和表现,在续航里程上我们做到单次充电可以跑一百公里以上,实际上超越行业里面50%的量,那这个本身是因为我们采用自主研发的一系列技术上的部分,能够让电池的性能得到更好的优化。第二部分我们把电机的电能转化效率提升了92.4%,相比之前的部分做了11%的提升,电容量,打包更大的电池,更好基于大数据操控上的调教和对于产品安全防盗机制上面的一些作用和对人身的一些更安全的作用,实际上是说智能化这样的产品本身上做了这样一些部分。
第二点,我们希望有一些更智能的体验,小牛自己的产品端,首先车上有一个GPS的芯片体系,我们自己做了一个体系,里面可以实时定位,然后车辆路线的记录,车况的读取,一些自助的服务,OTA的升级也进去了,可以做对车辆操控的调整。我们认为这个环节当中在解决用户的一些基础的痛点,我们看到现阶段智能出行里面产生的一些状态,无论针对用户对车定位的需求,因为他怕丢,对之前路线的需求,他想知道花了多长时间,那用户打开手机之后发现说可以看到整车的状况什么样子的,是不是有安全的这样一个隐患,这些事情是我们发现用户真真实实的一些核心需求。那智能化未来的需求是什么?我写了非常简单的两个点,我看到事情的核心是这样的,我一个朋友一直做汽车OPD相关的部分,讲的车联网体系相关的故事都是在说可以读取一些车的信息,我朋友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双向的做信息的传递,也就是不仅仅去做一个车辆信息的读取,更可以有数据的交互,对车有一个更好操控的作用。
我们觉得这是去通过我们自己的意愿来调整这一台车的状态,然后再进而,如果能够有一些智能反馈,比方驾驶的辅助,比方两轮车的作用,通过陀螺仪的技术,能够给驾驶整个流程带来更好的体验,这个是在未来这样一个行业里面去做的一些事。我觉得这个阶段我们更希望成为在制造爽点的过程,满足用户基础体验的同时带来了更多更有意思的全新的创造性的体验。
针对几个不同的方向,刚才说了很多对于用户的一些智能化体验改善,那对于企业来讲,稍后给大家可以分享一个图,我们会发现说小牛所有车,所有的数据可以后台拿回来,我们知道实时车辆的分布情况,在哪里谁在用,在什么样的位置,之前做了十五万用户的里程总和的体系可以随时发现的了的,我们发现这个里面可以看到每一个城市什么样子的,里程的贡献,同时骑行的人数,包括一些具体分布的情况,我们觉得这样一套系统,未来对用户来讲,对个体用户来讲可能需求不一定会特别大,但是无论对企业,对未来的产品体系的发展和交通管理上面所谓的智能化交通的一些前景和对行业的发展,和对用户一些根本需求我们觉得有更好的机会来去做的,实际上对于更多的平台,我们愿意做一些数据上的贡献,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多更有意思的数据接入,能够给更多的平台做更好的服务,然后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在做这一件事情的初衷。
我们说对行业上升级的理解,我们认为回归到真正的需求本身,无论这个需求来自于哪个方面,可能在用最合适的方式重新去思考我们的产品和体验,以及能够给更多的人带来更好的智能化的改善。
(责任编辑:张洁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