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2017年6月27日。
齐鲁晚报讯 德媒称,3年前才成立的小牛电动车公司尝试进军德国。小牛电动车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COO)李彦的公司生产电动摩托车,但李彦不是完全专注于中国的大众市场,而是开辟了另一条路。“我们寄望在欧洲取得成功。德国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李彦说。
据德国《商报》6月21日报道,电动摩托车比汽油摩托车有优势。它们往往被用于市内短途交通,因此不必跑太长的路程。与此同时,它们比汽车轻很多,不需要太大功率的电池。因此运行成本很低。
报道称,已经有一些公司凭借这样的理由先于小牛公司进入德国。德国有很多品牌的电动摩托车。它们是Govecs、Emco、Kumpan、E-Vespa和Scuddy。宝马公司也在2014年向市场推出了C Evolution电动摩托车。但没有一个品牌取得突破。迄今为止,它们在汽车市场上艰难度日。李彦恰恰把这看作机会。他预测说:“中国的市场已经稳定。欧洲还将有很大增长空间。”
据德国《商报》报道,中国每年销售的电动摩托车超过2000万辆,比整个欧洲销量的10倍还多。对李彦和他的同事来说,从中分一小杯羹就已经意味着大生意。但李彦想从一开始就让这家初创企业依赖国际增长。国内市场的成功只是一根支柱。德国是小牛电动摩托车的首个欧洲销售市场。
报道称,中国的其他很多企业把自己的全球扩张重点放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但小牛公司联合创始人李彦奉行另一种战略。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想法:“谁能在德国和欧洲取得成功,就能在任何地方取得成功。”他说,如果小牛电动摩托车这个品牌能在欧洲立足,将帮助打开其他国家市场。此外,要求很高的欧洲顾客的反馈也有助于不断改进小牛公司的产品。
报道称,台湾睿能创意公司也选择德国作为自己的首个国际市场。与小牛公司不同,睿能创意公司的电动摩托车依赖可以更换电池的充电站系统。虽然那节省了漫长的充电时间,但却把销售市场限制在只有相应基础设施的地区。目前只有柏林有这样的基础实施。该公司和博世公司合作,在柏林推出了Coup品牌共享电动摩托车。
“两家公司都认识到,我们的城市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移动出行状况,”睿能创意公司创始人陆学森说。他的公司在台湾已经卖出了2万多辆电动摩托车。柏林的车队也已经由200辆增加到了1000辆。下一步该公司将把该理念推广到巴黎。
报道称,小牛公司的计划明显更为宏大。从数周前开始,德国已经有150多家经销商销售中国人的电动摩托车。小牛公司计划到年底在欧洲20个国家拥有600家经销商。
(责任编辑:张洁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