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仿生飞蝠、外科手术、有感情认知能力的高新机器人齐聚大会,展示了世界机器人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应用产品与解决方案。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大会并表示,促进中国机器人领域持续健康发展,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诸多共同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5年剑指600亿规模
刘鹤强调,促进中国机器人领域持续健康发展,要从中国实际出发,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允许自由思考和充分探索,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定不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要大力加强教育,培养更多机器人领域发展所需人才。
在开幕式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毛东军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北京将发挥科研、生态、政策三大优势,努力成为机器人创新发展的领军者。他透露,计划分两阶段实现战略目标:第一阶段到2020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收入达到120亿-150亿元,培育形成10家行业领军企业、10个研发创新总部,实施10个工业机器人重大应用项目;第二阶段到2025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收入达到600亿元左右,形成全球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协同创新体系,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操作系统及软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创新应用基地。
在谈到北京如何利用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平台加速企业产业落地时,毛东军指出,首先要利用产品展示的技术和成果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进而改善人民生活,比如外科手术机器人,如果在手术过程中没有机器人的辅助,就需要非常资深的专家,有机器人会更加标准化。
柏惠维康创始人兼CEO刘达表示,该公司生产的“睿米”机器人(Remebot),前不久正式通过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三类医疗器械审查,成为国内首家正式获批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也是该领域全球第二款在原产地获批的产品。作为脑外科手术的GPS系统,“睿米”可以帮助医生在不开颅的情况下定位到颅内的细微病变,实现精准的微创手术。整个系统定位精度达到1毫米,目前已成功应用于脑出血、帕金森、癫痫等疾病的治疗当中。
据悉,目前骨科手术机器人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积水潭医院已经开始应用,预计未来两年内将对广大患者产生明显作用。
“其次,利用大会的平台,通过论坛的形式把北京各种政策和区域优势向参会企业家宣传,北京市发展高精尖经济的决心是很大的。”毛东军说。
机器人实现广泛应用
近两年,国产机器人已经在市场中实现广泛应用。毛东军表示,目前已有100多家机器人企业落户亦庄,未来北京发展机器人的线路非常清晰,工业机器人主要发展协同技术,服务机器人主要发展医疗和养老机器人,推动养老助残产业的发展,特种机器人主要发展军用、警用和应急机器人发展,配套领域主要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结合起来。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此次参展的遨博(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遨博”)是我国首家轻型协作机器人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于2015年推出国内第一款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及全国产化的轻型协作机器人。遨博I系列协作机器人的代表性产品AUBO-i5已符合多项国家国际安全标准,应用于3C电子、汽车零部件、家电零部件、五金、医疗、教育、生活服务等多个行业领域。
在开幕式现场,遨博高级经理刘红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遨博I系列是国内推出的首款协作机器人产品,拥有轻量级、高精度,易于编程、安装和部署的性能特点,该机器人也破解了传统协作机器人精度不高、速度不快的难题。“作为工业协作机器人,遨博I系列在重要指标上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标准,并在逐步拉近与国际顶级品牌的差距。”刘红娇表示,这也使得国产工业协作机器人的售后服务周期与费用相比国际品牌大幅降低,有利于我国传统工厂的改造提升。
北京商报记者在现场发现,展区由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部分组成。中国自主研发的机器狗Laikago、仅在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展出过一次的Festo仿生飞蝠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可搬运最大达到1350kg的重物机械臂FANUC Robot M-2000iA、有感情认知能力的类人机器人Pepper也在5万平方米的展览区域内集中展出。
核心部件成为瓶颈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智能机器人产业成为时下最热门的新型产业。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机器人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2017年市场规模约62.8亿美元,2012-2017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8%。
近些年,我国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机器人产业取得了较大进步。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正呈现加快向中高端转型的新特点,在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有些方面已经接近或超过国际水平。
然而,就在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销双增长的同时,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却出现了问题。近日,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下降6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五年的高速增长期,首次出现下滑。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指出,由于精密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不足,国产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还不高。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利用德系、日系部件组装成的工业机器人,在展厅里出现的不在少数。
而目前,核心部件依然是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弱点。一位在机器人行业工作了20年的业内人士介绍道,业内将机器人产业链分成三个层次,上游是相当于机器人“大脑”的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机和控制系统;中游是机器人的“身体”,即其他运作部件;系统集成商则位于下游,依赖上游和中游的核心设备做集成品。目前,国内企业在核心部件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难以与日系、德系匹敌,难以被用户信任。
“在人才培养上,以前我们一直偏重于应用型工程师的培养,以学习国外机器人的操作和维修为主,这对于我国机器人产业向高端迈进很难有实质上的帮助,未来我国需要培养和引进更多的高端型技术研发人才。如今,我们已经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部件上拉近了与国外的差距,这对国内企业来说是一个好的信号,未来还需要在更多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上实现攻关。”融合网CEO吴纯勇表示。
(责任编辑:单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