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新质职场·重构生长”2024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暨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在江苏无锡举行,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发表致辞。论坛由《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执行主编程明霞主持,著名经济学家、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原院长、经济学教授姚洋,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香港科大商学院原副院长、商业战略与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岩等嘉宾齐聚一堂,着眼未来,展望下一个十年的发展路径。
香港科大商学院原副院长、商业战略与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岩发表《AI·创新·伦理》主题演讲,强调了AI作为劳动工具的角色、它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以及它为生活带来创新变化的方式和伦理挑战。
人工智能算法,让信息发挥更大作用
徐岩引用硅谷专家的观点,将AI定位为一种劳动工具,回顾劳动工具的历史演变,从石器、铜器、铁器到水力、蒸汽机、电力和内燃机,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全球的信息快速数字化,在1981年全球的信息仅1%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到了2008年,全球的信息有99%是数字化的。此后,人工智能诞生。徐岩指出,“要借助人工智能算法,让信息发挥更大的作用,变成一种新型的知识”。
互联网之父之一的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世界其实只有两个基本元素,一个是原子(实体物质),另外一个就是比特(数字化信息)。徐岩提到,数字化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创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原子转化为比特再进一步转化为智能化的比特,让实物具备数字影子;二是从地点到空间的转变,实体市场地点变成智能化数字市场空间;三是产品向服务的转变,不是服务的变成服务,已经是服务的变成智能服务。同时徐岩指出数字化信息要与实体物质有机结合,“我们毕竟不能吃比特,喝比特,睡在比特上。我们一定要有原子,现在原子和比特的完美结合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
AI带来伦理挑战,但也可提高人类伦理能力
在讨论AI带来的伦理问题时,徐岩以自动驾驶汽车的伦理困境和电车难题为例,强调了随着AI技术的发展,伦理挑战也日益增加。徐岩认为,可以使用技术手段,在设计AI的时候,就先提出一些伦理指引,也可以通过非技术手段,通过法律、指标、标准等对AI进行约束。
但同时,AI也拥有提高人类伦理水平方面的潜力,如斯坦福大学的实验,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年轻人体验对他人救助的过程,提高年轻人的利他主义精神。徐岩认为,“人工智能的技术并不是很难,但在伦理方面怎么样让它成为一个真正科技向善的技术,或者是我们的一个劳动工具,我觉得这才是更有挑战性话题“。
事实上,目前工具化的AI在职场已经广泛使用,智联招聘2024雇佣趋势报告的调研中显示,54.5% 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五年,相对于其他职场技能,AI工具使用能力更有利于职业发展。无论是企业还是职场人,已经在借助AI提升效率,在这一过程中,伦理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是所有人共同的挑战。
本次中国人力资本国际管理论坛为各界厘清了新质生产力驱动下中国经济的新格局与新战略,也探讨了当前人力资本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新质生产力迅猛发展,数字浪潮奔涌向前,不管是企业还是职场人,只有把握新趋势、适应新环境、培育新思维,才能把握机遇,实现发展和突破。
(责任编辑:谭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