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素质评价已经纳入新的中考和高考改革方案之时,如何个性化、全过程地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信息被科学、准确收集,如何突破唯分数论主导学生评价的窠臼,真正实现过程化考核,一直以来是教育界思考和探索的难题。日前,一批将教育内涵和现代科技有机结合的192项教育创新产品,在第二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亮相。
博览会上,技术团队借助手机端、网络端、创新硬件等信息化平台,使得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都“有迹可循”。通过佩戴“手环”,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日常运动量;通过手机端扫描“徽章”,老师能够随时为学生的精彩表现点赞;在专门开发的课程平台,还可实现“学生在游戏中学,老师依数据而教”的教学新体验……
亮相的教育创新产品已经不仅致力于解决问题,更致力于关注和引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创客空间展区展示了3D打印笔、VR眼镜、创意百变车等琳琅满目的创客教学工具,既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也能帮助学生掌握灵活运用知识、团队协作及动手能力等。
在青橙创客教育CEO李寅看来,教育创新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用丰富的工具与体验,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赋能”,提升学习者的创新自信力、造物技能与创新思维以及跨学科技能与素养。有学者认为,从之前对于效率的关注到今天对于核心素养的关注,证明了当前教育科技产品创新已经进入“2.0时代”。
教育界与企业界不断涌现的教育创新成果,都存在各自的短板。目前企业界的教育项目往往在系统的解决方案和可复制、可推广方面较为擅长,但是正确的价值理念和成功的实践案例相对欠缺。而来自于教育系统的成果虽然理念更优、实践案例充分,但往往缺乏明确的标准规则和系统的解决方案。
如何补足短板,实现教育创新成果的最大化?
有学者认为,要改变教育科研评价机制,引导科研人员关注实践。同时,大力推动教育界与企业界的对接合作:一方面,引导企业更好地投身教育市场,不断提升教育产品的品质,以此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推动政府购买专业服务,改善教育治理方式,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推动企业和公益基金从扶贫型、消耗型的教育捐赠向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可持续捐赠转变,实现与教育界的跨平台交流,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责任编辑:张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