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短视平台报名参加低价游,旅行社承诺全程无自费,行程中导游却强制游客参加自费项目……近期,文化和旅游部部署开展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专项整治行动,严查不合理低价游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目前已公布三批专项整治行动指导案例,多个案例涉及社交网络平台。(据6月24日《工人日报》报道)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少旅行社和个人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发布旅游组团信息。在一些消费者看来,通过社交平台参加旅游活动比较省事,直接发红包或转账就能报名。殊不知,省事未必省心,社交平台报名旅游背后很可能暗藏陷阱。
经过多年整治,线下不合理低价游现象大大收敛,一些旅行社开始将阵地转移到线上。笔者就在朋友圈看到过“9.9元游山东半岛”的广告,虽然类似旅游线路产品价格低到离谱,但由于组织者往往冠之以 “政府补贴”的名义,很容易让人打消疑虑,上当受骗。事实上,所谓“政府补贴”纯属杜撰,旅行社更是不会倒贴,到头来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游客旅游期间将被强制购物,参加自费项目。
同时,在社交平台的不合理低价游中,不乏未取得经营资质的黑旅行社。一些机构或个人在未办理营业执照和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通过网络发布信息,招徕组织游客参加旅游活动。由于组织者未缴纳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没有专业的工作人员,也不会与游客签订正规的旅游合同,甚至所用车辆安全也难以保证,游客的权益严重缺乏保障,如果遭遇低价游陷阱,想要维权更是难上加难。
线上销售旅游产品是一种发展趋势,但要警惕低价游、黑旅游从中浑水摸鱼。首先,有关部门要将监管触角延伸到线上,利用大数据技术严查不合理低价游。不妨与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建立联动机制,后者发现疑似问题线索,第一时间提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让低价游、黑旅游难以遁形。其次,旅行社也应重视和加强线上业务,建立社交群和粉丝群,主动对接新的消费方式,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积极效应,净化线上旅游市场秩序。此外,消费者要提高警惕,理性消费,网上报名参团时要认真查验对方资质,签订正规旅游合同,并注意保存相关证据,以便日后维权。
(责任编辑:柯晓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