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科技11月28日讯 2020年,疫情冲击下宏观经济环境凭借韧性获得快速恢复反弹,从反映就业市场景气度的CIER指数来看,就业市场也跟随宏观环境的变化呈现“V字反弹”趋势,CIER指数从第一季度1.43回升至第三季度的1.89,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就业市场的反弹背后,是一个个城市通过快速自我调整,不断释放就业机会,保持经济复苏体力的结果。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国内城市在疫情期间推出一系列减税降费、稳岗返还、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等举措通帮助企业和求职者度过寒冬,为后续的强势反弹打好基础。广东省、东莞市、杭州市、南京市、青岛市、深圳市、苏州市、无锡市、武汉市以及宁波市北仑区在稳就业方面成绩凸显,在一众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 2020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奖项。
激发人才活力强健经济体质
心理学上,我们称“在外部冲击的应激反应中快速恢复元气的能力”为“心理弹性”,同理,在疫情冲击下,经济能否快速复苏取决于一个个城市经济体的弹性。“城市弹性”能够抵御风险,在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迅速找到应对方式,凭借更强劲的复原力快速从创伤中恢复。
中国的就业市场凭借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叠加产业升级带来的经济韧性,在疫情下回暖趋势明显,经历了一季度GDP增速下降6.8%、二季度同比增加3.2%,到三季度实现4.9%涨幅的V字反弹过程。
与此同时,反应就业宏观景气程度的CIER指数也随GDP增速而回暖。CIER指数由一季度的1.43升至三季度的1.89,复苏过程中,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对就业市场的复苏贡献了更多温度,这些城市的招聘需求人数均高于去年同期。这些城市也是“促进就业城市”获奖企业的主体。以获奖城市杭州市为例,为激活人才“内循环”,今年春节后,率先推出复工专列、专车、专机等,助力六万多在杭州务工的人员返杭返岗;在援企稳岗行动中,以百亿资金支持为企业减负创收,保住就业蓄水池;依托数字化手段的空中双选会“名企直通车”活动、“云创课堂”、师友计划“抗疫心行动”等“云”端就业活动,更克服了线下流动障碍,在解决了重点就业群体生存问题的同时保障了杭州复工复产的顺利达成。
获奖城市向内生长,产才融合促就业
值得一提的是,以新一线城市为代表的新兴城市的就业景气指数在2020年三季度已经高于去年,显示出比往年更迅猛的发展势头。这主要得益于这些城市发展潜力大且较超大型城市有更高的敏捷性,可以在环境变化中快速应变采取措施,在疫情发生后迅速开展各项招才引智活动积极自救,通过线上线下招聘会、创业项目落地扶持、产学研结合、技能培训、税收政策扶持等塑造了城市人才品牌。
获奖城市结合不同层次城市、城市圈的差异化趋势,灵活地提供了更多人才配置和流动的可能。例如同时荣获最佳引才城市和最佳促进就业城市称号的无锡,开展了“太湖人才计划”,联合2个产业校企合作联盟、10个重大创新平台、并且落实数百个创业项目与科技人才项目等等,将引才和就业目标融合,践行“无比爱才 锡望您来”的城市人才理念,在储备优秀人才的同时,也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实现产才融合。
“中国年度最佳雇主”是一项寻找和评选最佳雇主的调查活动,由中国领先的职业发展平台智联招聘联合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于2005年共同发起。旨在以独立客观的立场,通过专业科学的调查和评选,发现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行业趋势,洞察求职者的需求变化,为企业制定雇主品牌战略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为求职者提供“好雇主”、“好工作”的有效参考。从而增进雇主与雇员的互相理解,实现雇主与雇员的“双赢”。
(责任编辑:单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