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 在无人机系统产业博览会上,小朋友用VR设备体验无人机。 本报记者 熊 丽摄
图② 在“尖兵之翼——第七届中国无人机大会暨展览会”上展出的消防用无人机。 本报记者 周明阳摄
图③ 观众在无人机系统产业博览会上参观展出的工业级无人机。 本报记者 熊 丽摄
日前,支付宝新增一项新功能,用户在支付宝APP中关注极飞农业服务窗后,就可以在线订购由其提供的无人机喷洒农药服务。7月5日,通过服务窗预约的第一单在江西省宜春高安市豪花村启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意识的提高,无人机的普及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如果说2015年被称为民用无人机元年,2016年无人机市场已经“起飞”。
国内市场火速升温
我国小型民用无人机市场进入快速成长期,保险、社交、数据采集等服务形态也相继完善
6月以来,多场以无人机为主题的展会在各地密集召开:2016中国(上海)国际无人机展览会、2016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北京国际无人机系统产业博览会……无人机行业之热,由此可见一斑。
按应用领域,无人机可分为军用级、民用专业级和民用消费级。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民用无人机的生产和应用在国内外得到了蓬勃发展。互联网研究机构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认为,我国小型民用无人机市场进入快速成长期,预计到2025年,国内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超过700亿元,航拍及娱乐、农林、安防、电力四大领域将是无人机市场的重点细分领域。
该报告认为,近年来中国小型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增速达到50%以上,产品服务类型日益丰富,并且出现了独角兽“大疆创新”,占据全球70%的消费级市场,标志着行业已经进入成长期。围绕无人机产业,保险、社交、垂直媒体、数据采集等服务形态相继完善。
“大玩家”已经入场。谷歌、亚马逊、英特尔、Facebook、腾讯等国内外互联网和科技巨头加紧布局无人机行业。2016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腾讯携旗下首款无人机产品“空影YING”亮相。5月25日,小米以直播的形式发布了小米无人机,1080P版售价为2499元,4K版售价2999元,无人机再次成为消费热点话题。
无人机的广阔前景,也吸引了各路资本的快速涌入。泰伯智库的一份报告指出,无论全球还是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都在火速升温。从融资额的增长对比来看,与2006年至2014年相比,2015年全球融资额增加了20亿元人民币,其中有16亿元的增量来自中国。
“无人机+”空间广阔
无人机正在与传统行业跨界融合,被广泛用于影视、农业植保、能源、应急救援、遥感测绘等诸多领域
记者在无人机系统产业博览会上看到,各无人机的展台前都有不少观众驻足。正在就读小学四年级的金慧珍小朋友戴上VR眼镜,体验了亿航GHOST 2.0智能无人机后惊喜地说:“真好玩!”随着她低头或抬头,装载在无人机上的相机云台也随之调整俯仰角度。
亿航行业销售总监黄晓明告诉记者,亿航希望让飞行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与VR眼镜相结合的沉浸式航拍体验,可以让普通大众享受到无人机飞行的乐趣,目前其产品已销往全球各地。
更轻型、更智能、更有趣,正在成为无人机企业争夺消费级市场的竞争策略。
在2016贵阳大数据产业峰会上,零度智控推出了一款主打人像拍摄的口袋无人机DOBBY,配备1300万高清像素摄像头,同时支持4K影像采集和稳像后1080P视频输出,此外还有语音起飞、体感操控、掌上起飞、一键分享等功能,整合后的机身只有一个iPhone6大小。记者从淘宝众筹平台看到,从5月31日开始众筹至7月5日结束,共有9457人购买了DOBBY无人机的多款套餐,筹集资金近1670万元。目前DOBBY已进入量产发货阶段。
零度智控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民用多旋翼无人机兴起之后,占据主流市场的产品基本是1.2千克左右的准专业航拍无人机,虽然可以满足高空拍摄的视角,但因为体积和重量较大,操作门槛较高、价格昂贵,只有小部分人能使用。然而大众对于高空视角的渴望与日俱增,自拍杆的兴起虽然解决了部分拍照问题,但人们依然无法解放双手。轻巧、便携、易操作的小型无人机成为满足这种需求的解决方案。
在工业级应用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无人机的痛点正在逐渐解决。无人机作为空中机器人,不仅能够代替人类完成各种空中作业,并且正在与传统行业跨界融合,实现“无人机+”。在使用场景上,无人机已被广泛应用于影视、农业植保、能源、应急救援、遥感测绘、野生动物保护等诸多领域。今年入汛以来,湖北、广东、江西、陕西等多地将无人机纳入到防洪抗汛装备中,用于隐患排查、航拍汛情、投递救生物资、空中电力巡检等。
在无人机物流配送领域,尽管对其市场前景仍有争议,但国内外都已经有所尝试。今年4月,日本千叶市进行了小型无人机送货试验,用无人机将红酒和药品分别送到指定地点,当地计划到2019年真正实现用无人机送货。6月8日,京东送货无人机也在江苏宿迁进行了首次试运营。
零度智控负责人认为,技术的发展将影响无人机应用的拓展。无人机是技术密集型产品,飞行控制、图像传输、避障、智能跟随等模块,每个单项技术都是一个技术壁垒,整合起来就是更高的门槛,需要长期积累才能拥有完备的技术实力覆盖这些领域。此外,无人机的样品机与真正量产之间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积累、迭代,对可靠性进行测试。
规范管理势在必行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摸索无人机监管机制和管理手段,以适应无人机低空空域飞行的安全管理
随着越来越多的无人机升空,因无人机引发的事故也使其备受争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报告显示,从2015年8月21日至2016年1月31日,在美国就有583起无人机安全事故被记录在案。在我国,今年5月28日,因为航班起降空域有无人机在活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55个进出港航班被延误。
除了提高产品自身的安全性,无人机的监管问题日益受到重视。6月21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公布了小型无人机管理规则“107部”。无人机驾驶员的执照分为两类,分别是持有107部合格证的无人机驾驶员以及持有61部带小型无人机签注的无人机驾驶员。其中第一类无人机驾驶员需在政府网站注册,而后到指定的考试中心通过飞行理论考试,申请者通过交通安全局的安全背景核查之后,可拿到有效期两年的驾照。新规还对驾驶员的最低年龄、无人机飞行高度和速度做出了规定,并要求飞行全程都必须保持在操作人员的视线范围内。
为解决无人机监管无法可依的问题,2009年以来,中国民航局在民用无人机领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例如,2013年11月18日,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标准司下发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对无人机进行了定义与分类,对不同类别的无人机驾驶员资质管理进行了细致的说明。2015年12月29日下发了《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对轻小无人机做了更细的分类,并首次提出了无人机云系统管理的理念。今年6月,民航局就新修订的《民用无人机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进行了意见征集。按照民航有关规定,无人机驾驶员的资质分3种情况管理,分别是驾驶员自行管理、行业协会管理和民航局管理。此外,无人机驾驶员和运营单位也需要注意,所飞机型要办理相关适航手续,并遵循空管规定,申报飞行计划,在合法空域飞行。
2014年4月,中国民航局授权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者协会(中国AOPA)负责行业协会无人机驾驶员的资质管理。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30日,全国有104家训练机构拿到了无人机驾驶员训练机构资质,颁发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5047个。按照我国无人机保有量,有资质的“飞手”人数还不多;但如果按照资质认证启动仅两年来看,速度其实并不算慢。
据了解,今年3月4日,由中国AOPA和民航相关单位联合开发的无人机云系统(U-Cloud)获得民航局飞标司运行批准,有效期为两年。无人机接入该系统后,结合禁飞区数据和电子围栏等技术手段,在飞行过程中可以实现实时监测、自动报警,飞行时的航迹、高度、速度、位置、运营信息等都会即时上报并纳入云数据库。此外,云系统也可以为无人机用户提供航行服务和气象服务等。
中国AOPA无人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夏峥认为,无人机的规范管理势在必行,一个服务于低空空域民用无人机的公共监管服务平台,将引导和规范无人机行业,为无人机法规的建设和完善保驾护航,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李乔宇)
免责声明:中国网科技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