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15日纷纷出招,拿出不少“举措”以推动提速降费。
中国移动宣布,以“八大举措”推动降低网费,推出10元1GB夜间流量套餐、假日流量套餐等,并推出50元含2GB的4G流量卡。针对用户关心的超出套餐外资费水平,移动方面称套餐外流量资费最低将降至0.06元至0.1元每兆。
中国联通也宣布,在北京地区降低固定宽带资费,宽带业务50M、100M单产品价格分别下降约34%和40%,100M资费从3280元/年降至1980元/年;降低全网移动用户数据流量综合单价20%以上。开展低至10元包1.5GB省内流量半年包促销活动,流量跨月不清零,半年有效。
中国电信方面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将宽带速率低于4兆的网络免费提速到4兆,百兆宽带包年费用下降30%,从3000元左右下调到2000元以内;另外,将推广49元含2GB省内流量的4G套餐,并称每GB价格下降到25元等。
降费被指变促销
对于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方案,电信专家付亮评价说:“这一轮调价,运营商更注重的是针对用户差异化需求的促销。”例如,中移动推出10元1GB的流量套餐,不过主要是针对夜间消费、节假日消费,其降幅达50%的50元2GB全国流量,仅适用于4G流量卡;宽带方面,电信宣布将百兆宽带费用下调30%以上,从3000元左右下降到2000元以内,然而其百兆宽带普及程度目前仍较有限。联通普遍降低了20M、50M和100M宽带费用,不过北京联通有50M以上需求的用户数量其实并不多。
“三大运营商基本都是针对一小部分用户的定向优惠,这部分用户资费可能下降30%,甚至50%~70%。而如果没有在这部分里头,受到的优惠就比较少。”付亮解释。
实际上,在3G迈向4G过程中,运营商实质性降价发生在去年。2014年,中移动4G网络大幅降低了单位数据流量费用,在套餐费用大体不变情况下,开始普遍降低流量单价,电信、联通相应跟进。
付亮认为,运营商普遍降低产品单价,是成本压降后的大趋势,不过运营商现在推出普遍降价措施的条件还不成熟,“电信、联通的大量流量现在还是通过3G网、2G网承载,当过了一段时间,大量流量发生在4G网络上以后,就具备了再次降价条件。”
网友吐槽:“谁半夜用流量啊!?”
在方案公布后,三家运营商“诚意不足”的抱怨吐槽也在网络上持续发酵。网友吐槽,单从价格来看,每GB的流量价格仍没有普遍下降,运营商多采用“限时流量”“促销套餐”来拉低单价。
“夜间流量”成为网友吐槽的焦点。“中国移动推出的这个半夜11点到第二天早晨7点的夜间流量,10元1GB,谁半夜用流量啊,何况在家还有WiFi无线网。”网友“春琳”在微信朋友圈吐槽说道。
类似的吐槽不在少数,甚至有网友发现,按照部分省市公司的优惠活动,新的套餐价格不降反升。网友“堇舍舍3YM”留言说,“江西移动闲时流量包10元3GB,你这是要涨价吗?”也有用户反映“原来移动闲时流量5元1GB啊,怎么又涨了?”
再例如联通推出的“最低10元1.5GB”的优惠套餐,网友“梦缘k”说,“果然缩水,要看在网时间,按成长值算折扣,要在网3年才能10元1.5GB。”网友认为,这些“仍需进一步解释”的优惠并不能算是直接价格下调。
此外,越来越复杂的“叠加包”和资费设计也引起消费者担忧。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80后李女士担心,“平时流量套餐的扣费就不透明,万一包了节假日流量套餐包或半夜流量包,结果被扣了正常流量怎么办?”
在微博上,针对三家运营商推动“提速降费”讨论已成为热门话题,热搜超过20万。其中,围绕降费力度不够、诚意不足的网友留言占据多数。“感觉运营商又开始玩文字游戏,打太极。”有网友留言说。
运营商忙着表态却遭遇“吐槽”,为何费力不讨好?通信资费价格还有下调的可能吗?价格难降,卡在了哪里?除了规模降价,用户还能期待哪些?一连串疑问困扰着消费者。
“最近无论是国家对宽带网络速度、价格的重视,还是工信部的屡次表态,以及百姓舆论的高度关注,这都给三家运营商施加了不少压力,因此,表态降价在所难免。”飞象网总裁项立刚说,但电信资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分公司的运营和市场情况,因此,不难理解三家运营商总部对价格调整只能是方向性的。
专家认为,“降价的空间还是存在的”。“消费者可以期待各地公司具体落地这些措施,推出更实惠的流量价格和服务。”项立刚说,如果十分满分,此次运营商扎堆表态最多得到七分,“留下三分的空间,要看各地如何降费提速”。
业内观点认为,当前价格下调的“梗阻”在于网络建设和技术突破的进度偏慢。付亮说,尽管4G用户规模已经过亿,但基本上还只是中国移动一家独大,联通、电信的4G发展太迟缓;加之大量用户仍停留在2G、3G网络上,这牵制了运营商的4G拓展和资费降低。
业内人士认为,高资费和网速慢等顽疾的存在是电信业开放程度有限、缺乏竞争造成的。
一方面,三大运营商占据市场垄断地位,拥有难以撼动的定价权,主观上没有降资费的动力;另一方面,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仍由运营商主导,巨额建设投入和日益增加的业绩压力,使得运营商在资费问题上踌躇不前。更为重要的是,有限的建设主体,使得各类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和网络覆盖程度,都无法跟上经济发展和用户的使用需求,这在客观上极大延缓了“降资费、提网速”的进程,还影响了包括“宽带中国”在内的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
以美国为例,在1995年至2001年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大量民间资本进入宽带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此期间美国区域性和地方性的宽带运营企业超过70家。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但使得美国全国的固定宽带上网资费大幅下降,还使得上网速度更快的宽带网络迅速普及。虽然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多数宽带运营商退出市场,但此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却为美国留下了大批优质的网络基础设施,最终有实力的运营商以较为低廉的价格收购了这些设施。这除了为用户提供价格优惠的电信服务外,还使美国整个电信业和互联网行业的运营成本大幅下降,并刺激了用户需求,进而开启美国互联网产业又一轮繁荣发展进程。
从世界范围看,美国的电信资费并非最低,但“越是市场开放、竞争越激烈的国家和地区,其资费水平就越低,服务质量就越好”却是不争的事实。例如,香港地区就是目前世界上电信资费水平最低的地区之一。目前,香港地区电信运营商共有17家,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即便是高姿态的中移动,在香港也不得不放下身段。2014年,中移动在香港推出的68港元(约54元人民币)3G Lite套餐包遭遇的尴尬也足以证明,开放市场是解决资费问题最为有效的办法。
事实上,推进电信市场进一步开放,以市场化的方式解决电信业现有问题,已经成了各界共识。如果电信市场进一步开放,允许更多主体直接参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不但会产生大量市场竞争者,还会因此涌现出更为灵活定价机制和更加优惠的套餐资费。届时,“资费高、服务差”等电信业顽疾也将因市场开放而被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