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双十一过后:有人欢喜有人愁

2014-11-17  第006期

571亿元、2.78亿个包裹,步入第六个年头的“双11”交出了最后“战绩”,这相当于全球零售巨头梅西百货4个多月的营业额。随着阿里上市后影响力的日益壮大,破纪录,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儿。无独有偶,同样加入“双11”拼杀的其他电商平台也纷纷秀出了自己的战绩......[详细]

双十一各家成绩:有人欢喜有人愁

今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已落下帷幕,这个最初由阿里自己策划的促销日已经演变为今天整体电商促销的狂欢节日,而本年的“双十一”结束后,各家大促的电商也纷纷晒出自己的战绩。

阿里可谓是本次“双十一”最大的赢家,单日交易额571亿元,与去年“双十一”的350亿元相比增长63%,交上了上市后的首份双十一成绩单。

源自京东的数据显示,11月11日,京东单日销售额达到去年同日的3倍,订单量是去年同期2.2倍。

而其他电商也相继晒出成绩单,其中,苏宁易购当天整体销售件数同比增长487%。全站成交量372156件,移动端增长率712%,占比38.9%;国美在线在11日当天,全站流量增加4.2倍,交易额同比增长580%,无线端同比增长1050%,无线端占比全站43%。

然而,有人欢喜有人愁。就在各家商家在这场电商狂欢中赚的盆满钵满时,据多家媒体官方微博爆料称,双十一当天,凡客宕机数小时。

狂欢节过后暴露问题:先涨后降等现象被吐槽

双十一过后,各种问题随之而来,其中“价格先涨后降”、“货源不足难抢”、“预付订金不退”等问题引发大家集中吐槽。

吐槽1
    先涨后降 60元围巾涨到900元再打折

在双十一当天,多款商品在节前提高了“原价”,甚至有的商品根本从未按照所谓“原价”出售过。

杨先生说,他在“双十一”前收藏了多款商品,有不少商品价格涨了又落。海尔生活馆里的一款商品,在“双十一”前一天价格从69元涨到了200元,“双十一”降回69元。另一家店铺一款60多元的围巾涨到了900多块,再降到119元。

此前,全国多地工商、消协等部门已通报过部分商家存在虚假宣传等问题。福建省消委会近日通报,某电商平台上“thunderobot旗舰店”售出的一款“雷神THUNDEROBOT 911-E1游戏本笔记本电脑”,购物页面上在11月6日标注原价8999元,当前促销价格6499元,购物确认订单有标注“省2500元,提前享11”。但11月1日-11月3日及10月12日至20日两个时间段该商品的价格仅为5999元,消费者现在购买并没有享受到优惠,反而贵了500元。

吐槽2
    记录不全 成交记录不显示价格难鉴猫腻

半个月前,陈先生在网上看中了某品牌男装店售卖的一款羊毛呢大衣,价格是899元,他打算等到“双十一”购买。“没想到11月8日,这件大衣的专柜价涨了一倍,变成了1798元。这样原价就成了5折价格。”陈先生说。

果然,“双十一”这天,陈先生看中的大衣仅比899元便宜了一点。陈先生向网店客服反映,客服则表示没有虚抬价格,并称查询成交记录可以证明。

陈先生查询成交记录发现,在显示出的157条月成交记录中,只有3条不是“双十一”当天的交易,而11月2日至11日期间的交易记录完全没有。

查询多家网店成交记录发现,除陈先生遇到的记录不完整情况,在价格栏中只写“促销价”、“双十一价”,而不标明详细价格的情况并不少见。

吐槽3
    货源不足 挑一星期“一秒没货”

除价格问题外,“货源不足”、“一秒没货”等情况被众多消费者吐槽。

“为了能在‘双十一’买到需要的优惠商品,我提前一个多星期就开始准备,每天花费两三个小时精挑细选,在购物车里存了24件商品”,热衷于网购的林琳称自己为“双十一”花费了大量精力。

没想到,11日零点一到,仅几秒钟,她最想买的七八件商品都显示没货了,其余的商品付款总显示失败或者系统繁忙,半个多小时都没法正常交易,等最终能交易时,林琳发现很多她想买的东西又被抢光了。

最终,林琳只买到了6件商品,“我能理解买东西的人多,但商家应该做好对消费者的提示,如果货源不足应当提前标示出来,这样也不至于我们浪费了大量精力,最后失望而归。”

吐槽4
    订金不退 “提前购”带来新烦恼

其实,为了避免“一秒没货”的情况,很多网店今年推出了“预付订金提前购”的活动,但这也为消费者带来新的困扰。

10月31日,宋女士在一家化妆品旗舰店中挑选了一款“双十一”当日194元护肤品,提前付订金30元,即可保证11日能买到。但是,客服原本承诺的包邮又改口说只有11日凌晨付订金才包邮,此前的不算。更让她气愤的是,订金不能退。

不少消费者反映,在预付订金提前购活动中,订金无法退还的规定有霸王条款的味道。

一些淘宝商家称,如果消费者非要退还订金,只能付完尾款并发货后,再按退货退款流程处理,这对商家和消费者都很麻烦。

评论:网购消费井喷 监管亟待跟上

每年“双11”购物狂欢节过后,总会迎来一个网购投诉高峰期。而在全民网购的今天,政府部门强化监管,督促网店诚信经营,营造一个健康规范的网络购物环境尤其重要。

围绕“销售行为管理混乱”问题,今年“双11”前夕,国家工商总局召集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10家主要电商企业约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网上假冒伪劣商品“黑名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则出台规定,对销售假冒伪劣化妆品的网上平台最高处以20万元罚款。

即使如此,目前对网络交易网站的监管尚有不少难点与空白地带。比如,部分违法网站比较隐蔽,工商部门难以立案和查处,需要通信管理部门的协助才能进一步打击违法网站的规避行为;而部署在境外的网站目前监管处于空白,对此尚无有效解决手段。

今年是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实施的第一年。消费者在理性消费的同时,也应把法律作为保障自身权益的有力后盾;电商应确保商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监管者需尽快跟进,全方位净化网络购物环境,让网络购物节更健康地走下去。

双十一简介

11月11日,由于包含4个“1”,被称为光棍节,阿里在2009年开始在这一天做大规模促销,发展至今,已成为电商们集体促销的日子。

阿里双十一历年发展
2009年 天猫双十一销售额为0.5亿元
2010年 天猫销售额提高到9.36亿元
2011年 天猫双十一的销售额跃升到33.6亿元
2012年 支付宝交易额达到191亿元,其中包括天猫商城132亿元,淘宝59亿元
2013年 阿里总交易额350.19亿元
2014年 阿里交易总额为571亿元
联系方式

策划:汤婧
电话:68735091
出品:中国网科技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