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科技 > 家电 > 正文

字号:  

周子学:硬件所创造的价值在软件中体现

  • 发布时间:2015-08-07 09:40:50  来源:中国网科技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书海

  2015年8月6日,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主办,奥维云网(AVC)承办的“2015中国互联网+创新大会”在北京举办。本次大会围绕:互联网+时代信息消费产业的发展新模式、新思路等主题展开智慧讨论,不仅有政府部门相关领导、行业专家、学者与会,还吸引信息消费领域的相关企业积极参与。

  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秘书长周子学在会上发表讲话,以下是其演讲实录:

  周子学: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开这样一个“互联网+”的创新大会。今年国家最高的领导,无论是“互联网+”也好,很多人说是咱们行业里人提出来的,但最后变成领导的讲话就把它统一起来,变成了当今时代最强的一个号召。

  我在这里想跟大家一起讨论的还是信息产业本身,因为这个产业的深入性,肯定会涉及到其他的产业。“互联网+”实际上从信息这一头去看其他的各行各业跟信息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上下一致的看法是从这头往那头,那就是过去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说法,就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或者带动其他产业。实际上其他的产业到底对信息化也是有互动的,所以也有从内部去看,比如也有人提出来应该是“+互联网”这样的说法,这里面有很多的例子。比如说传统金融+信息化,这就是把传统产业放在前面,主动地提升自己,转型的这样的概念。也有从信息化这一头去改造传统行业,比如说互联网金融就是把互联网放在前面,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所以我觉得这两个概念应该是没有说非得从这头看还是从那头看过来的问题。

  但是你原来从事的行业,对这个行业更熟悉的人可能从自己的行业出发来认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站在一个比较错误的立场上来看,不管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我们都要整合、发展、创新,都要从这个点出发。这就是我讲之前我的一点认识。

  两个方面:

  第一,互联网发展的历程和趋势。

  第二,互联网+下信息产业创新的特征和路径。

  中国现在是互联网最大的国家了,我们现在的网民接近人口的一半。智能手机也已经追上来了,也就是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肯定对应的是移动互联网。设想一下美国的人口的一倍相当于,毫无疑问我们是互联网大国。

  我们可以把互联网的发展做一点简单的阶段性的切分的回顾。我记得当年还是电子工业时代,当时是胡启立先生到美国访问回来以后,我感觉他有一个非常强大的使命,就是说现在国际上出现了互联问的技术,我们中国一定要跟上,否则会落后。他曾经说过让我记忆犹新的话,他说哪怕一个企业,一个研究所,假如说我们不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不把这样的大事抓住那我们就可能会丢掉中国的重大的机遇。所以那个时候是90年代中期,应该说中国的互联网就是在这个时候,可能是1994年左右,先是在教育行业,当时还是把它看作一个科研、一个科技,一个教育需要研究的事情。然后后来才有当时说的“金桥工程”,这个没有完全做下去。再后面就是真正大规模的互联网,起步的时候是90年代中期,1994年。

  到现在21年,21年第一代我们是跟着一起走的,第一代它是一个门户网站在中国的出现,这个时候没有交互。到了第二代才实现了每个用户各自在自己的计算机,开始还都是台式机,后来有笔记本,在这上面自己创造信息,用户已经会提供信息了,出现了这种交互。

  第三个比较明显的进步的时候就是移动互联网。实际上这个就是最近,也就是七八年的时间,才进入到现在还在进行中的第三代的所谓的互联网时代。

  今天我们提出“互联网+”实际上是一个更前卫的展示,也可以有人把它理解成是第四个互联网发展的阶段,叫做4.0或者什么,这些都可以进一步讨论。这个时候就是现在从上倒下,或者从下到上依次提出“互联网+”,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所以我们这样的一个现实和前景可以预料互联网信息产业、信息化会在未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也有人说第二代固定互联网时代是几万亿的产出,移动互联网就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再到互联网+全面推进,再发展几年从经济上来说就更加不可估量。

  也有人这样总结,互联网在前期主要是消费互联网。到了“互联网+”再往前走这样一个时代可能会在各个行业融合,会产生不仅仅是消费,但人类最后还是要都从最终来看,都是为我们人类提供消费。但是在消费什么东西?必然有一个产品,有一个生产的过程,那个生产的过程要是没有用信息化的话显然也是不行的。所以在目前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结合很成熟,在物流、商务、消费领域人们用得最多,但是在生产领域不能说没有,但是还有很大空间。以后会在生产、产出这个领域可能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这个也不仅仅是工业的产出,可能也包括其他的农业,其他的为人服务的医疗等等,包括服务业。

  假如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比如工业后生产制造会在“互联网+”的模式下,会出现智能设计和个性化设计等等一些特征。在物流,会出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趋势,实际这个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这个东西后面会说到,已经形成了现代商务和物流融合在一起的一些巨头,就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企业。

  在金融方面我刚才也说到了,互联网金融在同步地发展。我没记错的话,两三个星期前已经有一个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国家的指导意见了。我印象中工信部也是参与其中,是我们一起做的,工信部一起参与做的。因为工信部管互联网的技术、网络的安全保障这些领域,就是往前延伸的监管。互联网金融这个领域,以这个指导意见为标志,实际上国家已经进入一个规范的往前推进,从另一个意义上已经有自主这样的一个时期了。这样我们就有一个对比,就是原来的金融和现在的互联网金融,这个是很典型。假如说其他的传统金融,比如说传统产业+信息化,就是我刚才说的,这样是它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但是互联网金融确实是从互联网这一头有一定意义上的来做颠覆的特征。我们也看了一些来自于金融行业的一些专家的演讲什么,他们还是更侧重于从金融的角度去看互联网。所以实际上这个就是有一个角度的问题,但是我们不管它,因为各自有各自熟悉的知识,不管各自从哪个地方走,有一些东西是本质性的,我觉得是随后必须要去达成共识的。

  比如像互联网金融这个事,它跟传统金融有非常明显的区别。比如成本低、效率高、信息完备、服务中小企业更好,这是互联网金融显著的特征。跟传统的比起来就有很大区别,我这个地方还是想从这个地方再阐述一下我已经说过多次的观点:互联网金融假如模式没有创新,走到传统金融的路上去了,也就意味着走向。举一个例子P2P,假如P2P还是走到需要安保这样的路上去的话,这个P2P我用黄先生的话,是次的。还有非常经典的对金融的理解,P2P假如说跟传统金融一样那就是骗子,千万不要上当。P2P之所以是P2P就是因为它跟传统金融不一样,因为传统金融是什么?本质上是要诚信,不认识的人为什么把钱借给你?就是是需要你肯定可以还钱的信用,这种信用你我之间怎么建立起来?那银行对你是不是相信他也不知道,不知道怎么办?你要借现金,那你用不动产做抵押,这是抵押。或者没有抵押你去找一个我认为信得过的第三方给你担保,这就是传统金融。P2P假如也走到这里还讲什么P2P,还讲什么互联网?那就是传统金融了,没有意义了。

  P2P为什么可以做到信用可信?实际上今天参加会的,比如说我们自己也建平台了,会议方一会儿发言的企业,他们自己已经有平台。比如最典型的阿里巴巴来说,它在做电子商务的时候,在做平台的时候,已经记录了许多人在这上面的诚信记录。这些人不认识,有的人有闲钱,有的人需要钱,这个平台就可以给需要钱的人和有钱的人进行撮合。因此他这个信用够的话就不需要担保也不需要抵押,这就是P2P。P2P是建立在清晰、对称的大平台上才能做,一个小企业去做P2P除非建立在借用或者寄托在一个大的平台上,比如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大平台,否则一个小企业怎么做P2P?这就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性东西,我觉得这个是明显的区别。

  因此互联网金融、新金融跟传统金融是很严格区分的,之所以是互联网+金融,而不是金融+互联网就是因为它是有颠覆性的。总结一下,现在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些趋势。

  第一,硬件所创造的价值在软件中体现。

  第二,网络连接使价值从产品走向云。

  第三,商业模式从产品转向服务。主要从网络上来看。

  这样的趋势一点也不是说我们要削弱传统的行业,好象这么一看,或者这么去理解的话,乃至于自媒体也好,都非常热的这些,好象都比较浮躁。好象中国都在谈互联网,最后我们不需要传统产业一样。我们跟德国对比一下,人家是工业4.0,因为它有非常扎实的,非常雄厚的原有的产业基础,因此它在这个基础上升级,所以说它提出来的是工业4.0。实际是传统产业的价值,无可厚非。从互联网角度看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的时候我们也要同样避免只看到互联网不看到传统产业,这个也不行。就是互联网本身,谁构建了互联网,这个互联网是不是最先进的,互联网还有提升空间吗?这个肯定也要传统的制造业、软件业去给它构建起来。所以硬件创造的价值在软件中体现,不是说硬件就没有用。

  网络连接使价值从产品转向云,云好象虚了,但是云下面的基础设施还有,云只是一种想象,它其实是在网络空间中谈是存在的,好象是虚拟的,但它实实在在是人工的,不是天上自然间的云,是信息海洋里产生的一个概念,这是一个人工海洋。用任正飞先生的话,就是铁皮构建出来的,就是信息管的管道,在管道里我们看不到边了,所以在信息海洋我们看不到边,信息变成海洋,但海洋还是有边,边是管道。这个做管道的就是不可或缺的。像小米没有自己的制造,那像富士康这些企业能成功吗?同样是不能成功的,所以是整个生态链、产业链的概念。

  我想简单讲的第一个,也是我回顾历史中说过的观点。第二个谈到“互联网+”,信息产业创新的特征和路径。第一是特征,第二是路径。

  从过去来看发展主要要靠一些要素、生产要素,比如说人、财、物,特别是物占比重更大一些。资金可以转化成物资,现在的创新其实越来越靠人,靠人来做,靠技术进步,确实是一个明显地改变。像总书记说的为改变者近,为创新者强,为改革创新者胜。

  现代创新表现有非常多的特征,借助互联网企业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这里用了一些麦肯锡的数据,它这样评价中国,是2010年的时候。它设计了一个词,叫iGDP,信息经济占GDP的比重,2010年中国是3.3%,那个时候还落后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到2013年就到4.4%了。假如现在把C2C算上已经超过7%,超过七国所有的国家,这是一家之言。从它的分析中看到我们中国的互联网进步确实非常大。这个数据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我们中国在世界上的互联网企业中占的席位就可以看出来,确实我们这几个大的互联网企业非常提气,对中国形象在国际上打造了非常正面的形象,这样的产业是一个人口红利反映,中国有这么大的人口的确也是很符合产业发展的现实。但是也有其他的大国并没有像中国这样的速度,比如印度,所以各国有各国的国情,信息产业发展中我们中国曾经非常羡慕印度的软件业,从硬件制造、软件开发,走到软件这一步的时候我们比印度落后很多,那个时候是打包,这是十几年前的事。但是现在在网络形态出现以后,现在我们中国又往前走得比较快一些,很可喜的现象。网络的构建,网络的建设是不是中国产业提供?是不是信息产业做强了?做强了才有网络安全是安全的,所以我们也不要自信地说我们的互联网企业很多、很大、很强,我们的制造业和软件业没有上去就说信息产业做强了,不是这样的概念。这是我们大的互联网企业,像阿里巴巴都在努力地把它构建基础设施的目标指向中国的本土产业,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以前我也分析过,我在之前有很大一个原因在讲是因为互联网我们要采取冷思维,我觉得互联网精神,它有它的精神实质。互联网的加速可以带来免费、平等、共享等等这样的互联网精神,打破了信息不对称,降低成本,促进劳动生产力,促进产业进一步细化,这是它的本质。这样一来它就有一些创新的改变,从工业时代,从单一的走向互联网+时代,有三种非常典型的类型。但是我这种归纳也是一家之言,是不是有更好的我也希望向专家学习。

  现在新的特征表现为三种:

  第一是产业链、第二是平台式,第三是生态式,这三个后者比前者更有前景,或者说更艰难。产业链式创新工业时代就开始了,平台式是有互联网才出现。这就是我对这三种创新的,我最关心的理解。

  产业链式的创新,就是通过产业链上下游,这是一种纵向的,或者另一种就是同一个层面的,我跟你是同行,你做不下去我做得很好,那就是咱们互相融到一起整合,这样的一种整合以后形成了新的商业模式,这个就是产业链式创新,例子很多我不展开说。

  所谓平台式创新是因为有了互联网产生以后,它们借助与发达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以整个互联网资源为主的这样的一种平台构建的创新。这种创新有很好的灵活性、开放性,企业可以短时间以低成本整合资源,例子也是非常多。

  第三种就是生态式的创新,这种创新难度最大,也是最有成功的希望。这种创新大的举例可以举比如说电信的标准,这个就是一种生态式创新,这种创新从电信标准的这种创新,互联网、移动通讯,移动通讯从第一代模拟技术到数字,到第三代。我们现在用的是三代、四代之间,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制定标准的五代技术。这样的创新围绕标准,这个标准带来的整个产业链,整个市场环境,这个市场环境包括政府、法律等等,也包括比如说制造业的环境,物流、技术这些。这种方式是不是就是生态?所谓生态从农业角度理解,这个地方为什么不长树,这个地方为什么不长这种树?就涉及到水、气侯,土地肥沃的元素等等的因素,全部是一体的,这就是生态。那沙漠不长树不长草因为它缺水,表面地层干燥,没有水,植物没有办法生存,所以是缺元素。所以生态式创新就是像自然生态一样的,要有这样一个环境,这个环境是人创造的,比如硬环境、软环境,硬环境是技术、人才成长的环境等等,所以要有这样的生态式的环境才能构成这个创新的成果,这个创新难度最大,参与者也是最多,不仅仅有经济界,也有政府,还有市场其他领域,这样的明显的特征。

  这三种特征用什么路径实现?这三种创新一个比一个更难一些,但一个小企业,或者不管它是一个大企业再往前走的创新的路上,不见得每一个都是生态式创业,有的就是产业的整合,这是机遇和你的实力,和目前你所处的问题。所以创新是不断走的,你用什么模式走什么路子去创新就是路径问题。路径问题也不是新的,从方法论,从理性高度去理解还是不外乎分工理论和整合。

  分工是大家越做越细,把这个项目扯开了以后,打开它的里层认真分析,去寻找那个细分的领域。整合恰恰是走到一起,就是大家一起,比如说生态链式创新,一家不能完成,你要集合大家的力量,所以要融合、要整合,所以这两个分工不同。从分工角度理论其实非常古老,它是从一百多年前的马克思就谈到分工理论,这一百多年来西方经济学也有在分工理论学的建树,但是我们从这个理论角度看分工可以降低成本、鼓励技术创新、提高交易效率,或者降低成本,最后推动经济。这是分工理论告诉我们的。现在的创新路径这一条不可缺少。

  我们面对一个创新环境的时候,我们把项目细分,寻找到一个自己独有的角度,这个角度进去的时候自己有优势。我把这样一个市场假如我自己可以做我就自己做,假如说自己不能做就要联合别人。找到切入点,成功希望就很大了,做成了就是第一,在这个细分市场里。这个细分市场里假如说是大市场就是大企业,这个细分市场是小众市场,那在小众市场也是第一。所以你是不是可以做大企业决定于你这次的创新前景如何,是大市场还是小市场,实际就是这样。

  有一句话非常好,叫我们去整合别人,说明我有能力也有实力,我被别人整合说明我有价值。所以被别人整合也不能说无能或者就完蛋了,其实企业并购这些现象是一种常态,比比皆是。在这种生态里可能是被别人并,可能是并别人,这是看我们是有能力还是有价值。价值更大并购可能是成功,被并购也是成功的事情,我要有能力整合别人的时候,多少整合别人的蛇吞象的成功案例。联想买IBM的时候,联想相对小得多,而且做得方法很好,所以也是很成功,现在走到今天。当然过程也比较艰难,总之是成功。所以联想已经可以整合它,那IBM有IBM的优势,当年整合过来它还用IBM的品牌,说明它的品牌还是有价值的。我觉得我们在寻找创新路径的时候实际上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的。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