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点评:用立体服务打败单一团购
- 发布时间:2014-11-06 11:09:39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王磊
从今年六月开始流传正在紧锣密鼓筹备IPO,到CEO张涛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公开承认“会和投行们保持着紧密的沟通”,大众点评如今无疑是最炙手可热的“准上市”企业。
但是,从糯米网被百度“拿下”,到满座网贱卖给苏宁易购,再到拉手网最近被三胞集团收购,曾经红火的团购网站如今势头已经大不如前。大众点评作为业界认为最有希望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下一个“市值超百亿美金俱乐部”成员的企业,如何扩大服务品类、增强商户以及用户粘性,成为其上市冲刺阶段最受外界关注的关注焦点。
三四线城市“钱”景更美
对于生活服务和互联网的结合而言,“O2O”无疑是一个最合适的形容词,而在不少一线大城市中,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消费习惯的转变,以团购为代表的各种O2O模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各大生活服务类的平台,在大城市的发展格局也进入了稳定期。在业内人士看来,大众点评与竞争对手在一线的争夺中可谓是不分上下,但在目前三四线城市的市场上稍逊于对手。“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这两年开始在三四线城市进行快速扩张。”大众点评副总裁龙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知耻而后勇”让大众点评更加迫切地进入到广阔的三四线城市市场当中。“今年初我们团购业务大概只覆盖40-50个城市,到今天已经接近200个城市。”
在业内人士看来,大众点评加速开拓三四线城市的团购市场无疑是为了夯实在团购领域的第一阵型的地位。数据显示,在2013年底大众点评月度PV为35亿,到了2014年8月,这个数据提升到60亿。2013年底大众点评移动端客户9000万,8个月后这个数字为1.6亿。2014年8个月,城市分站数量从40多个扩张到140多了。另外,从4月开始,大众点评月度UGC内容生成进入百万量级,其累计的UGC量级已经达到4200万。美国投行Stifel证券行业研究员荫明轩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美团作为大众点评在团购业务方面的主要竞争者,之前其优势就在于三四线城市,如今大众点评在保持一二线城市的市场份额的情况下积极拓展三四线城市,不仅能够对对手造成有力的打击,同时也为自己未来的IPO增加砝码。“资本市场向来都是青睐行业寡头的,一二线城市的原有份额加上庞大的三四线城市市场,这样的市场份额显然更有利于大众点评未来的IPO。”
团购并不适合作为独立商业模式
“比竞争对手进入市场晚了,再去开发客户困难重重。”大众点评东莞分公司负责人兰小花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起步比竞争对手晚让大众点评在向客户推广团购业务的时候并不占优势。“但是大众点评与其他团购网站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不只是有团购。”据兰小花介绍,东莞一家名为“人山人海”的客户就曾经因为与美团签订了独家的协议而拒绝与大众点评开展团购的合作。大众点评权衡后决定暂时停止了给商户推广“团购”等业务模式,而是让整个东莞团队针对商户的需求,帮助“人山人海”策划并实施“会员日活动”。当时持续了2-3个月的时间,每周四帮助商户做会员日活动,在活动期间,大众点评的销售更像是商户的员工,门口的张贴、活动宣传、线上召集、线下流程设计等等,逐渐让商户了解到了光靠“补贴”的团购是不长远的,大众点评的点评信息、商户信息带来的整体价值显然更高,最终让其也成为了大众点评立体服务的客户。
据团800公布的《2014年9月中国团购市场统计报告》显示,9月份全国团购市场成交额为69.8亿元,环比下降7.2亿元,降幅为9.4%,整个团购市场放缓增长速度。“团购看上去很美,但是其实并不是商家真正需要的。”荫明轩认为,团购只是商户的一种需求的表象,包括用户点评、商户信息、会员系统等组成的立体服务才是商户最终目的,而这正是大众点评在行业竞争中最大的法宝。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大众点评分别与石川科技和天财商龙达成战略合作并资金入股,在餐饮ERP系统、商户数据及商户管理系统等方面展开合作,为商户提供立体服务支持。“如果只有团购这个故事,那大众点评顶多就只是和美国的Groupon类似,但是当大众点评用立体服务来取代团购后,大众点评网其实拥有了更多的标签,点评可以是中国的Yelp,团购对应Groupon,餐厅在线预订是OpenTable,酒店点评则是TripAdvisor。”在荫明轩看来,努力往身上加码标签的大众点评是希望向资本市场说和竞争对手不一样的故事。
而对于团购业务,大众点评联合创始人李璟这样认为,团购是一种商家促销手段,但并不适合作为一种独立的商业模式。“团购需要其他O2O业务与之产生整合协作效应,因为单一团购业务用大折扣优惠吸引决策,对于用户和商户来说,都不是一个健康持久的场景,商户不可能常年促销,而为了追求低价的用户可能同时降低消费体验。”另外,本地生活服务O2O平台未来可以实现的场景应该是满足各个行业、各种用户的多维需求,而非单一模式的快速推进,而大众点评正在逐步接近这样的未来。
南方日报记者 叶丹
实习生 孙心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