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3日 星期四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字号:  

国产动画为何屡屡被抄袭打脸

  • 发布时间:2015-07-09 14:58: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汤婧

  国产动画片《汽车人总动员》被指抄袭皮克斯动画电影《汽车总动员》,从造型到海报,已经傻傻分不清楚。面对质疑,该片导演通过微博否认抄袭,并骂质疑者是“新时代的汉奸”。

  越是火冒三丈,越是心里有鬼。导演妄图以“汉奸”这个大帽子让质疑者闭嘴,让自己从对错是非的争辩中溜走,留下一地鸡毛的情绪宣泄。可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见多识广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抄袭就是抄袭,跟“学习”、“借鉴”没有一毛钱关系。如果这都不算抄袭,那么抄袭这个词本身也就没意义了,可以用“学习”和“借鉴”代替。

  现在“汉奸”这个词都被玩坏了,股市做空的是“汉奸”,质疑国产的是“汉奸”,舆论监督的是“汉奸”,有话不好好说,偏要把水搅浑。动辄把事情泛政治化、上纲上线,这让全社会难以形成一个理性的共识。而理性,才会让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从汉奸的话题转回来,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国产动画总是被抄袭打脸?

  有媒体整理出近些年国产动画抄袭成风的种种案例,可谓自毁长城。比如央视少儿频道播出的《大嘴巴嘟嘟》,三岁小孩都能看出是在复制《蜡笔小新》。还有《高铁侠》、《金甲战士》、《小樱桃》等国产动画,已经是明火执仗的抄袭了,而且还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这些国产动画,有的上了电视,有的拿了奖项,好像抄并快乐着。

  在中国文化市场中,抄袭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于正抄袭琼瑶,也是用“神奇的巧合” 做挡箭牌。在抄袭这个事情上,名利双收的例子有不少,身败名裂的例子不算多。市场自身有净化功能,但如果从法律到观念上,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力,市场也有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

  中国动画产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补贴的失灵”。相比国外的动画产业和动画公司,中国本土动画公司尚无法与之竞争。为了扶持动画产业,政府予以补贴。但现实是骨感的,政府补贴的激励制度太过粗疏,很多地方只是按分钟给补贴,造成大量山寨和抄袭公司惟产量论,粗制滥造和拿来主义盛行,恶化了整个行业的生态。大量动画企业根本不关心自己的产品能不能卖以及卖给谁,而是靠补贴生存。这导致整个产业愈发没有竞争力,优秀作品太少,播映收入和衍生产品不足,这在短时间来看很难出现改善。

  政府补贴对于市场而言是一柄双刃剑:在产业孱弱之时,补贴当然是雪中送炭,帮助刚出襁褓的本土公司站稳脚跟,适应环境;但如果补贴设计不当,鼓励了市场中的“劣币”,反而形成所谓的“挤出效应”,将原本的“良币”驱逐出去。原因也简单,补贴抬高了市场出清的门槛,使得本应该淘汰的坏公司一直盘踞着市场空间和市场资源,让好公司被迫付出更多的竞争成本。因此,政府补贴如果一定要有,就应该让补贴机制精细化,奖善罚恶。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