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 星期五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字号:  

互联网大风吹来 职业教育能否“飞”起来

  • 发布时间:2015-08-10 07:27:08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邱晨辉 马慧娟  责任编辑:汤婧

  梦想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了,就是成功,我很享受这种感觉,是电子商务这个专业让我有了这种感觉

  今天的学生,是数字化时代里生活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接触和使用这些数字化产品,体验数字化环境带来的种种便利,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正视这个现实,那么,就会被自己的学生和先进的技术远远抛在后面

  一个相当清醒的认识是,教育应当是核心,互联网是辅助教育教学的工具,教育要善于借助“互联网+”的风口,飞得更高、更远

  互联网的大风,已经吹到职业教育领域,并正在迅速发酵。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麦可思研究院近日最新发布的《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高职院校新增专业点数3265个,就主要集中在物联网应用技术等新兴产业。

  事实上,这一点从一个月前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也能窥见一丝端倪。作为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最高赛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在今年大赛的决赛现场,高职组电子商务赛项的身影依稀可见,这是该赛项首次跻身“国赛”序列,共吸引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308名选手参赛。

  “互联网+”,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范维锋是308名电子商务赛项决赛选手中的一员,这位来自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的学生感觉自己“赶上了好时代”。

  体育生、不务正业、打架抽烟喝酒,典型的社会小混混,这就是高中时代贴在范维锋身上的标签,这也让他曾经一度对“成功”和“梦想”两个词无感。

  两年前,当他在职业院校学了电子商务这个专业后,一些事悄然改变了。

  范维锋依旧不爱上课,于是他跑去玩互联网,开了个网店,而这歪打正着,“践行”了他所学的专业。

  他试着开了家销售衣服和鞋子的天猫网店,没想到,仅仅几个月时间,他就把一年的学费赚了出来,不仅减轻了父母的经济负担,还让周围的同学羡慕不已。

  到了大二,他和几个小伙伴帮一家卖辣椒酱的厂家成功进行了网络营销,通过淘宝店、微店实现了一个月50万元的营业额,这是一个一年最多有300万元营业额的实体厂商没有想到的数字。

  这些小小的“成功”,让范维锋感受到了“互联网+”时代的美好,“就是草根也可以享受成功的喜悦”。

  如今,他来到国赛的决赛现场,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突然,我好像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了,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范维锋说:“梦想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了,就是成功,我很享受这种感觉,是电子商务这个专业让我有了这种感觉。”

  据主办方介绍,电子商务赛项以网店开设装修、运营推广、客户服务、经营分析4个关键任务完成质量以及选手职业素养作为竞赛内容,来考察选手的商品整合能力、视觉营销能力、网络营销能力、客户服务能力、运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选手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的能力。

  这对有过多次网店经历的范维锋来说,并非难事,“我之前的实战经验基本都能用得上,比如数据分析,客户进了我的店里为什么没有进行购买,是我的价格出了问题,还是店面设计出了问题,基本都能分析出来,并迅速地进行精准改进。

  不过,正如这个赛项宗旨里所说的,要引领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对接产业前沿技术,当下职业教育领域的电子商务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互联网大风带给职业教育的痛感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鑫就和同行们分享了一句话:“我们一定要对电子商务专业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这个专业教起来并不容易。”根据王鑫的回忆,2009年,因为招不到足够的教师来教授这个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一度面临“要下马”的风险,过了几年,这个专业只剩下3个专职教师,其他的教师都离职了,“学生难招,老师也难教,不好学”。

  如今,在互联网大潮下,这一局面似乎有望得到改观。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院长李志群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所在的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招收的学生人数呈井喷式发展,“之前只能开4个班,现在开10个班都不够,以前电子商务的学生分数不高,现在比之前高出50多分,学生都抢破了头报考这个专业。”并且这样的局面并非只发生在该学院。

  然而,高职院校该怎么教,“我们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总不能培养‘通才’吧?那不是我们这个教育序列应该干的。”王鑫说。

  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商学院信息与计算机学院院长宋文官认为,这一问题十分严峻,根据他的走访了解,有些学校在制定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不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更多的是“拍脑袋拍出来的”,并没有经过一个严密的政策分析梳理,以及行业产业调研等等。

  比如,有的学校在课程要求中,设定了这样的技能要求:“能掌握/熟悉/了解……”,这在宋文官看来“没有可评价性”;有的写道,“能使用……工具”,这在他看来,“应+干什么”,并没有描述完整;还有的是,“能熟悉地/完成简单的……”,这样的表述则过于主观,依然不可度量。

  受到互联网冲击的还不止这些,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也难逃其“害”。高等教育出版社经管分社社长赵洁在研讨会上以“变化的课堂”为题来形容这种趋势,她说,“互联网+”教师,说明了教学原则发生了变化,教师角色成了学习顾问,辅导者,评估者,比如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由转变认知模式,到转变态度,再到改善行为。

  这又牵涉到多个变化,赵洁说,对教师来说,首先要主动拥抱而非被动接受新技术,她说,今天的学生,是数字化时代里生活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接触和使用这些数字化产品,体验数字化环境带来的种种便利,作为教师,如果不能正视这个现实,那么,就会被自己的学生和先进的技术远远抛在后面。

  偶尔翻转课堂容易,常态化却还有不少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时代,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已经发生了改变,如何更接地气地与学生交流?赵洁援引已经开博客8年的教授谢谦的话说,“通过博客给学生提供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传递积极、快乐、阳光的生活理念,让它成为课堂的延续”。

  换言之,“互联网+”职业教育,不仅在于可以实现教学信息和内容的远程传输和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让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全方位的双向互动交流。

  曾经,有一位叫萨尔曼·可汗的大学生,接到七年级表妹的求助:有几道数学难题不知何解。他随即通过聊天软件、互动写字板和电话,帮表妹解答了所有问题。为了让小妹妹听明白,他尽量说得浅显易懂。

  很快,其他亲戚朋友也上门讨教,一时间,他忙不过来,索性把辅导材料制作成视频,放到YOUTUBE网站上获得相当高的点击量——可汗学院诞生了。比尔·盖茨评价说,“他是一个先锋,借助技术手段,帮助大众获取知识、认清自己的位置,这简直引领了一场革命!”

  根据这个发展趋势,不少学校或主动、或被动倒逼进行了一场教学改革。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对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李志群告诉记者,该校之前只有电子商务一个专业,不分方向,通过对电商企业的调研,他们发现,这些企业对电商人才的需求特别大,而且越来越细分,越来越强调专业性和动手能力,于是,他们在电子商务专业之下设置了电子商务运营、移动电子商务等4个方向。

  这个看似“从1变成4”的小小改变,却收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学习的精准度和专业性得到提升,实际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出现了学生刚入学,就被电商企业预订的情况,电子商务专业也跻身该校的王牌专业之列。

  不过,在电子商务赛项裁判长、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宝忠看来,以前的电子商务专业比较虚,动手能力比较弱,只是针对一个点进行设置,比如客服,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和运用正在迅速地发生着变化,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如果还是按照原先的模式进行,必然会淘汰。

  或许,正如赵洁所说的:当我们渐渐地发现制作微课程的技术不难,却发觉做出好的微课程很难,发现偶尔翻转课堂容易,却发觉常态化问题太大。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教师、课程,还没有完全转变思路,迎接互联网技术的到来,更为本质地说是,还没有搞清楚互联网带给产业、行业的影响——这将决定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一个相当清醒的认识是,教育应当是核心,互联网是辅助教育教学的工具,教育要善于借助“互联网+”的风口,飞得更高、更远……至于,职业教育的在线课程距离它们真正的意义还有多远,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