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7日 星期天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字号:  

微众银行APP揭开面纱 玩的是客户和数据

  • 发布时间:2015-08-18 08:19:40  来源:大河网  作者:王莹  责任编辑:书海

  王莹

  微众银行APP亮相,网络银行迈出实质性一大步。

  8月15日凌晨,微众银行首款落地产品APP低调上线,引来无数的用户体验使用,朋友圈迎来“微众日”,作为国内首家以互联网基因诞生的银行打造的金融服务平台,微众银行面纱正式揭开。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第一时间体验了该产品的开户、转账、购买理财产品等业务流程。微众银行推出的银行卡称为“微众卡”,可支持存款、理财等多种业务,同时可以实现银行间、账户内体系转账。

  但是,微众银行依旧停留在门槛外面——账户仍然是弱实名电子账户,面签障碍无法突破,随之带来的是无法给他人转账以及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此外,承载着更多创新期待的首款产品,似乎也并没有让人们“眼前一亮”,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当互联网回归金融时,创新有所下降是必然的趋势,未来微众银行可在数据挖掘、客户拓展以及带有微众基因的金融模块上下功夫。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一条朋友圈评论似乎更能说明微众银行目前的现状和人们的期待:再给微众一些时间。

  绕不开的弱实名账户

  在“得账户者得天下”的银行业中,开户方式的便利程度、是否需要临柜已经成为银行业发展中拓展客户的“掣肘”因素。

  随着第三方支付的风靡、深度技术学习的普及、数据信息的高度共享,远程开户成为可以期待并在规模化落地进程中急需突破的领域。

  微众银行APP的虚拟账户和人脸识别远程开户为人们带来足够的想象空间,但是当体验并深入了解之后,发现作为新生事物,网络银行依旧有跨不过去的门槛,远程强实名开户就是其中之一。

  2014年3月,央行下发《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开立个人人民币电子账户的通知》(讨论稿),对于电子账户以及远程开立账户的规定开始“松绑”,并提出将强弱实名账户进行分离监管,同时针对单位及个人远程开立结算及非结算账户进行区别规定。

  从微众银行在通过绑卡等层层关卡之后开立的账户来看,微众银行APP开立的账户本质上仍属于弱实名电子账户。

  一位银行业分析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解释道,用户只能通过微众银行电子账户购买微众银行发行、合作发行或代销的理财产品,尚不能转账结算、交易支付和现金收付账户中的留存资金,资金往来也只能经过该用户绑定的传统银行卡进行结算。

  “面签环节依旧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上述银行业分析师表示,受此影响,拥有微众银行账户的用户也暂时无法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经过实际体验和操作之后,本报记者获得了一张电子“微众卡”,通过该卡可以购买与微众银行合作的货币基金、对接保险公司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定期理财产品,以及同博时基金和汇添富基金合作的股票型基金理财产品。

  但是,微众卡依旧没有跨越体系外转账“鸿沟”,在转账方面,微众银行支持跨行转账和跨账户转入功能。目前微众银行可接受全国共1600余家银行的柜面、网银的转账汇款,既包含微众银行电子账户和已绑定的其他银行同名账户之间的转账,也包含他人账户通过对方银行柜面、网银向微众银行账户进行转账汇款。但是微众银行电子账户无法给他人进行转账,且无法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平安证券分析报告指出,微众银行的跨行转账功能仍主要通过中国银联、深圳结算中心等支付清算机构委托扣款完成。因此,通过微众银行APP完成的转账并非传统意义上通过网银接入央行大小额支付结算系统完成的跨行转账。受此影响,转账额度的上限将取决于类似的清算机构与他行之间的协议而非微众银行。

  微众银行的秘密武器

  作为最强风头的互联网银行之一,微众银行隐藏了哪些秘密武器?《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获知,微众银行并没有看上传统银行中的“存贷”逻辑,其“利剑”在于自身的庞大客户、海量数据,以及深度的技术,走的是轻型化路线。

  目前,腾讯拥有8亿QQ用户和4亿微信用户,假设挪移至微众银行的转化率为50%,那么目前微众银行能够撬动的客户可达6亿。

  而这并不是腾讯客户群的全部。“当下,中国市场中,手机游戏占中国所有游戏的半壁江山,而腾讯的手游又占据手游市场的二分之一份额。微众银行‘挂靠’游戏,客户转化比较容易。”北京腾云天下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金融行业专家鲍忠铁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一家普通民营银行想要获得1亿客户需要花费10年时间。

  “腾讯的用户群体比支付宝、淘宝的用户更具开发潜力。”一位微众银行外部合作机构人士表示,相比阿里系已经将客户价值充分挖掘,微众银行的客户更为优质和更具潜力,“需要社交、游戏的群体更多集中于80、90后,处于对金融、投资、消费需求旺盛的时期。”上述人士称。

  在客户之外,沉淀在客户和产品之间的各种关系已经可以被量化,因此数据也成为最具价值的金融资产,一位业内人士曾经表示,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就是数据金融。

  鲍忠铁表示,目前投资者普遍存在保本保息需求的“不良”投资习惯,而金融产品是风险和利润的平衡,银行只是市场环境中的一种业态,注定要在波峰波谷中动荡。

  微众银行一方面拥有技术实力,另一方面拥有数据分析的基础数据库,未来应该进一步挖掘数据深度,以个人消费贷款为例,虽然利率高达16%至18%,但是相应风险也高企不下。“微众银行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找准平衡点,确保利差超过3%以上即可赚钱。”鲍忠铁表示。

  一位金融数据分析平台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微众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应该基于其所处的生态链,自主经营创新服务模式。例如,在信用评估方面,是否还需要传统通用FICO评分,还是能够给出基于朋友圈等体系内的个性化评分?“未来微众银行真正推出的应该是具有微众企业属性的板块内容。”上述负责人说。

  高资金成本下可走消费金融路线

  微众银行上线首日,便吸引了大量的用户群体下载、体验。但是,当用户在该产品上游走了一圈之后,诸多微信群里对于创新不足的声音纷纷响起。

  一位银行业资深人士表示,观测目前最具卖点也承载了最多用户猎奇心理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可以预测,未来一旦申请银行牌照,变成彻底的银行之后,其创新能力至少下降一半。

  这样的趋势和现状从微众银行的管理层设置可见一斑。微众银行董事长顾敏为中国平安集团原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微众银行行长曹彤为进出口银行、中信银行原副行长;平安银行原董秘李雨青担任微众银行监事长。

  监管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但在互联网领域,创新和试错是被允许的。“当所有产品报批至银监会后,监管层更看重的是该产品是否会带来大量的风险,是否与现存监管条例相冲突,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不是监管层的重点。”上述银行业资深人士表示,更多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创新会受到传统银行的质疑。

  中金公司金融行业研究分析师表示,在远程刷脸开户短期内难以实现的情况下,未来网络银行的化解之道将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是坚持平台化战略,通过与银行同业合作,合理分享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战略伙伴的支持,实现柜台开户的创新,但这还有待于同监管层沟通。

  根据此前微众银行官网上线的内容,其主要定位于向用户提供购物、旅行等个人消费金融服务。正如其推出的内容一样,多位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消费金融应该是微众银行未来的方向。

  从同业合作的方向来看,进一步发展不排除微众银行回归变卖互联网流量,“但这并不是微众银行愿意看到的,他们更想自己赚钱。”上述微众银行外部合作机构人士表示,微众银行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最大的地方在于“没有杠杆”。

  微众银行的资金更多来自于类直销银行资金进入,但这种资金获取方式必须承担高昂的资金成本,利息在5%以上才具有吸引力。“高资金成本下,微众银行未来可走消费金融路线。”上述微众银行外部合作机构人士表示,消费金融可以获得10%、15%甚至18%的资金利息,但是同样要面对体量有限和坏账率较高的风险,因此,微众银行未来的优势在于深度使用数据,找寻利益和风险的平衡点。

  “去IOE”云端银行

  作为微众银行正式对外推出的首款独立APP产品形态,其背后的云系统藏有玄机,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

  微众银行首席信息官马智涛表示,微众银行App是全国首家全面运行在“去IOE”平台上的银行应用,它的发布也意味着中国首个响应监管部门倡导的“去IOE”银行信息系统的整体上线。

  此前,2015年5月27日,网商银行获准开业批复的当日,行长俞胜法曾表示,网商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完全跑在“云”上的银行,其核心系统全部基于阿里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架构的金融云计算和OceanBase数据库开发。

  包括银行在内的传统金融企业都是沿用IOE架构,即“集中式架构+闭源商用系统”。程序基本都运行在一两台主机服务器上,其中一台是备用机。IOE还提供了应用程序以外的所有的“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而互联网企业则通常采用开放式架构,即“去IOE”架构,为“分布式架构+开源系统”,即程序同时运行在几百台甚至几万台服务器上。

  在云端系统之外,微众银行还拥有基于互联网基因之上的技术强势。鲍忠铁表示,微众银行的技术优势在于其使用的便捷性以及提高用户的新鲜度和存在感。“微众银行不致力于实体网点,而是倾向于线上布点,获得的用户也是对便捷渴求更旺盛的年轻群体。”鲍忠铁表示,目前市场上APP分为三类,一是纯APP;二是混合式,入口端为APP,后端交易操作为网页;第三类则是H5类型,该类型APP的迭代更新不受制于用户是否及时更新。

  “类似于这方面的技术挖掘将是微众银行的优势,良好的用户体验成为获客、留客的重要原因。”鲍忠铁说。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