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字号:  

熊晓鸽:创业也是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 发布时间:2015-12-16 11:25:43  来源:新京报  作者:林其玲 曾庆雪  责任编辑:汤婧

  熊晓鸽,IDG资本创始合伙人。1993年,在他的运作下,IDG首次进入中国,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风险投资。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认为,“双创”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一次创业浪潮。他认为,投资机构专业性不足,很多管基金的人没赚过钱,这是不健康的,未来85%的基金会融不到新钱,有些基金会死掉。

  “双创”纾解经济转型压力

  新京报:“双创”浪潮已经席卷北上广深,潜入三四线城市。这一轮创业浪潮对中国产生多大的影响?

  熊晓鸽:这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一次(创业浪潮)。国家面临经济转型,就业的压力很大,而创业可以创造600万-800万就业机会。

  新京报:创新创业的推动力来自哪里?

  熊晓鸽:互联网发展起来以后,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人们的需求更新换代也很快,营销的手段更多。产品更新快,销售成本低,给创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另外,政府看到创业的好处,各级政府都在推动,上次双创周,我作为代表参加启动会,看到银行、发改委、教育部都在。所以说,这一次创业的推动力量比较全面。

  在资本市场上,创业板、新三板的多元组合,给公司融资提供更多渠道,也给投资方提供了多元的退出通道,民间资本更活跃。

  新京报:你往返中美,中国和美国的创投热潮,二者有何异同?

  熊晓鸽:在硅谷,天使投资非常热。天使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企业,比如谷歌、Facebook、Apple,做技术的人自己做天使。一类是老牌风投,既做早期投资基金,也做成长型基金,采用“风投+成长基金”的模式。

  在国内,人民币基金更有竞争力。所以外国基金的投资基金,也都在加强人民币基金的投资力度。

  85%的基金融不到新钱

  新京报:你当下最看重哪个领域?

  熊晓鸽:IDG在TMT(科技、媒体和通信)、互联网金融领域投入都很大。娱乐、旅游,我觉得也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中国娱乐生活方式比较缺乏,我们愿意投资原创IP、跨国IP(知识产权)。

  新京报:IDG成为中国投资界的黄埔军校,很多IDG投资人出来另立门户。你怎么看待当前中国投资市场发展?

  熊晓鸽:行业会进一步洗牌,一些专业协会要市场化,投资机构要更专业化。

  中国投融资的创新有点太多,基金不要搞太多创新。每个地方都有土政策,开了很多铺子,每个铺子规则不一样,很容易乱。市场规范应该像奥运会,同一个运动,就是同一个规则。

  新京报:有人说现在基金太多,最近两年成立的基金,九成会募资难,最后死掉。你怎么判断?

  熊晓鸽:过去两三年退出的公司非常少,如果上不了市,出资人不愿意投钱,这个基金就无以为继了,我认为85%的基金融不到新钱。

  有基金死掉不是坏事,现在有一万只基金呢。基金管理经验不能在短时间内培养起来,需要在专业投资公司有5-7年的经验,才能管得好。因为不专业,很多管基金的人没赚过钱,这是不健康的。

  新京报:今年国内投资市场出现了很多新的玩法,这些新玩法会对IDG这样的大机构产生刺激吗?你们会调整适应吗?

  熊晓鸽:IDG一直在根据市场管理规模做调整。从开始只做早期,后来做了两个PE,两年前做了人民币基金。所以我们一直在改变自己。IDG一直是黄埔军校,很多成功的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在IDG呆过。对于出去创业的校友,我们是开放的心态,祝愿他们成功。

  不是每一个创业项目都要成为BAT

  新京报:经济寒冬,流动性受阻,投资机构融资越来越难,有些机构就会变得很高调,你怎么看?

  熊晓鸽:融资前不要做太多宣传,管理的钱,最好来自懂行的、高质量投资人。尽管低调,但他一定能找到你。而如果大张旗鼓,公开讲我过去做了什么,人家会觉得好笑。

  新京报:在今天的创业环境下,怎么看待成功?

  熊晓鸽:并不是每一个创业项目都要成为BAT,要多元化发展。就像做公务员一样,创业也是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欧洲,有很多中小型企业,总共几个人,却是百年老店。所以说创业不一定要融合科技、风投,不一定要IPO。

  网事

  壹

  新京报:你网购吗?买过最贵的东西是什么?

  熊晓鸽:网购,在美国网购过奔驰跑车。

  贰

  新京报:在这次互联网大会上,你最想见的人是谁?

  熊晓鸽:习主席。

  叁

  新京报:你认为互联网2015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明年还会有哪些变化?

  熊晓鸽:人们上网习惯发生改变,习惯用手机上网。明年的变化是人民币在国外支付更方便。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