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科技 > 互联网 > 移动互联网 > 正文

字号:  

火药味渐浓的移动支付行业 谁将破出重围?

  • 发布时间:2016-02-26 11:38:5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汤婧

  春节过后的移动支付领域俨然成为了整个 金融行业的专业焦点。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微信支付提现收费、Apple Pay入华以及Samsung Pay公测的消息刷爆金融圈,而随着小米收购支付公司,华为爆出将进军支付领域,相信不久的将来,小米pay、中兴pay、华为pay,不排除还有联想pay、酷派pay等即将席卷而来。

  究其根本,密集涌入的各路玩家觊觎的绝不仅是移动支付万亿级的市场,以支付完成自身生态闭环便于侵入其他领域才是野心的初衷。

  井喷绝非偶然

  纵观移动支付近两年的发展,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5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6.4万亿元,较2014年增长一倍,并保持50%以上的增长。预计在2017年达到43万亿,市场甚至有移动支付取代实体货币的论调。

  京东收购网银在线、万达收购快钱、小米收购捷付睿通、 永大集团收购海科融通、 泰禾集团收购福建一卡通等都表明支付的价值正逐步被挖掘重视,被支付宝、微信压制下的传统银行、谋求转型的手机硬件厂商及第三方支付公司、急于构建商业闭环布局金融的巨头都催生了移动支付开年的井喷。

  支付的基础交易连接、交易数据积累、底层账户体系都是打造业务闭环的核心要素,作为流量入口和战略实施的意义不言而喻。

  热闹背后的商业逻辑

  围绕支付延展性衍生出的多元化服务成为各方比拼的焦点。“支付机构最为重要的价值不是交易本身,而是基于交易带来的支付数据并且基于支付账户可开展更多的增值服务。”相关人士指出。

  银联联合Apple Pay依托其品牌优势和用户粘性推行优惠活动培养市场,万达背靠实体产业并购快钱发展互联网金融,小米Pay意图通过支付的闭环连接作用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各家立足于自身平台战略的实施各有侧重,但根本落脚点都在于用支付打通一切。

  客观来看,每个平台都具备相当规模的粘性用户和品牌效应,不过与支付宝、京东以交易为主、微信以社交为切入点不同的是,小米平台的用户数据较为分散, 苹果、三星手机与银联合作发展支付业务受限于机型支持的用户存量,且与支付宝、微信支付或京东钱包相比,缺乏持续性的营销和补贴活动、用户支付习惯,都使得其他支付应用在市场竞争中存在变数。

  聚焦一时的轰动效应,后续实际的市场占有速度还要看产品的应用场景这个关键筹码。

  场景才是制胜法宝

  对于支付而言,场景始终是其发展的重中之重,近两年微信与支付宝打得火热,日前的春晚红包就是鲜明的例子。线下商超、机场、餐饮、水电燃煤等应用场景加上现金补贴有效培养了用户习惯,两者占据了移动支付领域的大部分市场。

  除此之外,起步晚于两者但凭借清晰的场景拓展战略和平台体验升级,京东钱包的移动支付功能虽未大张旗鼓的宣传,却已悄然覆盖全国各地的重点商圈,从地铁、商超、车站等大流量入口的自动售货机和汉堡王、赛百味、永和大王等小额高频的快餐行业切入,延伸到覆盖用户日常生活的水电燃煤、洗衣、美甲、购物、药房、养生、休闲娱乐等领域,京东钱包所取得的成绩斐然,更被认为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潜在劲敌。

  同样不甘落后的还有作为“国家队”的银联。有行业人士分析指出,iPhone拥有庞大的用户数量以及较强消费能力较强的用户人群,Apple Pay之后的Samsung Pay甚至是小米Pay都是银联与手机厂商的竞合策略,各取所需冲击现有支付格局,谋划更长远的战略。

  综合来看,支付之战才刚刚打响,不论结局是银联挑头手机厂商、银行、商户的合纵连横彻底翻身,还是支付宝、微信继续霸占市场,抑或是当前份额较小但后劲十足的京东钱包付款码等杀出重围,对于消费者而言都注定是个享受的过程。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