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7日 星期天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字号:  

网络直播火爆 警惕助长不良风气

  • 发布时间:2016-06-07 09:04:02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劼  责任编辑:张洁欣

  毫无疑问,网络直播已经成为2016年最火的互联网风口之一。

  聊天、化妆、吃饭、发呆、睡觉……只要你愿意,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可以拿来直播,而且分分钟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网红”。

  最近,某品牌手机为了证明自己待机时间超长,搞了一次“超无聊直播”,屏幕里的主播什么都不需要做,只是对着镜头发呆。在19天的直播期间内,围观总人次突破3954万。

  越来越看似匪夷所思的直播现象接连出现:美女公务员嫌工资不够花当主播成小富婆、土豪网友一次打赏百万元、直播睡觉近2万人观看等等……

  网络直播并非国内独有产物,也并非今年才出现,然而在这一两年间突然爆发占据各种话题头条、吸引资本进驻,这背后隐藏着的某些不良社会心理,值得各界关注和警惕。

  ◆现象

  “泛90后”成直播主要观众

  网络直播有多少人在看?

  有数据显示,我国网络直播平台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亿,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进行直播的房间超过3000个。

  虽然全民直播正成为现实。但真正活跃的粉丝仍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们,照耀着网络直播这个新兴产业。

  壹见传媒新媒体数据研究中心对“中国第一直播网红”papi酱的1000多万粉丝统计,年龄在17-25岁;某网站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网络直播的受众人群分为两大类:以95后为主的在校大学生和高中生以及18—30岁左右的三四线城市男青年。1985到1995年出生的“泛90后”被称为“鼠标一代”,霸占着网络观众的主要席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一分析说,网络直播大概分三类,一种为猎奇直播,比如女孩直播丰胸,很多人来围观;还有一种直播者属于反人格障碍,比如直播自杀等等;还有一种直播属于打擦边球,一个美女无论是玩网游、吃饭、唱歌跳舞,亦或睡觉,都穿着性感。

  广东危机干预委员会委员、广州心海榕社工中心心理咨询专家于东辉谈到,在直播行业刚刚起步的时候,美女游戏主播占主导,那个时候,直播还只是小众群体的娱乐方式。现在网络直播的内容越来越多样,受众范围逐渐拓宽,不过内容仍以年轻人所追求的个性、自我为中心思想。

  最新搜索到的新闻是这样的:一位网名为“吃货凤姐”的大妈在视频软件上放出吃各种东西的视频,包括吃灯泡、生吃金鱼、生吃面包虫等;男子因事故全身97%烧伤毁容,直播专讲恐怖故事。没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吸足大众眼球。

  ◆分析

  什么心理造就直播现象、“网红”经济

  每一个现象背后都有诸多而非单一的心理因素。从直播观众的年轻群体到千奇百怪的直播内容,于东辉分析认为,网络直播之所以爆红,甚至形成一种直播现象、网红经济,与观众的以下诸多心理不无关系。

  心理1:满足偷窥欲

  于东辉说,偷窥的欲望存在于我们相当多人的内心,有人会将此联想到偷窥癖,那其实只是少数人才有的病态程度,更多人是一种通过偷瞄,暗吞唾沫,没有实际行动的性心理与行为方式。尤其是平日难得一见的美女,日常生活是怎样一个状态,直播让人有机会一窥究竟。

  在网络直播中看美女吃饭、睡觉、唱歌、跳舞,于东辉说,就好像我们大学时代,个别男生拿望远镜遥看女生宿舍一样。相隔千里能看到美女主播的一举一动,伸个懒腰、打个瞌睡都尽收眼底,还能及时看到她因网友弹幕发言而狂笑不止,以及思考如何回复我问话时的神情。她在明处,网友在暗处。这种窥探给某些男性网友带来极大病态心理满足感。

  心理专家表示,实际上,曾创造收视奇迹的国内外真人秀节目也是迎合了人们窥探隐私的心理欲望。这类名人“真人秀”节目一直遭受来自各方的批评。批评人士认为,名人“真实秀”节目给人们提供的最大快感就是窥视名人隐私,这无疑会助长人们窥视他人隐私的社会风气。网络直播亦如此,于东辉说。

  心理2:把直播对象理想化

  网络直播节目中,最能变现的当属美女“网红”,为博红颜一笑,土豪网友一掷千金的情节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霸道总裁爱上美女”,这是一些人最喜闻乐见的事。现实生活中得送跑车,平日很难一见,可在虚拟世界不同,每次都能遇到出手阔绰者,立马吸引万人围观,“在一起,在一起”的群众弹幕满屏飞。一位网友描述,曾见过最激烈的是直播间求婚,土豪不断刷新高额礼物,围观群众则跟着刷弹幕起哄,那位女主播感动得一直在哭。这更多只是一场秀,重要的是当时氛围,土豪向网友传递出一个信息,那个女主播当时属于他了。

  于东辉说,大众在虚拟世界里感受犹如电视剧一般理想状态,直播内容被理想化,主播形象也被理想化。整形、化妆加之美图,主播个个美若天仙,屏幕之下网友能有多少机会遇到,现实情感得不到满足,直播就给了一些人一个机会。

  心理3:寻找自我认同感

  “年轻一代比他们的父辈心理承受力更差,更容易焦虑,更脆弱。”于东辉说,他们越强调自我与个性,命运的不安全感和生存焦虑感就越重。

  就如英国社会学大师安东尼·吉登斯所言,个人在其中无法继续依靠家庭、传统等认同的习惯来源,他们每天必须从生活方式的无穷变化中界定自己。网络直播让年轻观众们寻找到了自我认同。

  “85后网红”大叔蔡跃栋为在网络上站稳脚跟,曾经仔细研读过大众心理学的经典著作《乌合之众》,他认为社交网络上群众是非理性的,要当一个意见领袖,不能模棱两可,必须绝对极端、偏执。目前他已有超过1500万“粉丝”。比蔡跃栋更火的papi酱、一张吐槽嘴、一脸不屑,吸引了千万“粉丝”和千万资本注入,她制作的《马上要过春节,你准备好了吗?》每句吐槽的亲戚盘问都是压在返乡青年心头的石块。直抒胸臆,直达人心,papi酱的吐槽引起了大量同龄人的共鸣,也让他们在视频中感觉到自己不是孤独的。但这种走极端的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从另一方面强化心理负担。

  心理4:寻找共生状态

  发呆、睡觉、吃灯泡等等,这些不走寻常路的直播内容居然也有人看,居然围观群众不少。于东辉说,匪夷所思的行为下是他们在寻找共生状态。

  所谓共生状态,心理学上是指,人刚生下来还是婴儿时,没有意识到自己与母亲是两个不同的个体,还没分开的感觉给人以安全感,让人获得了愉悦、满足的体验。长大了,成年后,人的一生都想追求回那种状态,遇到挫折、困难时,感觉伤心、绝望时,人就特别想回到妈妈的肚子里,找回曾经的愉悦和安全感。

  于东辉说,钓鱼是很多中老年人的爱好,这看似与直播无关,但钓鱼中人一坐好几小时享受发呆、放松的状态,与观看直播的行为可谓异曲同工。

  适当放松本无问题,不过于东辉也提醒,凡是过犹不及,直播中不断出现的一掷百万打赏、主播月入上百万等现象,少劳也能多得的价值观随之逐渐扩散,影响越来越多青少年,让人失去了努力的动力,“我们需要警惕,当人人都抱着干得好还不如长得漂亮、干得好还不如有个有钱爹的观念时,此时,必然助推社会不良心理的影响。”(南方日报记者 李劼)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