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赚快钱能撑多久
- 发布时间:2016-06-08 07:29: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张洁欣
罗胖终于自己开号在映客直播了!“国民老公”王思聪入驻分答,答了32个问题收入20万,这段日子人们津津乐道的八卦让映客分答两款社交网络产品一夜成名,刷爆朋友圈。
王思聪、章子怡、李开复……他们的隐私、经验、知识就这样轻松地暴露在公众面前。比这些人的八卦更劲爆的是,任凭业界各种争议和质疑,有网红在此发家,这两个平台能赚钱的信号出现了。
“你睡了,你的问题还在为你赚钱。”除了房地产、做什么都越来越难赚钱的经济寒冬,没有比这更厉害的鸡血和春药了。名人、红人效应在加速变现,讨巧的赚钱方法一扫往日的烧钱之风,互联网经济背后的商业逻辑似乎悄然生变。
不管理性的同行们如何质疑这类模式投机取巧和难以持续,映客和分答们已经赚够了眼球和真金白银,完成了很多同行讲了很多年却没有讲明白的故事、却始终达不成的目标——盈利,自己造血。
2016年过半,除了“网红”,最令互联网市场尴尬的或许是产品创新的荒芜。粉丝消费给互联网经济带来了一种强势的幻觉,网友们在网红的直播间里无聊的打发时间,在名人的问答页面偷听他们的隐私,无论是给主播打赏还是付费提问,抽丝剥茧就会发现这两款产品披着互联网新经济的外衣,却无创新之实,依然做着老套的消费名气赚快钱的生意。
当下爆火的不是“直播成为下一代平台”的幻梦,而是直播作为“网红秀场、在线夜总会”的快速变现能力。“它跟任何东西都有关,除了知识。” 之于分答,尽管标榜知识和共享交易平台,卖的根本不是知识,充其量是一个打着知识幌子的名人信息和影响力变现平台,付费问答平台不过是消费名气。
如今,消费者太容易见异思迁审美疲劳,每一次成功的内容刺激,都意味着下一次更新鲜、更刺激的难度在增加。一旦人们渐渐对这些刺激内容无感,又或者被其他更新鲜的模式吸引,都会导致围观捧场的人变少。资本向来人走茶凉,挑剔又功利,热度散了,最先逃走的一定也包括它们。
摆脱了过去屌丝经济不惜免费甚至贴钱铺大平台的手法,“快速变现”据说要赚中国正在形成的1亿中产阶级的钱,因为这些人是“消费升级”的主力军。但消费升级不是钱变多人变傻,窥探隐私、IP周边、直播打赏,不过是卖附着在商品之上的社交货币,红人背书、内容洗脑对伪中产、中产中下层和缺乏格调的一部分消费者或许有用,却很难对大部分真正具有价值判断的消费阶层奏效。
真正升级的中产消费观是更舍得花钱,舍得花依然建立在“性价比”的基础上,花更有价值和意义的钱。没有货真价实的产品创新和持久优越的用户体验,新瓶装旧酒赚来的暴利和虚火,消费者很快就能喝出“味儿”来。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