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字号:  

微软收购LinkedIn分析师的担心和疑问都在这里了

  • 发布时间:2016-06-14 11:25:40  来源:东方网  作者:木语  责任编辑:张洁欣

  科技巨头微软宣布将以26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25亿元)收购全球职业社交网站领英LinkedIn,微软和LinkedIn已经就此交易达成了最终协议,每股收购价达196美元,全部以现金支付。

  收购交易宣布后,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总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CFO艾米·胡德(Amy Hood),LinkedIn CEO杰夫·韦纳(Jeff Weiner)等双方高管联合召开了分析师电话会议,解读双方达成该交易背后的考虑并回答华尔街分析师的提问。

  以下为分析师问答环节主要内容:

  瑞银分析师:萨提亚,你之前在较大规模的并购方面的表现相对不是非常好,那么为什么决定收购LinkedIn?杰夫,现在市场上对LinkedIn最大的担忧之一就是公司增长的放缓,我想知道你为何有信心公司将恢复加速增长?

  纳德拉:我在考虑并购交易的时候主要会看三个方面:第一是交易目标能为我们带来的市场规模有多大,是可以帮助我们进入新的市场,还是能帮助我们在已有的市场中扩大份额?第二,这项收购是否可以带来除了技术和使用率提升之外的其他长期利好因素?第三,这项收购是否与微软的核心业务和价值契合,是不是能加强微软的市场定位,是不是属于微软执行力最强的领域等。

  而LinkedIn在这三个方面都是符合的,如果你看Office 365, LinkedIn和Dynamics三者结合后的业务前景,正符合微软的核心价值定位,云计算业务是我们势头最强劲的领域,如果再加上收购LinkedIn带来的云计算方面的资产,带来的不只是服务的增加,还有一个强大的服务网络,这将给我们带来最好的长期变现机会,比如你看现在的CRM(客户管理系统)市场,它已经不仅仅是提供CRM服务了,还有承担社交性电子商务的功能,这些行业趋势性的变化现在我们有了LinkedIn之后都是可以去做的,这也是我保持乐观的原因。

  另外有一点我也在和杰夫交流,那就是交易后的公司结构,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我当然希望LinkedIn在被收购之后仍然可以保持其文化、品牌、网络等,而在保持这些独立性的同时,我们也要实现在客户方面的整合,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如果你看我和杰夫构想出来的所有场景,收购整合的原则,不是改变LinkedIn的本质,而是激发出微软和LinkedIn各自最好的一面,而在执行方面,实际上这项收购面临的障碍比我们以往的大型并购项目都要低。

  韦纳:增长方面,我是从两个方面思考的,首先是整体的用户网络和经验方面,其次是关于客户经验和业务机会。关于第一点,两家公司的结盟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的机会,我们的网络具有4.33亿总用户和超过一亿的月活跃用户,我们可以把这些用户与微软在全球范围内超过10亿的用户无缝整合起来,并且可以把我们用户的社交元素,比如其职业身份与微软的具体的产品相结合,比如Outlook和Calendar、Office 、Windows、Skype、Dynamics等。

  对于这方面的业务的发展机会我们非常兴奋,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其实是这项交易最基本的层面,因为每次我们将两家公司的用户对接,都会对这个用户的属性了解更多,能有更强的关系连接和更活跃的用户信息流,对于付费用户也能增加更多的功能,同时增加更多的企业营销解决方案和更多的广告库存,能为需要数据的客户增加更多的精准数据。

  我对公司增长恢复加速的信心来源的第二点来自客户方面,纳德拉也提到过,得益于微软在现有市场的根深蒂固的地位,两家公司的合并能扩大公司现有的业务和市场,能够带来更多的价值并且有机会减少客户的流失率。

  分析师:我的第一问题是关于微软的商业云业务的业绩指引的,你们之前预计商业云服务收入到2018财年能够达到200亿美元的年化收入,那么对LinkedIn的收购将如何影响你们的预测?

  第二,LinkedIn的机器学习和预测分析技术,对于微软的Office的价值定位、Office以及LinkedIn用户的付费意愿有何帮助?

  纳德拉: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我觉得机器学习和分析方面的机会非常大,Office 365里面的各种分析功能正是Office 365差异化优势之一,两家公司在这方面的整合就是在微软现有的Graph基础之上增加更多的深入洞悉能力,现在有了LinkedIn的数据库,这两方面的结合是我们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优势。

  我比较期待的第二个方面是LinkedIn的信息流功能的发展,我自己每天都会上LinkedIn浏览这些信息,我的信息流根据我的主页上的各种信息推送的都是个性化的精准内容,想象一下,如果再添加我正在做的项目信息,我的日历和工作日程信息,我下个月要见的人和公司的信息,可以将信息流的相关性和广告的精准性进一步提升。

  胡德:对于2018财年商业云业务的200亿美元的目标,我们在制定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像这次这样的大型的收购的影响,截至今年4月份,我们仍然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轨迹上按计划发展,实际上,今天有了LinkedIn,对于实现这个目标我的信心比以前更大,它能够加速我们对这一目标的实现。

  高盛分析师:我想知道在此次并购之前,LinkedIn在企业客户销售方面的战略是什么?你们将如何利用微软的企业销售团队来实现收入的最大化?

  韦纳:我们主要有两大销售渠道,一是LinkedIn自己的团队去实地销售,而是一个针对客户的在线自助服务系统,我们的服务中有一些确实需要销售团队去与客户沟通互动,比如我们的企业招聘服务产品,我们拥有超过4万企业客户。

  我们有一个广告销售团队,向客户推销我们的企业营销解决方案,现在我们可以从微软的生态系统中开发出更多的广告库存,这是另外一项机会。LinkedIn还有Sales Navigator, 微软有Dynamics,我们觉得这里的机会也很大。

  分析师:这项交易在业绩数据方面对LinkedIn有要求吗,比如用户数目和活跃度、使用率的增长率?

  纳德拉:我们在追踪和衡量交易进展和整合方面会有一些KPI设定,等到交易完成的时候我们会分享更多,我觉得不管是Office 365、Dynamics还是LinkedIn,最重要的是用户使用率和满意度,因为变现能力这些本身就是嵌入在用户使用率之中的。

  胡德:至于你问的在这项交易之前我们有没有制定KPI要求,没有。

  里昂证券分析师:我想知道在分析功能方面,LinkedIn和微软有何不同?你们在整合这方面的不同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时间表是怎样的?在变现方面,你们觉得两家公司的结合可以提升追加销售的机会、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还是只是会对现有客户的服务质量有所加强?

  纳德拉:我们的Graph的核心价值是可以规模化发展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这也是下一波科技发展的核心所在,但是,要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数据,LinkedIn作为全球领先的职业社交网络,拥有大量的数据,微软Graph现有的数据来自Office 365和Dynamics,与LinkedIn的数据是互补的。

  胡德:收购LinkedIn的经济价值方面,我觉得有两个基本层面,一是很多LinkedIn的分析功能场景对于微软来说是净增加的,这并不能算是追加销售机会,主要是增加新的收入和客户订阅服务的价值。第二点是,现在分析功能里面ARPU(平均每用户贡献收入)最高的是Office 365,有了LinkedIn则可以对ARPU带来进一步的提升。

  美国银行分析师:你们觉得LinkedIn和产品中微软能够获得最大协同效应的是哪个?第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你们整合后的安全问题,因为LinkedIn上的信息基本都是公开的,而Office 365则是比较私密的信息,如果两者整合,哪些信息你们将允许公众查看,哪些不会?这种决定如何影响你们对其协同效应的长期看法?

  纳德拉: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LinkedIn的信息大部分是公开信息,而Office 365则是用户自己的信息,我们不会在未获得用户许可和IT行业原则支持的情况下将任何数据连接,这是用户的信息,也就是说,我们合并后打通什么信息由用户决定,我们觉得用户会选择打通,因为这将为他们带来很多好处。在信息安全方面,我们非常谨慎。

  协同效应方面,拿微软对LinkedIn的价值来说,别的不说,最基本的,微软能为LinkedIn增加更多的曝光和分发,用户使用LinkedIn将更加方便,比如在Office里、浏览器里、Cortana一键点击登录LinkedIn等,其次还可以从之前我提到的信息流方面获得协同效应,比如用户可以将自己的Calendar信息分享到LinkedIn信息流里使得其推送内容更加相关等,这都是很快可以实现的。

  加拿大皇家银行分析师:LinkedIn的收入中有三分之二来自企业人才解决方案,并且作为一项独立的业务在增长,我想知道,如果微软将其整合到你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之中是不是可以帮助其获得更多的客户?

  纳德拉:是的这对我们来说是一项非常值得期待的机会,现在Dynamics已经参与到了公司的CRM和ERP服务中,所以下一步我们会做的是研究LinkedIn在人才管理方面的产品和服务,看它可能怎样与Dynamics相结合。

  分析师:未来在管理和运营LinkedIn业务方面,你们需要的最低现金是多少?

  胡德:根据现在公司的现金储备情况,我觉得公司在资本方面的投资依然可以很大力,不管是打造公司的商业产品、保持竞争力还是在并购投资或者回报股东方面,我们还有非常大的灵活性。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