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科技 > IT业界 > 正文

字号:  

智能手环爆“地板价” 用户认可度不高

  • 发布时间:2014-08-07 08:51:4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汤婧

  待机30天、三防,且集通话、运动睡眠监测、智能闹钟等功能一体的智能手环,你觉得花多少钱买入合适?不用猜了,最便宜已到79元。在可穿戴设备一浪高过一浪的新品潮中,近百款品牌或“白牌”(找人代工生产)智能手环蜂拥上市,价格从数千元到数百元。但小米近日推出的智能手环将价格打成“地板价”,价格“屠刀”高举将智能手环斩落马下,听取“哇”声一片。

  功能主流,价格低到爆,智能手环已经迎来井喷期吗?未必。业内人士认为,智能手环技术含量不高,功能上除了做手机伴侣,以及健康检测之外,虽厂商有更多尝试,但未能有效击中用户的需求痛点。

  价格:

  中档价位产品没活路了

  近日,小米发布旗下首款智能手环,功能齐全之外,更因为它的价格——79元。业内人士认为,此定价如同一把“屠刀”,将此前“高大上”的手环拉下马。记者走访市场时发现,各种智能手环充斥卖场,且有些摆放在显眼位置,零售价则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如百度咕咚手环售价499元、华为智能手环售价888元、三星Gearfit售价1350元。不过,有销售人员坦言,看的人多买的人少。相比消费者,厂商更为敏感,在小米手环发布后不久,攻壳科技最新智能手环bongⅡ的价格就跌入百元内,仅99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小米一度想将价格拉至49元,最终因为成本无法控制而作罢。即便如此,“今后智能手环要么跟小米手环拼硬件、功能和价格,要么走高端,价格去到3000多元,否则没有市场。”同样从事智能手环业务的项生表示。

  小米手环“低到爆”的定价,则让国内手环生产集中地深圳的厂商叫苦不迭。旭日移动终端产业研究所所长孙燕飚表示,白牌厂商只能拼起元器件,功能上具备运动监测、睡眠监测、计步等基本功能,就能叫智能手环,可以几十甚至数百元的价格出货。有消息称,即便小米手环,其处理器、传感器、电源芯片、电池、包装等含税成本不到50元,尽管没有获得小米公司证实,但依旧可见市场上动辄数百元的手环,利润非常可观。

  功能:

  难以挠到用户最痒处

  智能手环能防水吗?当然,这样洗澡的时候就不用摘下来。它还要待机够久,像智能手机一样日日充,让人受不了。这些消费者的抱怨,即使在百元以下的手环上都能解决——当然,一年前索尼推出的智能手表就已经主打三防功能。但有小米手环如此齐全的功能吗?手机解锁不用输入密码、待机30天、IP67防水、健康及睡眠监测、闹钟功能……

  “手环没有华丽的LCD屏幕,这意味着它戴在手上不会碍眼,用户不会觉得好像戴着一个气象站或诊所。”有网友如是称。Jawbone高管也称,JawboneUP与Fitbit Flex和 Nike FeulBand的不同之处是,JawboneUP手环上没有那块小小的显示屏,用户看不到自己的卡路里燃烧数据,没法查看时间,也没办法知道有没有人打电话来,但这不影响健康手环的运营。

  另外,在将手环定位为手机伴侣、未能得到用户欢心之后,三星率先做出改变。据悉,三星的新款智能手表就能装SIM卡,支持移动网络,不需要连接手机进行数据接收。而7月初上市、有屏幕的世纪佳缘MissU手环,具有语音留言、振动传情和实时定位三大功能,主要消费群就是情侣。

  智能手环面面观

  1.小米手环:小米旗下首款可穿戴式设备,采用铝合金表面,待机时间长达30天。它支持IP67级别防水防尘。另外,手机解锁无需密码,手环可以为智能手机解锁,也是一大亮点。

  2.中兴GrandBand:这款手环的基本功能跟小米手环相同——计步、测算行走距离、计算卡路里消耗、睡眠监测和智能闹钟等,它也具备防水功能。其最大的不同在于手环上的点矩阵LED屏幕;支持所有的iOS以及Android(4.3及以上)的蓝牙设备。

  3.三星 Gera S:根据此前的传闻,“Gear S”将是一款独立的智能设备。加装了SIM插槽与核心硬件后,“GearS”不再需要依靠手机即可完成接打电话、收发信息等与手机相同的功能。同时,GearS极有可能搭载由三星自主研发的Tizen系统。

  4.Jawbone UP:曾在市场上火爆一时,因为它最早够时尚小巧,颇合用户之心。最新的JawboneUP致力于根据用户的生活方式和所输入的信息,来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内容。该款手环售价约1500元。

  观察:用户认可度不高

  以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终端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式设备热潮,从去年潮起,引起无数厂商和渠道商以及消费者的关注。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可穿戴设备在过去的一年呈现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预计2014年的出货量将超过1900万部,较2013年的销量增加两倍。此外,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在2018年将达到1.12亿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8.4%。另有投行分析人士乐观预测,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市场规模会在3年内会达到560亿美元。

  然而,在中国市场,用户对可穿戴式设备的认知仍很一般。“就定位是智能手环的外设,而且价格还挺贵,实际上并不重要。”手机用户程先生表示,智能手环与手机连接时不通畅、应用少、App不兼容等问题,让人生烦。孙燕飚亦表示,从销售渠道表现看,智能穿戴式设备表现不佳。即便是号称“最畅销”GalaxyGear,去年底前全球的销量也不过80万支。在孙燕飚看来,用户之所以对智能手环之类的产品不感兴趣,除了价格高、外观不吸引外,功能不足以打动人心。他说,苹果iPhone宣称“创造用户需求”,这同样适用于智能可穿戴产品。他举例说,百度CEO李彦宏曾谈到智能穿戴设备,吃饭要用筷子,能不能测量出饭菜里有没有地沟油,但是目前没有这样的数据来衡量。“智能可穿戴产品要在关系用户生活的大数据上下工夫。”他说。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