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体制改革:从“蓝图”到“施工图”
- 发布时间:2015-10-08 10:31:51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汤婧
【行进中国 改革故事】
科技体制改革:从“蓝图”到“施工图”
——科技界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让中国知识界骄傲和振奋,也让科技工作者更加关注9月24日中办国办公布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细节。
《方案》提出了10个方面、32项改革举措以及143项政策措施,突出内容的涵盖性、制度的可持续性、措施的针对性,被认为是一张脉络清晰、操作有序的“施工图”。
让企业在创新中更有发言权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张赤东说:“目前,我国企业总体上创新动力仍显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这次改革突出了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作用,提出加强企业在国家创新决策制定中的对话机制,并通过扩展渠道把企业的一些意见和建议纳入国家创新计划的决策过程。”张赤东说,尽可能把企业的意见在国家科技计划和决策中体现出来,是今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举措。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副总裁王洪波表示,《方案》明确提出“企业家和产业专家要在国家创新决策相关决策组中占较大比例”,是实实在在的科技管理的进步。
“《方案》提出建立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北京无限界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郭一卓充满信心地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企业的创新力会越来越强。”
让科技成果转化更加顺畅
多年来,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一直困扰着科技界、产业界。“《方案》提出深入推进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政策,推广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完善职务发明制度,完善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构建全国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北京东方硅谷科技开发院院长汪斌告诉记者,《方案》细化了科技成果“三权”方案,将极大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方案》强化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规定在财政资金设立的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中,将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在重要贡献人员、所属单位之间合理分配。张赤东对此评价道:“关注到科研活动中最重要的人的价值。”
“在科技成果转化这一领域,最缺的还是复合型人才。”汪斌建议,要大力培育一批精通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性人才。
让科研体系运转更加高效
“科研院所和高校是源头创新的主力军,《方案》加快科研院所分类改革,进行了细致规划并且提出了期限。”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李哲认为,在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方面,《方案》既给出了方式方法,又有实施力度。
“在《方案》中,大力增强科研院所原始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被重点提出。”李哲说,这是筑牢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方案》还提出制定《科研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领导人员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等。
《方案》特别指出,将要完善高等院校科研体系,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张军院士说,在探索科研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学校构建了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格局。“北航希望能做一些探索,逐步实现从项目、团队、成果到人才、竞争力和机制创新协调发展。”
让万众创新的氛围更加浓烈
“重点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改进市场准入与监管”“推动有利于创新的要素价格改革”……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外部条件,《方案》一系列明确要求让科技工作者感到振奋。
中国华电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工程师徐志成表示,《方案》明确提出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改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和产业准入制度,并细化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改革方案。“《方案》减少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困扰,进一步激发了研究热情。”
“便于创新的市场准入政策、要素价格政策、新产品采购政策都会影响企业创新的意愿,《方案》对科技创新的这些需求给予充分重视,体现了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的统筹协调。”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林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