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脑“we大会”透视未来科技三大趋势
- 发布时间:2015-11-09 07:39:43 来源:一财网 责任编辑:王磊
迈步走进巨幅海报的北展剧场,俄式风格的穹顶下,联合创建了Linkedin和Airbnb、并投资了Facebook和Instagram等明星企业的硅谷传奇人物Reid Hoffman,顶着一头乱发,挺着微胖的肚腩在舞台上随意而任性地侃侃而谈。
几十年的岁月给剧场留下斑驳的印记,但声光电的效果却制造出浓郁未来感。在历史感与未来感交织的舞台上,没有主持人,甚至没有任何中间节目,有的是一场极度烧脑的思想碰撞。
11月8日,在腾讯的we大会上,来自全球各地的10位互联网思想家带来关于畅想未来的主题演讲,以及多项前沿科技不同领域的案例,从飞行探索、人工智能到虚拟现实,向外界展示未来全球科技产业趋势以及最值得期待的前沿创新项目。
下一个风口在哪儿
从阿里的网商大会,到百度世界大会,再到腾讯的WE大会。办科技大会成了互联网巨头们都热衷的活动。
2013年的WE大会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登台发表演讲《互联网的7个路标》,提出了“连接一切”和“互联网+”。在当时,这两个词对于大众还很陌生,但两年后的今天, “连接一切”与“互联网+”不仅是时下互联网的大势所趋。
马化腾同时在开场白中曾表示,这是最不一样的会,讨论的话题与商业、赚钱无关,而是面向未来,展现有格局、有想象力的东西。
2014年WE大会,12位嘉宾的演讲涉及太空旅行、脑机接口、人工智能、基因科技、智能交互等领域。
在腾讯看来,万亿个像蜂巢一样相互连接的芯片是整个世界的硬件基础,而构建其上的软件产业则催生规模惊人的网络经济。到了2015年,下一个“风口”是什么?
Reid Hoffman在演讲中表示,中国将与硅谷具有同样的创新活力,引领科技的“闪电扩张”(Blitzscaling)——他自创了这个新词。
退学两次、无学位,做过DJ的麻省理工大学媒体实验室总监伊藤穰一,曾经是最早在日本推动互联网发展的元老级人物。伊藤推举牛津大学的低成本基因测序技术为2015年最令人兴奋的创新,审慎的他游走在生物、科技和人文的交叉地带,也同样认为中国已经在互联网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谢菲尔德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主任Tony Prescott,带来了类哺乳动物机器人,辅助机器人和新一代人机交互会是未来的科技方向。
Satellogic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Emiliano Kargieman能够利用最新的纳米卫星技术获取实时、高分辨率的星际图像,太空探索或许会引发新一代的生产力革命。
“创新场”的案例展示上一套名为KatWalk的虚拟现实应用设备,戴上它的眼镜、踏上专用的跑步机,人们可以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游戏环境中,冲锋、闪躲、杀敌,如临其境 。
人工智能、飞行探索、虚拟现实,本届WE大会创新场的8个案例展示,和探索场10名嘉宾的演讲分享,依稀呈现出了这三大趋势。
那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让机器人取代人类吗?太空探索技术会帮助人类开发出地球以外的又一社会化栖居地吗?虚拟现实技术会逐渐模糊虚拟与现实世界的差别吗?
这一切仍旧是谜。
WE大会
科技出行的未来
WE大会上,一款类似钢铁侠的飞行包“光启马丁飞行包”亮相,它将在12月6日的深圳实现首飞,
深圳光启科学董事局主席刘若鹏介绍,背上这套飞行装备,通过操作按钮,个人即可实现垂直起降,也可以快速前行。不止如此,除了应用于紧急救援等专业需求外,光启马丁飞行包个人版计划在2017年上市,目前已开始接受个人预定,这意味着飞行探索已进入个人飞行时代。
飞行喷射包由汽油发动机提供动力,在飞行高度和速度方面,也毫不逊色于电影中的《钢铁侠》,实测可在海拔1500米高空以每小时35公里的速度前进,首批交付的产品飞行高度被限定在海拔1000米,时速限定为74公里,可连续飞行30分钟。
关于出行的奇思妙想不止如此。WE大会上,量子悬浮、卡普(Kappo,日语为“走路轻快”之意)等应用项目的展示更从技术、社交等不同维度展示未来交通出行的多样性。
伴随量子悬浮应用技术的日趋成熟,轨道在上,交通工具悬浮在下的出行方式将不仅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而通过一款应用软件Kappo,城市骑行族们将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其日常轨迹还将直接影响城市轨道规划。
拥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
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 灵活的四肢活动,喜怒言于色……WE大会上的机器人iCub来自谢菲尔德大学认知神经科学教授Tony Prescott发明,iCub是当今世界上被公认的最聪明、最灵活的人形智能机器人之一。
从听从命令到拥有自我意识,传统机器人到iCub的变革被媒体形容为“大哥大”与智能手机之间的巨大跨越。iCub外表像一个四岁儿童,然而它已拥有自我意识,能够受目标驱动,可以用挑眉、微笑等面部表情表达六种情绪。
Tony Prescott介绍,通过一套认知系统,iCub具备与人类儿童一样的思维认知能力,可通过自主学习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当它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时,就会露出招牌笑容。伴随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iCub未来将可能成为“大白”那样的机器人助手投入实际应用,并进入普通家庭。
伴随人工智能、智能交互等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将愈发便利。通过手机连接,另一项在WE大会上崭露头角的微宝机器人则改变了人们玩游戏的传统体验,身机器人可以在沙地、水中、泥地、平地、草坪等各种地方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iCub
而格灵深瞳则基于三维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自主研发出深瞳TM技术,在人和车的检测、跟踪与识别方面居于领先水平。
拥挤的人群中,这只可以读懂人的“深瞳”可以追踪人的运动轨迹,实时监测肢体的运动幅度和速度,从而判断姿势背后的“意义”。未来,人群中如果有人双手举过头摇一摇,摄像头就能识别出他在求救,从而自动报警……
虚拟取代现实?
当虚拟现实技术开始进入消费市场,WE大会上,一款名为Holus的3D全息投影显示器将虚拟现实技术带到用户客厅里。电子设备在连接Holus之后,即可从设备金字塔形状的透明玻璃里观看到3D效果。
和目前市面上多数需要佩戴眼镜或是其他装备的虚拟现实智能穿戴设备不同,Holus无需用户佩戴任何辅助设备,裸眼即可以零距离接触客厅的“第四屏”。
另一项在WE大会上震撼全场的前沿技术则将虚拟现实“投影”到了人脸身上。时而英俊男子,时而凶狠美洲豹……透过日本艺术家浅井宣通发明的Face Hacking技术,“一人千面”只在毫厘之间。
浅井宣通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通过计算人脸轮廓技术和传感技术,Face Hacking利用投影效果,瞬间变换人们的表情和外貌特征。这一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项目正在投入一部分商用,如企业广告、艺术家做推广等等,“虽然没有一个定论,但因为人们对自己的脸部表情、给人的印象等等追求是无止境的,因此脸部投影变形术,今后也会有无限的潜力”。
不过对浅井宣通而言,FaceHacking项目已经告一段落。“我在寻找下一个让我和让别人都兴奋的主题。”他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