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号:  

手机实名推行4年未落实 非实名卡仍在卖

  • 发布时间:2014-09-01 09:26:56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汤婧

  9月1日,工信部2013年发布的针对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推行将满一年。算上早前相关部门出台的“电话实名制”规定,该政策推行已有四年。

  记者调查了解,四年前手机实名制就遭遇“软执行”,四年后仍没有落实到位,推动手机实名制究竟“卡”在哪里?

  现状:无需实名,SIM卡即插即用

  按照电话实名制规定,新入网手机号应执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此规定在运营商营业厅、合作营业厅等渠道执行较严;在部分网络平台、城市报刊亭等渠道并未落实,大量无需实名登记“即插即用”的SIM卡仍在销售。

  “办理手机号需要出示、登记身份证,没有身份证无法选号。”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附近的一处中国移动营业厅,工作人员指着贴在墙上的《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肯定地回应记者咨询。

  在数百米外一家售卖电话卡的商铺,包括中国移动“18元套餐”、中国联通“5元卡”等均可“非实名”购得。销售人员称,只要付款、店家“激活”后便可使用,他还神秘地说,他们有办法应对实名制。

  在这个街区路口处的报刊亭中,无需实名注册的联通、移动SIM卡也可轻易购得。报刊亭店家说,“实名制也就是一阵风,查得严就不卖,但买的人一直都不少。”

  还有的电话卡销售商虽然要提供身份证号码,但可以不拿原件。在知春路上一家售卖电话卡的商铺,老板说,只要记得身份证号码就行。

  在淘宝网,“不记名”“不实名”甚至成了商品标签。记者联系了一家销售北京地区“不记名”SIM卡的店家,该店家透露其在售SIM卡都为“停机销号后再启用”号码,均已激活,可以不用实名注册。对于其中具体缘由,店家则不再回复。

  追源:为争用户,运营商宁可不实名

  4年过去,手机实名制仍未完全执行到位。究其原因,“争用户”“为利益”与“存漏洞”难辞其咎。

  如果说四年前推行“实名制”遭遇“软执行”是运营商迫于抢用户的压力,那么如今,这种压力恐已被放大数倍。在过去的一两年中,微信这样的移动互联应用正严重影响着电信运营商的收入。

  同时,随着电信市场普及度提升,“新用户”正变得越来越少。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许立东透露,当前我国移动通信普及率已达到90%,部分城市的普及度甚至更高,这意味着新开卡用户越来越少,挖掘市场越来越难。

  此外,随着民营资本进入通信领域,更具灵活性、吸引力的170号码开始抢占用户;一些跨省“无漫游费”手机卡通过网络渠道可轻松购得,这种竞争也让运营商如坐针毡,自然不愿让“身份认证”成为争取新用户的拦路虎。

  专家强调,“实名制难实名”监管部门也难辞其咎。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认为,监管部门在监督水平、能力方面仍有不足。例如,如何监管电商渠道购买的异地漫游手机号实名问题,如何监管新生的虚拟运营商实名问题,如何对新销售渠道进行监管,这都存在漏洞。

  消费者抵触实名 还是因个人信息不安全

  业内人士强调,手机实名制是对公民个人信息、企业信息安全以及国家信息安全都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对一些消费者来说,抵触使用实名制的SIM卡,主要原因还是个人信息安全仍没有得到加强。

  “消费者担心身份证复印件被转让使用或泄露,其家庭住址、手机号被轻松获取,就可能收到大量垃圾短信,甚至个人安全受到威胁。”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说,一些推送卖发票、刻章、卖证件的垃圾信息者,他们肯定不愿意手机实名制。可以说垃圾短信不灭、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有效维护,手机实名制很难落实。

  邱宝昌认为,手机实名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只是部门规章要求,法律效力很弱,需将其上升为法律,以保护消费者权益。

  不少专家认为,当前我国使用的是电信管理条例,但从长远看,还是需要一部电信行业的专门法律,以法律原则保障信息通信秩序和规则。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