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魅族江湖对决?谁望小米“项背”
- 发布时间:2015-09-23 08:15:52 来源:一财网 责任编辑:汤婧
北四环的北辰五洲皇冠国际酒店内,两排身穿黑衣的安保“人墙”把一楼大堂区隔成“黑白分明”的两部分——左边黑色背景板下是魅族pro5新品发布,右边白色背景板下是小米旗舰新品4C发布会。魅族和小米两个老冤家狭路相逢。
9月22日下午,小米发布最新手机产品小米4C,魅族则将在一天之后的9月23日发布一款新手机Pro5。事实上,魅族的发布地点并非这里,只是巧合地把招待嘉宾入住的酒店选在这里。
无论故意还是巧合,小米和魅族都成功吸引了业界的注意,成功将关注度从此前因“奇酷之争”而被广泛关注的奇酷手机青春版身上引开。而奇酷手机青春版恰恰将在9月24日正式发售。
扎堆背后,日渐饱和的智能手机市场的“创新红利”已经所剩无几。“现在智能手机有点像下围棋,正从中盘到收官。”博思咨询董事总经理龚斌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小米、魅族江湖对决?
“小米被竞争对手‘碰瓷’不是一次两次了。”一位小米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魅族副总裁李楠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否认了魅族拿自己的高端手机碰瓷小米的说法,他在微博上称:“我能确保的是:1.魅族品牌要上攻3k+,而非用主品牌向下打千元机。2.Pro5产品给力,配得上它的价位。”
从两家发布的新产品定位来看,小米4C和魅族Pro5差异不小。其中,被小米内部称作安卓小王子的小米4C定位中端,定价仅高于红米;而魅族Pro5则定位高端人群,售价更高。
但随着智能手机的市场越来越饱和,从产品、营销竞争到发布会前台的“碰瓷”,厂商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事实上,在手机圈里,扎堆发布新品的事情并不少见。
例如,今年5月6日,上午小米才发布了顶配版的小米Note,下午还没正式做出手机的周鸿祎带着360手机品牌“奇酷”亮相,晚上则是中兴的努比亚手机发布。
再如,今年4月8日,手机厂商“三节齐发”,小米的“米粉节”、魅族的“蜜蜂节”、华为的“荣耀狂欢节”同时上阵,针锋相对的意味十分明显。
而把友商竞品当成调侃对象,也几乎成了国产手机发布会的“标配”。
“手机行业的竞争恐怖得一塌糊涂。”小米董事长雷军在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
除了已有的传统手机厂商等竞争对手外,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投资魅族5.9亿美元、360与酷派在分分合合中再造手机、乐视已经发布“超级手机”、格力跨界造手机,IT巨头与家电巨头们纷纷以真金白银杀入手机市场。
“现在智能手机的竞争态势是在一个重新洗牌和抢竞争权的状态,有点像下围棋,正从中盘到收官,谁能真正占据前几年市场的位置,谁被消费者和市场击破,其实转折点就在今年和明年。”龚斌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雷军欲凭虚商再发力
而根据调研公司Canalys发布的报告,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和华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占中国整体智能手机出货量的1/3。第二季度小米市场重夺第一,份额为15.9%,而华为以15.7%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第三至第五位排名依次为苹果公司、三星和Vivo。
但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称,从销售额来看,华为手机今年上半年在国内市场的营收将超过430亿元,已经超过了小米,这主要是因为华为品牌的智能手机平均售价更高。
竞争对手欲与小米分羹,而雷军则认为小米已经从“手机的竞争”走向“生态的竞争”。
“过去大家看到的手机企业竞争,都是你出一新款我也出一新款,打得鸡飞狗跳。今天我们导入的是全生态链竞争,就是在小米手机上应用、游戏适配得好,智能硬件可连接性好、配件比较多,这个产业链是完全不一样的。”雷军说。
小米这次发布会上,比小米4C还引人注目的,是小米宣布启动虚拟运营商业务“小米移动”,发布了两款极具性价比的“任我行”和“吃到饱”电话卡产品。
小米移动“任我行”和“吃到饱”电话卡分别面向不同用户人群。据MIUI统计,在平均每位用户每月拨打160分钟电话、使用240MB流量,加上可选的5元来电显示费的情况下,使用小米移动“任我行电话卡”,每月的资费只需45元。而“吃到饱电话卡”则针对手机上网的重度用户,推出59元3000MB套餐包,比传统运营商同等流量资费低约40%。
事实上,小米是在2014年11月21日获得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虚拟运营商牌照的。背靠小米平台优势,小米移动推出虚拟运营商业务有着非常大的想象空间。首先小米手机品牌与通信领域存在天然强关联;其次小米用户年轻化,是业内活跃的移动互联网人群,对新生移动互联网服务接受度高;同时小米MIUI全球1.5亿联网激活用户,与MIUI手机操作系统相结合,在手机上可以直接购买、管理,展现系统整体生态优势。
“雷军的布局像下围棋,你刚看到一点的时候,其实背后有一大盘棋子,等你发现我这颗棋棋子,我已经把你围起来了。”雷军好友毕胜曾这样评价。
生态链竞争,短期看不到多大效果,但是3~5年内能看到。“现在生态链的变革才刚刚开始。”雷军此前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