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字号:  

微信公号难盈利 短视频能否救场?

  • 发布时间:2015-06-26 07:56:29  来源:光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书海

  上月中旬,腾讯公布了2015年业绩报告。在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品牌公众号已超800万个。但据业内估算,目前真正实现盈利的还不及整体数量的百分之一。这样的成功几率让看衰微信公众号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在这百分之一中,有一类以短视频为内容的公众号却风生水起,以公号“一条”、“二更”为代表,不仅在短时间内积聚百万粉丝,而且获千万级人民币融资。南都记者采访获悉,这类视频公号靠精美内容、辅以重度推广从公号中突围而出。创投圈人士表示,短视频模式可以复制到垂直领域,而且未来转型移动视频制作、电商等商业模式有想象空间。不过,动辄上千万的投入门槛早已脱离了“自媒体”范畴。

  13小时素材打磨成3分钟

  “一条”开通公众号两周内关注者超过100万,阅读数几乎篇篇10万以上;“二更”从去年11月上线至今,官方介绍粉丝数量已达200万……在注意力资源越来越稀缺、自媒体步入十字路口之时,以短视频为载体的公号成了创业者竞相模仿的对象。

  短视频会是一个风口?从大环境来看,一直关注视频领域的秒拍CEO韩坤向南都记者分析:“根据一份视频市场的统计报告,70%的视频已经是通过移动终端播放,而移动终端的内容消费带有明显的碎片化属性,同时社交媒体的多媒体化趋势难以逆转,专业的短视频内容,是内容创业者又一个机会。”

  具体到微信公众号上,根据新媒体排行榜提供的数据,同样的一个大型公众号,如果文章有视频,这个阅读量要高出无视频的公号10%-30%。

  事实上,短视频本身也越发成熟。从几年前老男孩的爆红作品,再到秒拍等视频类创业公司屡获融资,用户真正接受的视频是公众号平台上三到五分钟的短视频作品。

  二更视频的创始人丁丰向南都记者分析:“《老男孩》这类作品虽然火爆,但没有形成自己的粉丝群体。公众号这种传播渠道使视频定制化,吸引了固定的粉丝。”韩坤认为,公众号之所以成为短视频的沃土,原因有三:第一智能设备和移动网络的性能提升,用户对手机播放较长的短视频的接受度在提升;其次,专业内容生产的短视频仍然高度稀缺;同时,公众号在一二线城市用户的覆盖度也确保了这种高品质视频的传播程度。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目前较为红火的短视频公众号,吸粉要素之一是“内容为王”。

  丁丰认为:“受众需要的还是内容。”以二更视频为例,不同于自媒体的“小打小闹”,一些视频公司的导演团队能达到30人左右,这些投入自然不菲。业内人士也向南都记者透露:“一条公众号的视频每则内容成本高达上万元。每个团队基本上要花两三天时间打磨一条3分钟视频。”据他介绍,为了保证内容,设备必须与电视台器材水平相当,长达13小时的拍摄素材,最终的成片大概只有3分钟。

  成本“压力山大”

  但这种“内容为王”的短视频模式背后却是高企的成本投入。

  王友汇创始人谢肖绵是短视频创业者中的典型代表。他之前曾是太平洋电脑网的手机主编和家居网副总编,之前一直在尝试科技媒体的表达方式,当他发现视频越来越能够吸引用户时,开始专门做泛科技视频,王友汇创业初既获得百万元级别天使投资,投资人也认同和看好专业视频媒体的未来。

  按照他的经验“不同于图文消息,视频的制作需要的技术和资本投入巨大,相对门槛较高。持续产出高质量视频的内容生产能力绝非三五个人的作坊。需要的是一个包括熟练掌握摄影、剪辑、脚本等能力的团队,而且还包括后期的渠道建设、试错和推广的高成本。”

  之前一条视频的徐沪生便公开表示:“随着社交红利的消失,单打独斗的自媒体要想杀出重围已经不太可能,团队化运作是必然趋势。”据了解,对于“一条”而言,公司有5个人曾经担任主流大刊的总编级职务。

  谈到推广,相较于在内容制作方面的大手笔,丁丰认为,推广费用的占比其实并没有传闻中那么夸张。他说:“二更视频的推广费用只占全部投入的三分之一,包括线上线下等推广方式。”谢肖绵则告诉南都记者:

  “虽然比例不大,但绝对值仍然巨大。”也就是说,门槛非常之高。

  此外,分发渠道亦是门槛之一。谢肖绵介绍:“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好的内容更需要不同渠道的分发,才能产生价值最大化。不同的分发渠道对于传播效果来说,是乘法关系,不是加法。目前王友汇已经覆盖包括优酷、搜狐等几乎所有主流视频平台和微博微信等。”

  转型想象空间巨大

  虽然几个较为成功的公众号对外的呈现形式均是短视频,但最终的转型方向和资本运作方向却各不相同。

  一类是转型为专注移动端的视频运作公司。丁丰表示:“二更视频没有把自己当成媒体,从资本的角度来看,更希望成为短视频制作公司,专注移动端短视频的文化集团。包括切入更多垂直市场,包括特殊人群、高端客户等,以此衍生更多商业模式。”

  还有一类是切入电商导购。谢肖绵介绍:“比如以娱乐化科技视频媒体切入,进而实现商品的销售和购买。这种模式有待尝试,但是想象空间不小。”

  不过以上转型都是基于PG C(专业生产内容)的内容为主。韩坤介绍,这类视频内容制作精良,媒体属性、传播能力更强,但他表示仍看好十秒左右的U G C(用户创作内容)。他的理由是:“社交属性更强,用户基数更大,从传播来看,信噪比比较大,但可能性也更大。”

  他以微博的大V和普通用户进行说明,他说:“这两类视频存在明显的互补,离开了任何一个,都不能称之为一个丰富的短视频生态。”

  采写:南都记者 鲁浩 实习生 胡粲梓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