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4日 星期五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字号:  

中国P2P如何走出“悖论”

  • 发布时间:2016-05-13 07:40: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陶凤  责任编辑:书海

  陶凤

  发展了近十年,P2P却陷入了越来越深的黑洞。最近对P2P行业的整治消息密集释放,合规、整改与取缔排查过后,也意味着P2P平台野蛮生长时代的终结。

  大多数人认识P2P的疯狂,要从e租宝说起。e租宝霸占“头条”的日子里,深陷的投资者连同围观的民众开始真正嗅到这个行业的危险。紧接着是一连串危险的信号,中晋、望洲等事件接连爆发,市场风声鹤唳。

  既不同于传统上依靠银行的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上的直接融资,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借款者与放款者联系在一起,实现借贷双方地位平等、信息对称交易,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形式P2P平台的初心并不坏。

  不过,“危”与“机”本就是金融创新最难把控的尺度。最初的热潮过后,真正能坚持的P2P平台少之又少。欧美一些P2P平台公司之所以保持了生命力,在于坚守只提供中介服务,不单独放贷和收息,只赚取中间手续费用,最大限度保障放款人的利益。

  在中国的“水土”上,P2P遇上了实体经济融资难,尤其是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创业者,当然也不乏投机者。P2P自觉地承担起银行贷款的补充,暗地里顺理成章地干着银行的放贷收息事情。渐渐背离了信息中介的定性,承诺担保增信、错配资金池等,已由信息中介异化为类银行信用中介。

  在今天尚存的2000多家民营平台中,资金池、自融、错配、活期理财、虚假项目、虚假交易刷单等各种违规乱象可谓屡见不鲜,此类也包括当前排名前20强的P2P平台。

  众所周知,自融和拆标在P2P市场由来已久,这也是高息P2P平台一贯的做法。P2P平台吸引和鉴别优质的借款人很难,而大量投资人又是冲着远超银行的年化收益率去的,高收益高风险,“博傻”的同时其实也在“搏杀”,搏自己不会是最后的接棒者。这和股市火爆时有几分相像,股价打着滚儿上涨,但依然有人接盘,因为他们期许后面还有接盘者。

  经济学家义无反顾地站台,权威媒体铺天盖地地造势,不是每一个投资者都能擦亮眼睛。另一方面,靠合规的平台去“铲除异己”成本太大不切实际,不合规的平台更没有理由拆穿别人,很容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P2P发展的乱象中,有寻求自身发展的侥幸选择,也伴有行业原罪。监管放水很难丈量:专项整治重拳出击,有人叫好有人忧,毕竟“谁家孩子谁抱走”很容易造成地方政府因噎废食 “一刀切”,更可怕的是所谓心理阴影面积。

  2015年有风暴,2016年也注定不会平静。负面新闻不断,被质疑的将不只是P2P行业更会蔓延到P2P模式,但这显然不是模式的问题。正规的P2P属于直接融资,是国家鼓励的融资方式,模式本身就是中性的。

  有人喊冤:红海竞争,问题平台遍地,上市遥遥无期,风投避之不及。P2P十年一劫,“黑洞”从一开始就不只是单纯的行业问题,这涉及金融创新与监管的无缝对接,实体经济融资缺口究竟谁来补位?最终则关乎“普惠金融”和“民主金融”如何在经济转型中有效变现。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