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科技 > 评论 > 正文

字号:  

互联网资本寒冬到了吗

  • 发布时间:2014-10-15 08:58:28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汤婧

  前两天,刚在年初获得亿元融资的“叮咚小区”传出资金链断裂的消息,虽然“叮咚小区”官方对此予以了否认,但北京公司被关停以及上海公司裁员的消息一直在传扬。

  与此相辅相成,经纬创投的创始合伙人张颖给他们投资的190个公司的CEO发了一封公开信,提醒大家市场从“贪婪”转型“恐惧”的关键节点只在弹指一挥间,现在的投资热度必将转冷。

  这一系列论调似乎冥冥自有天定,中国互联网圈子延续着“春天-冬天”的循环,2011-2012年上半年的那次寒潮击垮了包括乐淘、拉手在内的诸多电商企业,此后是近两年的资本甜蜜期,BAT、VC、PE争夺激烈,企业融资消息不断。

  这固然有时间纬度上的轮回色彩,但更重要的则是创业大军中“大浪淘沙”的必然规律:前半年拿钱风光无限,后半年交不出成绩必然要被资本抛弃。

  所以反过头来看,叮咚小区的挫折有其必然,笔者与这家企业接触不多,但仍然能看到其满大街的广告。在诸多盘点叮咚小区挫折的稿子中,无一例外地瞄准其O2O模式的复杂和难以盈利性。

  是的, O2O是近年来资本市场的一个投资热点,一大批创业项目凭借这个概念获得了大笔融资,然而O2O需要建立庞大的线下运营体系,耗资惊人,当阿里、腾讯、万达尚未在这一领域博得喝彩的时候,一批“孤独”的小公司的任何动作都更像是一种“吆喝”。

  而“吆喝”最鲜明的表象就是疯狂烧钱。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像滴滴打车这样的打车软件、饿了么这样的餐饮外卖App都是烧钱的急先锋,并试图营造夺取阶段性胜利的氛围。但问题是,投资者愿意一直花钱给这些企业烧钱吗?

  很大程度上,互联网资本寒冬不在于投资者收进腰包,而在于投资模板没有展现应有的市场业绩而吓坏了投资者。况且在这样一个“坐等BAT收购”的创业环境下,风险投资者与企业运营者有着这样那样的小九九和居心叵测。

  经常会有互联网创业者宣布用户量喜讯,但极少审视这类喜讯的成因,如果是靠补贴赢得了市场,未必不能成功,但失败的风险也伴随增高。

  还是以O2O为例,这一考验平台运营和资源整合能力的大棋,如果靠烧钱就能成功的话,那阿里、腾讯早就再创奇迹了。

  钱如何花是门学问,大家都花钱的时候你更精明;大家都不花钱的时候,你更高瞻远瞩,渡过寒冬不是难事。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