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关键是要“+品质”
- 发布时间:2015-04-29 07:25:00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王磊
自“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秀”以来,这一概念便持续升温。从大型企业到街边铺子,似乎不借一下“互联网+”的东风,就会被时代抛弃;从商业大佬到草根创客,似乎不侃几句互联网思维,就可能被社交圈隔绝。因时而变的商业敏感固然可贵,但盲目跟风要不得。当下很多人陷入了“集体的魔怔”,将“互联网+”说得神乎其神、玄乎其玄,甚至视其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面对这股热潮,我们必须冷静下来、审慎观之。
古时苏轼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形容庐山的多姿,如今套用在人们对“互联网+”的认知上倒也贴切。有人说“互联网+”是“重资产+技术”,意在以互联网改造生产模式,以电子商务改造流通模式,拉动需求、提振经济。有人说“互联网+”是“轻资产+服务”,意在完成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实现大数据指导经营和管理。还有人说,互联网不过技术手段而已,既不神秘也不值得拔高,一些理念只是“新瓶装旧酒”罢了,比如非理性消费成了粉丝经济,供货不足成了饥饿营销,等等。争鸣之间折射着互联网的影响力,也显露出人们认知的多元化。
作为一种新兴业态,互联网的未知远远大于已知。各派观点孰是孰非实践自会印证,但产业发展万变不离其宗,先进技术和过硬品质是永恒追求。着眼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生产总过程,互联网并没有颠覆生产本身。不论是日臻成熟的网络购物、在线支付,还是方兴未艾的微商、O2O,互联网提供的主要还是渠道,影响的主要还是营销。这就意味着,“互联网+”的时代,生产依旧是大前提。没有好产品做保障,再前沿的理念也是空中楼阁。互联网商业传奇令人惊叹,但我们更应认识到,这些大佬绝非“一招鲜吃遍天”,而是在技术、质量等各个环节都下了不为人知的苦功夫。当前,很多“互联网+”的粉丝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以为只要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未免有些异想天开。舍产品之本而逐营销之末,跟着一个概念糊涂跃进,肯定要出问题。
这般无序狂欢我们并不陌生。房市的躁动,股市的狂热,何尝不是如此。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低迷的市场需求,“互联网+”被寄予厚望,但客观地说,大部分领域的变革还处在启蒙或启动过程,远没有发展到技术、方法、应用和模式都成熟的阶段。适时给那些满腔热情的粉丝泼一盆冷水,并非因循守旧、目光短浅,而是望其追赶风潮时,多一分稳重,少一分盲从。以产品为本,从用户出发,把最基础的工作做到最精、把最普通的环节做到最好,赋予产品长久的生命力,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崔文佳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