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科技 > 评论 > 正文

字号:  

阿里纳税超垄断国企说明啥?

  • 发布时间:2015-04-22 15:50: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王如晨  责任编辑:王磊

  昨天,浙江省省长李强赞扬阿里说,它对浙江至少有四大贡献,即带动浙江重构产业、拉动就业、推动浙江“走出去”、纳税。

  提到纳税,他说,阿里去年纳税109亿,“平均每天纳税3000多万,对浙江贡献巨大”。

  这组数据其实并不新,今年2月阿里就披露过。不过,话从省长口中出来,味道又有不同:既是一种确认,又是一种高度认同。

  阿里集团纳税数据确实够高,要知道这不包括阿里平台商户的纳税。109亿占据了阿里集团年营收的15%以上。若以上市公司数据来参照,纳税额几乎等于上市公司2014年一半净利润。事实上,2013年阿里纳税70亿,日均纳税2000万。

  这肯定让浙江之外的地方政府羡慕嫉妒恨。若你查询全国其他省、直辖市2014年纳税百强榜,我相信你会有一个强烈观感:到底还是中石油、中石化、电信运营商、汽车巨头们有钱啊。它们不但占据百强榜至少前10名,它们的分公司也在百强榜里轮番光鲜。

  别不信,你去看看广东、江苏、山东、上海、北京这几个强省跟直辖市,都不脱这规律。真的,独有浙江省,一个阿里纳税额打败了当地其他所有国企。

  纳税当然并不能说明全部,但是纳税以及纳税增幅背后能反映很多。我真的乐观认为,阿里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业已开始形成反哺之势。本土互联网企业以及整个TMT企业群,未来也会成为各自区域的纳税主力。虽然现在还只有BAT们能跟部分垄断行业国企巨头们比肩。

  腾讯、百度、格力、海信纳税数据也不少。没查到百度数据。不过广东2014年全省纳税百强企业中,格力、华为排名靠前,超过了腾讯。不过腾讯有两家公司上榜,分列27位、41位,数据分别为19.5亿、12.25亿,约合32亿。这肯定也不是腾讯中国纳税总额,毕竟还有外地分公司,但超越阿里应该是比较难。刘强东前不久曾出来说公司纳税很多,还暗讽阿里,一度引来批判。我觉得即便京东纳税数据统计夸张,刘强东未来还是有底气。

  这里我更愿多谈几句互联网业。相比拥有制造业务的TMT其他领域,它更像一种新的反哺力量。

  其实,阿里代表的互联网力量,一直在持续反哺传统部分。只是,互联网自身的一种革命气质、暴戾口吻、沙文主义特征,掩盖了一个原本应该更加平和、润物细无声展示的世界,以致于主管部门及许多传统行业对互联网又爱又恨,充满一丝谨慎甚至恐惧。

  互联网平台的真正优势,确实不是纯粹技术层面,而是解构与重构力量。张近东曾有一句话说,渠道是工业的咽喉。这里面有种自得,因为渠道能掐住别人脖子。但我更愿看到新型的渠道力量,对于一个区域产业结构、民生经济的重构价值,而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衙门朝南开的姿态。

  阿里于浙江乃至整个中国的价值,确实不是高额纳税所能概括的。就像浙江省李强省长对它的评价一样,阿里在重构产业、拉动就业,推动浙江走出去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我认为,这才是阿里对于现实经济真正的价值。

  以浙江为例说开一点。浙江当地重工业并不发达,也不是一个规模化的制造业强生,但是,这片区域崇尚一种小狗经济模式,造就了一个产业分工细密、反应灵敏、充满高度协同精神的区域,加上强大的民间金融与契约文化,从而推动它一直处于现代中国经济的前沿。

  浙江不仅有阿里,还有无数的中小企业群。浙江不止有阿里渠道平台,还有输向海外的无数小商品城。加上上述产业模式、金融、文化力量、充满市场意识的商人,他们才是阿里诞生在此的土壤。过去人们老反思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马云,广东为什么出不了马云,那是因为这些市场要素的差异,而不是马云这个人本身没有诞生在上海或广东。

  阿里于浙江,就是一个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化整合能力的平台。庞大的GMV意味着,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至少在电商以及泛生活圈的O2O领域,需要适应阿里,适应浙江的某种规则,以求最便捷地到达最终消费者。

  当看到全国最大的跨境电商基地落户杭州时,你就能感觉到,阿里代表的互联网经济确实已经开始撬动全球,重塑更广的经济区域。

  现在再回忆一下去年“双十一”之前,马云谈到的一些话。他说,阿里未来会更加国家化,未来要制定全球电商业的规则。这种规则不是死的游戏,而是适应中国、全球区域国家、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现状,扮演重塑的力量。

  玩规则当然也不容易。你首先得熟悉现有的规则,否则会碰个头血流。外界看到了阿里张扬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它低头学习的一面。它也在加速落地,以更加细微的策略深入现实经济,化解更多矛盾。

  这两天,阿里一帮朋友去了福建莆田,他们本来邀请我去看看,在阿里支持下,当地政府与商家们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快速转型,从一个活力四射却又充满高度风险水货与假货重镇,转型为具有现代竞争力的产业重镇。前不久,在阿里与工商总局的博弈中,假货话题再度暴露出来,这个源头虽然不是阿里自身,但它的平台化特征却难以摆脱印象。阿里没有因此做甩手掌柜,一边打假,一边带有包容心地去扶持当地产业。我觉得这是一个充满体谅、负责任的规则制订者。这个话题,与百度跟莆田医疗行业的博弈异曲同工,我期待百度也有类似阿里的行动。

  我觉得,阿里这种动向,就有一种重塑、再造产业的用心,背后涉及区域经济转型、就业、走出去。纳税就不用说了,一个健康的莆田,比无数个假货丛生的莆田有真正的纳税生命力。这也跟浙江省省长李强对阿里的赞扬完全吻合。

  互联网业的生命力,不是打碎传统行业,而在于打破束缚传统行业的壁垒、障碍、寻租机制,消除不对称,还它们以平等的效率机制。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业、平台自身也会从过去的技术主义倾向,走向贴近民生、现实,拥有更多平民色彩。阿里纳税增幅超过30%,就是它适应这种趋势获得的成长。

  但是,话说回来,纳税、带有包容心、责任担当地区重塑一个地区、国家的产业,也是阿里的立身之本。它创立之初,就喊出服务中小企业,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它的土壤确实就在于无数的中小企业群,当它们在阿里重塑之下日益呈现出区域性特点、一种结构化的格局后,阿里就必须适应这种土壤,以新的姿态服务它们。没有无数的浙江产业力量,没有无数类似莆田的力量,阿里也不可能走到今天。

  有段时间,阿里特别强调国际化。是的,这是必走的一步。在外界看来,也是它化解未来本土成长可能趋缓的一步。但是我觉得,阿里本土还有成长的空间,那就是从过去的水平成长、平台规模的成长,过渡到纵深的垂直化的成长,精耕细作,挖掘服务的商机。我对阿里过度强调国际化以及过度宣扬国际奢侈品大牌的落户充满一丝谨慎。对于阿里来说,这只是锦上添花而已,它最身后的土壤还是脚下,无数的中小企业群,无数的平民百姓。

  只有如此,阿里超越浙江垄断型国企的纳税额,才能算得上一个新时代的强烈信号,才能进一步激发互联网行业、传统行业以及整个社会的创新,发挥重构产业的巨大作用,阿里的生态也才会具有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力量。

  否则,2014年109亿元的纳税额,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包袱。因为,人们可能期待你2015年纳税更多。这个数字意味着,2015年及未来的阿里,可能也会适应产业趋势,通过激活人才,内部组织及平台模式,进一步打开成长的空间。这个是可以预言的。(本文转自作者个人公号“夸克传媒”)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