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5日 星期六

科技 > 评论 > 正文

字号:  

独角兽概念不是成功护身符:估值水分太大

  • 发布时间:2015-11-30 09:04:41  来源:光明网  作者:张绪旺  责任编辑:王磊

  不了解互联网的人可能会以为说“独角兽”是在说一部奇幻电影,但在创投市场,这是一个描述风华正茂且前景光明创业公司的褒义词。

  硅谷把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创业公司称为独角兽,因为这类公司在千万创业公司的厮杀中上位成功,但概率显得凤毛麟角,像独角兽一样稀有。

  所以这两年,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一些出色的国内互联网创业公司也会被冠上这样的名号,当然也有一些自吹自擂的,因为10亿美元这个估值,如果不是上市公司的话,这里面的水分太大太大。

  暂且相信有一大批真实的独角兽已经涌现,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什么,从中国的互联网创业浪潮来看,动辄上亿美元融资的消息不断,所以估值10亿美元并不是一个太高的门槛。

  以当下的资本寒冬来说,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也不好过,因为如此估值意味着稀释了大量股份、拿了太多投资者的钱,也就要面临投资者急于套现的压力。这样的例子比如滴滴快的、美团点评,即便在合并前,也分别是估值几十亿美元的企业,但仍然难奈资本裹胁。

  说完资本的原因,所谓独角兽最大的问题还是自力更生的能力,包括技术实力和变现能力。

  技术实力是国内独角兽们的短板,目前曝光的独角兽大多是O2O商务类公司,是人财物的堆砌,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即便BAT,也在这条追逐的道路上一去不返,这大致是互联网人口红利的习惯所致,只要低价能够积攒足够多的用户,然后依赖资本的助力逼死对手,剩下的就是中国互联网的胜者。

  当然,也不乏大疆无人机这类拥有不错技术实力的公司,但它们的短板正好是另一点:变现能力。这是小而美公司最大的压力,经营现金流不足以支撑公司看到明天。

  这两大短板导致了独角兽基本陷入了“资本-低价-低质-门槛低”的恶性循环,尤其是BAT已经卡位成功的今天,新创公司即便是独角兽也很难重复BAT昨日的成功:马云用了十年,但给现在创业者的机会可能不足五年。

  这导致了目前行业最常见的现象,越牛的独角兽,越被BAT并购——这个体量已经足够引发巨头恐慌,必须用金钱把独角兽变为巨头宠物。

  说到底,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有钱未必是万能的,10亿美元或许只是资本层面对某类创业公司的划分,这和百亿美元级别或者千亿美元级别没有太多本质区别。

  诺基亚手机尚且末日黄昏,独角兽又算啥?那些喜欢把自己当做惟一独角兽而竞争对手都不是独角兽的企业,请放下宣传口号,想办法把10亿美元估值变成10亿美元产值,那才是真正安全的时候。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