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科技 > 评论 > 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 > 正文

字号:  

机器人产业或可创造新“人口红利”

  • 发布时间:2015-11-24 09:08:34  来源:新京报  作者:华挺  责任编辑:王磊

  新京报插画/许英剑

  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制造业要实现要素驱动和创新,要实现新的增长点,就必须尽早布局自动化生产,没有智能化,制造业要想实现转型升级很难。

  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23日在北京开幕,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受到各方关注。

  人口红利的消失,未来劳动力的短缺将是一个中长期现象,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提高十分迫切。在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制造业迅速进入机器人时代已大势所趋。这无疑让制造业看到了减成本、增效益的新希望:在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之时,正是机器人产业创造新的“人口红利”的大好机会。

  我国劳动力人口自从2012年出现拐点后,总量持续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6亿人,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这已是第三年连续下降。不难看出,劳动力人口数量绝对增长没有了,出现了标志性的转折点,劳动力人口绝对数量开始下降已经是一种常态性的大趋势,表现在制造业上,就是以操作工人为代表的劳动力短缺。

  曾几何时,制造业凭借人海战术,造就了制造业的传奇,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需要、制造业减员增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日益增强,也随着企业成本核算的客观需要,信息化、科技化和智能化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过去一些企业之所以不愿意在生产的智能化上投资,是因为人工劳动力便宜,智能化作业成本太昂贵。经过深思熟虑,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建设智能化流水线,不仅生产效率提高了,成本下降了,经济效益也明显提升,“机器人替代工人”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今后几年,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将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机器人产业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子系统,作为实现智能制造的一个重要措施,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加快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和线路图。制造业要实现要素驱动和创新,要实现新的增长点,就必须尽早布局自动化生产,没有智能化,制造业要想实现转型升级很难。

  面对劳动人口继续呈现下降和短缺的趋势。这意味着未来若干年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要正视趋势,更要坦然接受,还要积极应对。前不久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人口政策的密集调整,和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有很大关系。

  在人口红利拐点来临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逐步走进公众的视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推力”、人口结构变化造成劳动力短缺与制造业用人成本趋势性上升的“拉力”,以及产业政策扶持的“催化力”正触发着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的蓬勃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也成为了自动化企业新的战略增长点。

  从工业机器人行业来看,未来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机器人与其他自动化系统的无缝集成和控制,以及机器人与人共同工作的安全保障。无论是驱动系统还是运动控制,创造小、轻、快、安全和更智能更柔性的机器人,将是未来主流技术发展趋势。工业机器人越能够体现核心技术,越能够体现“人的尺度”,那么,机器人产业创造的新“人口红利”就越大,既会更人性化,也更有效能。

  □华挺(媒体人)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