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号:  

手机流量“窃贼”逍遥法外 运营商难辞其咎

  • 发布时间:2015-11-16 07:10: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于璐  责任编辑:王磊

  手机“偷流量”事件近日频频被曝光。广东顺德一位消费者投诉称,自己的手机在抽屉里充电,却在3小时内被告知用了23G流量,必须补缴1100多元上网费。中国电信技术人员与手机厂商工程师调查后确认,异常流量是由手机内某款应用软件重复下载大流量文件产生。

  有网民指出,“窃贼”盗取手机流量,背后无良软件开发企业及手机生产企业难辞其咎。运营商也应负有监管之责。相关部门应进一步规范手机软件技术标准和门槛,严惩“偷流量”行为。

  运营商难辞其咎

  一位网民称:“自己是Andriod OS系统的手机,最近发现手机一直在偷跑流量,我没有开任何需要上网的应用,很多软件也关了后台启动,但流量就是一直在跑,速度挺快,两分钟时间1M就快没了。以前就算开一天的流量,不用网,1KB都不会少。”

  手机流量是怎么“跑掉”的?根据某门户网站的手机安全报告,手机病毒是盗取手机流量的“真凶”之一。2015年上半年,在Android病毒类型中,资费消耗类病毒占比达79.18%。

  此外,网民指出,有些智能手机生产企业也与手机流量偷跑脱不开干系。网民“舒圣祥”说,很多并不掌握核心技术的手机企业,只能通过价格战求得生存,很多杂牌手机硬件本身甚至根本不赚钱,隐形的赚钱渠道之一,是通过预装商业软件和偷跑流量费获得的费用和提成。

  电信运营商也是众多网民的“拍砖”对象。有网民认为,即使偷流量的元凶不是运营商,但是作为平台,运营商应该起到监督和规范的责任,不然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客户的信任。

  完善相关法规

  网民“春天”说,对于偷流量这件事,消费者往往选择低调处理,即将软件卸载了事。原因很简单,对于个人来说,损失往往不是很大,诉诸法律耗时又费力。而且,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比较缺失。

  网民“时锋”表示,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规范手机软件的技术标准和门槛,推动清除霸王条款,解决手机预装软件无法自由卸载的问题;同时,更要加大对软件应用商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有网民表示,不论对于软件开发方,还是手机生产方,相关部门只要发现存在偷流量行为,必须及时出手“捉贼”,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