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科技 > 家电 > 正文

字号:  

奥维云网副总裁刘闯:2015智能化个人终端发展趋势

  • 发布时间:2015-08-07 11:25:27  来源:中国网科技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书海

  2015年8月6日,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主办,奥维云网(AVC)承办的“2015中国互联网+创新大会”在北京举办。本次大会围绕:互联网+时代信息消费产业的发展新模式、新思路等主题展开智慧讨论,不仅有政府部门相关领导、行业专家、学者与会,还吸引信息消费领域的相关企业积极参与。

  奥维云网(AVC)副总裁刘闯在会上发表讲话,以下是其演讲实录:

  刘闯: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作为今天最后一个汇报者,我今天还是结合大会主题,就是信息消费,我们作为奥维人第一次站在这个角度上,也是第一次对大家公开关于手机和可穿戴的数据。

  我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中国市场目前的智能化个人终端的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第二,未来的发展和变化进行概要和间析。

  第一部分是数据部分,个人化的智能终端现状追溯一下什么时候开始的。从1975年到2006年31年间呈现了不同样的功能类的,伴随着人移动使用的这些一些设备。比如我们熟知的最初的计算器的手表,手表联合有计算器功能,还有之前很多设备。我们把这个阶段这30年左右时间定义为个人终端的功能时代,智能化个人终端的功能时代。像BB机、计算器手表等等。这些设备成就了全球很多伟大的企业。

  随着时间流推移,整个发展加速起来,2007年到2012年,实现了互联时代,智能化个人终端互联时代。这个时代主要是功能手机为代表,应该讲这个阶段的功能化手机时代也呈现了很多公司,像诺基亚、摩托罗拉。

  从2012年开始主要是进入另外一个时代,就是物联时代,就是智能手机,还有近两年出现的,像手环。

  目前手机仍然是主要的智能终端。整个中国的智能手机做一个预测,整个智能手机在2014和2015年增速放缓。整个中国的国内的智能手机的消费量会达到4.9亿左右,到2018年会到6亿左右。有效的,或者说智能手机相关性使用的,去掉小孩和老人大概9亿左右,100人当中65人会换手机,这个量很大。从增速来看,3G和4G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始,都是翻倍增长,增速不断放缓,2015和2016年逐渐饱和,后期也会增长,但不会变化很大。

  从目前的智能手机的渠道看也有一些变化,在2011年初,主要是传统渠道,包括手机专卖店。随着3G和4G的推广,特别特约机的优惠很大,特约机的渠道开始扩大。随着移动互联,包括线上电商的兴起,线上渠道的出口也在迅速扩大。预计到2015年智能手机渠道会三分天下,线上30%左右,渠道25%左右,实体渠道进一步缩小。这个变化也伴随着线上互联网企业的升级,像小米,像魅族。依靠实体渠道,根植于实体渠道去做一些推广的在衰弱。

  再从我们今年上半年的智能手机品牌销量来看更有意思,前四是小米、华为、三性、苹果,小米多一些,华为是第二位。如果从销售额来看,苹果销量是第四,但销售额是第一的。小米和华为也是比较接近,小米是第四,华为是第二。

  从智能手机的品牌价格段结构来看,虽然有很多的品牌在红海市场做竞争,但是把价格段打开后很有意思,2500元以下的主要是国内的品牌在竞争。而且在这个阶段内小米、华为、魅族抢得很凶。在高端的3000以上的主要是三星和苹果。

  第二个发现我们发现华为是近两年,行业人都在说华为做得不错,我们关注华为什么?它的产品线比较长。过去讲三星产品线也很长,其实华为也一样。从1000以下到高端的4000以上的都有。再把3999元以下看的话,一个共同现象,系统都是安卓的。你购买手机就是两个阵营,安卓或者非安卓,就是IOS。安卓下选择一些品牌的情况。

  刚才讲到品牌是这样的结构,从手机的功能性或者产品结构来看也发生比较大的聚焦化的现象。从苹果手机来看5.5寸接近市场40%的份额,5寸57.3%,基本上围绕这几个。从市场上百花齐放的现象进一步聚合。

  摄象头更加聚焦,主要是800万和1300万,1300万占主流。从电池容量来看2000方以上的电池占市场80%多,接近70%,不到80%的情况。这是今年上半年整个智能手机功能性的结构。

  手机的数据大家都了解了,简单做一下它的描述,第一个手机已经完全成为人的自然的延伸。而且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款电子产品能够像手机一样有这样的属性,如果讲到手机打开之后,根据手机上用什么APP可以清晰判断这个手机机主是什么样的人。每个人都是机不离手,每个人的吃饭和睡觉时间都是被碎片化的,所以手机成为了自然的延伸。

  第二是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除了苹果的IOS之外都是安卓的,最好时代是指只要有想法、有情怀,有了资本注入大家都可以做手机。做手机的门槛空前降低。但是回到前面的图上国内的品牌做的都是2000元以下的低端的。虽然门槛降低了,竞争更加加剧了,特别在大家都在做低端的竞争的时候。第三个是“剩”者为王的时代,手机竞争增速放缓,大家都在抢市场,用各种各样的概念抢占市场,最后剩下的就是最后留下的了。

  以上简单对手机市场做了回顾,接下来看手机是智能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会成为爆发增长的终端。

  首先看一个图,有了概念图出来一般都会有资本进入,很多企业在杀入这个市场。我们做规模预测,2012年只有130万台,2015年会4800万台左右。到2018年会实现14350万,这个是偏保守的预测。2014年支付是一个比较大跨度的增长,70%的增长,2017、2018年开始增长,这是比较保守的。

  从消额来看也是大跨度的,销量在2014、2015增量不大,主要是因为2014年前主要是智能手环为主,2015年随着苹果手表投放市场,很多个人的手表都可以投放市场,抬高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增加,消额会超过销量的增幅。

  从市场参与方来看,小米排在第一位,小米去年发布的手环,价格很低,大家抢的很多。还有像华为也是手机厂商,还有三星和苹果,因为销量比较少。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品牌可能不是很清楚,第一是资本注入,第二可能是初创团队在做,做的东西好,马上就会有成功,大部分都是国内的一些企业。

  从销额是这样的情况,看到三星和苹果分别排到第五和第八,苹果手表是上半年发布的,而且中国买到手表的大部分在6月份拿到第一批货。从销量来看到第八了,上升势头很猛。那我们把智能可穿戴从价格段结构看一下,整个智能手表主要集中在300到1000之间的占到50%以上,3000以上是苹果为代表的,包括一些国外的外资的手表,包括三星的还有LG的发布了自己的智能手表产品,都会有一些上升。这个是智能手表的价格分布。

  再看一下手环的,我们看到超过50%,53.5%都是在150以下,这是最初型的产品跟初创产品。

  上半年把手表和手环都算成可穿戴,还有其他比较少的。从销额来看,手环仅50%,智能手表37.3%,其他的可穿戴只有3.6%左右的份额。销量来看智能手环78.9%,手表占到20%左右。可穿戴设备的待机,6天下在34.2%,超过6天,一个星期到一个月的大概占60%左右,这是现在从数据或者从销售结果来看的结果。

  作为新兴市场我们也做了消费者层面的数据剖析。首先从消费者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认知程度来看,认为这种可悲非常期待的65%,认为一般或者对自己影响不大的会有24%。没有了解过的,不清楚的是10%。认为没有用未来肯定会衰亡的只有1%。作为一种新兴的产品,得到很高认知度我们觉得这个是非常高的动力,整个市场会快速发展。

  第二从我们刚才已经购买过的智能产品的品牌来看,我们剖析一下,做一下用户标签,什么人购买什么产品。从男女比例来看八成以上都是男性,女士的购买也有所增长。从年龄来看主要集中在20到40岁之间,这部分人在成为了智能客观穿戴设备的主人。

  从目前所有售出的产品的适配来看,目前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不如意的情况就是必须配合手机来用,74%都是安卓手机的适配,苹果的是26%左右。

  这里面很有意思,我们把现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存在的大功能看一下,这是重复的。检测过程中,运动检测是98%的,就是计步、跑步,包括运动状态。健康管理的接近70%是有健康管理的。信息推送主要是微信、短信,或者蓝牙连接,这是手环或者手表。GPS定位,还有包括用手环或者手表来拍照或者播放。我不是做消费者研究,因为前端产品是我跟一些科技圈朋友聊,大家说手环应该有什么什么功能,这帮管理者没有达到那么高,包括运动,还有GPS定位是将来有用的,有场景的。可穿戴用在身上,手机虽然在手上,但不是时时刻刻。唯一跟踪人在哪里的,可穿戴设备。第二是可以进行身份识别的功能,手机是有自然属性,未来的自然属性是什么?可穿戴设备可以实现这个功能。最关键的是移动支付,身份识别和移动支付是基于可穿戴设备,比如坐地铁刷卡,结帐的时候替代支付卡,一个可穿戴可以存几张信用卡,这个是大家希望将来可以解决的,应该说关联度非常强,或者比较有针对的功能。

  从目前的问题来看,智能可穿戴设备也有一些问题,比如流失率问题,我们把流失客户做了统计。我们发现购买了智能可穿戴设备,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能够提升自己的逼格也好还是什么也好,买了这种设备以后大约有不到一半的人在一个月内就放弃了。一个月到三个月之间流失率接近70%,短期流失率还是很高的。

  我们统计了一下,根据评论也好,根据一些社会的口碑的,结合我们的数据采集方式也好。原因第一个是功能简单,或者说就有一个提醒,还是靠人实施,没有什么用处。第二是续航能力,比如说介绍可以用7天,实际用三四天,或者忘了充电,没用了,续航能力。第三是手机绑定,第一是绑定方式复杂,第二是要实时绑定,24小时开着,无形中浪费了手机电量,又有不满。最后是信息获取能力,智能可穿戴设备应该做得比较小,物理成为上不能承载太多信息内容,必须借助另外的大屏,必须要拿出手机连接读取,整个体验还是比较差,大概是这样的情况。

  以上是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一些数据和用户痛点的介绍。其实整个痛点来看归纳整理一下,整个现在大家认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是非必备需求,跟手机不一样,手机人手一部必须要有。但是智能可穿戴设备还没有实现。

  我们认为第一智能可穿戴设备未来前景是无限的,包括我们的预测,虽然是保守预测,但是我们认为以后的增长很高。

  第二是发展是基于人文和科技or时尚,基于人的活动和人文社交产生的活动,基于人文的科技或者时尚。因为伴随着苹果手表的投放之后,有很多奢侈品和时尚的厂商已经盯上了这个市场。因为可穿戴首先要有时尚性,然后有个性和功能性,所以这边还是有分歧。将来的成功一定是科技,是互联网企业还是科技企业成功呢?还是未来的奢侈品成功?

  第三是能否替代手机?我们看了一下产品,像苹果手机,它的硬件配制是单核700兆赫兹CPU,8G的空间,从性能来讲等同于一部苹果4手机。一款手表上的性能跟手机一样,只是没有通信功能。也有很多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代替手机。功能手机出现把BB机取代了,功能手机把它们取代了,智能手机又取代了一些东西,包括卡片机、照相机。那智能可穿戴设备将来是否可以取代手机可以关注。作为一款新兴的产品,第一是前景无限,第二是未来的科技和时尚来看参与怎么样。第三是能否替代手机。

  最后我们根据智能化个人终端未来的发展和变化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是转化从IT到DT,也就是信息设备向数据的处理和信息科技转化。如果简单来讲就是两个产品,卖手机还是IT,那卖智能可穿戴设备一定是基于后台的服务、大数据处理来做的,所有的产品无论多么简单一定有DT、算法和云计算支撑,所以第一个是从IT到DT的转化。

  第二是双向两化,第一个是物联网的移动化。移动互联网或者物联网,物联网移动机怎么理解?大家都讲智慧家庭,这也是我们关注这个场景的原因,因为利用一些大数据方式研究未来智慧家庭的演化。在家庭设备实现互联互通的时候手机一定要移动的,无论多远可以看到家庭的场景和设备,可以共享,物联网要移动化。第二就是移动的物联网化,这是我刚才提到的,大家现在拿手机是支付的,是指纹也好,是基于第三方支付。未来是否可以通过手机直接识别,或者通过手环,通过可穿戴设备直接验证身份,可以刷卡、上车,可以检票,其实都有可能。第二就是移动设备或移动端的物联网化。

  第三个很重要的,今天跟主题相关的,就是互联网+信息消费的趋势,就是价值链重塑。可预期的未来的整个这边的商业模式行为,可预期的移动语音收入的整体结构性的缩小。同期手机的,包括平板已经饱和了,IT设备其实也普及了,硬件设备,中间这一段的深色部分结构性没有很大变化和扩张的。那第一部分是移动数据流量的收入,3G刚两年4G来了,马上就5G时代了。所以移动收入肯定会多。第二是OTT收入,这是2018年越来越大。就是硬件之外的服务内容,以及流量这种收入会越来越大。整个信息时代的增长结构化是这样。

  以上就是我今天汇报的内容,谢谢大家。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