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4日 星期五

科技 > 创业 > 正文

字号:  

C轮魔咒:智能硬件为什么融资难

  • 发布时间:2016-05-27 11:01:10  来源:东方网  作者:康斯坦丁  责任编辑:张洁欣

  据相关媒体不完全统计,2015年完成融资的智能硬件公司集中在A轮和B轮,但能挺进C轮的少之又少。对智能硬件创业的年终盘点也显示,此前比较热门的手环、智能家居等主要单品在去年明显出现了回落。陷入C轮魔咒的智能硬件行业,在狂飙突进之后,终于遇到了自己的瓶颈。

  智能硬件的C轮融资难,其实不在于资本寒冬来临。毕竟智能硬件才刚刚起步,未来前景无限,只要产品足够优秀,总会受到投资者青睐。之所以遇到这样的困难,更多的是产品本身没有解决消费者痛点,而且缺乏整合产业链的能力。

  陷入C轮桎梏 智能硬件由生到死

  智能硬件涵盖的范围太过广泛,上至智能家居、医疗健康,下至灯泡、开关,简直无所不包。为传统硬件注入智能元素,为其带来全新生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大众服务。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两年,智能硬件凭借全新的概念,博得不少关注,成为资本市场青睐的对象。

  去年9月蔚来汽车完成 5亿美元融资,其成立于2014 年年底成立。去年5月,大疆完成7500万美元融资。继2014年8月完成1亿元A轮融资后,国内智能投影界明星企业极米科技去年6月完成价值3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继2014年12月斩获1000万美元A 融资后,无人机创业公司亿航去年8月完成4200万美元B轮融资。去年8月,智能家居企业欧瑞博完成7800万人民币A+轮融资。去年1月,以小K智能插座品牌知名的控客科技完成4000万人民币 A 轮融资……

  看似智能硬件发展的势头大好,巨额融资层出不穷,但仔细观察便便可发现:很多融资都是发生在2014年或2015年,且集中于A轮、B轮,C轮几乎没有。据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今,完成天使轮到A轮阶段的智能硬件公司超过270家,而完成B轮的公司则仅有18家。截止2015年9月,智能硬件领域完成106笔融资,天使轮到A轮阶段一共92笔,而C轮仅一笔。陷入C轮融资桎梏的智能硬件企业,最终只能是由生到死。

  痛点难寻、产业链难以整合 智能硬件问题层出不穷

  就目前来看,完成天使、Per-A、A轮乃至B轮的融资企业,如今很多都几乎销声匿迹。即使还生存着,也面临着降薪、裁员、产品研发推荐速度慢、成品遥遥无期等巨大压力。而之所以出现C轮融资困难和其他难题,关键就在于智能硬件企业没有找到消费者的痛点。

  虽然他们画出了一张智能硬件产品的美好大饼,但其实很多产品都只是挂着智能的噱头,有着几个不起眼的功能,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只能算是痒点——有它更好,没它亦可。不能解决消费者的痛点,不能形成刚需的情况下,产品自然没有号召力。周鸿祎此前就对当下创业比较热的智能硬件创业者表示,智能硬件一定要有痛点,只有痒点绝对不行。产品在市场上受不到关注和消费者欢迎,投资者看不到其未来发展前景,自然不愿意再继续投资下去。

  此外,绝大多数智能硬件创业团队虽然有或许能够成功的创新点子,但它们往往缺乏智能硬件从设计、研发、试产和量产各个环节全流程的了解。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就有可能让整个团队遭受重创。其中,智能硬件创业团队最缺乏的就是整合产业链的能力。既没有与上游厂商合作去采购空零配件的能力,也没有下游终端销售的经验。

  甚至很多智能硬件企业旗下的产品还没有完成量产,就因为产业链上的问题导致整个企业“死掉”。许多企业都是先少量推出原型产品,去试探市场和消费者反应。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少量生产与批量生产完全是两个概念。少量生产容易精心打磨,品质会有一定的保障,而批量生产限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往往不会进行严格的生产测试,最终导致产质量爆发大面积问题。

  在难寻痛点和产业链整合不力的双重压力下,智能硬件企业受不到投资者的继续“宠爱”是必然的。C轮融资,就显得遥遥无期了。

  放下融资心魔,回归产品初衷 智能硬件需放慢步伐

  很多智能硬件企业在创立之初,就是奔着融资去的,梦想能够一夜暴富,凭借一款爆款产品成为下一个小米。急切的心情让他们心态失衡,太过重视创意,却忽略了创意是否能够解决消费者的痛点,更忽略了将创意实现的必备手段和策略。眼高手低的结果,就是默默退出智能硬件产业。

  要想赢得C轮融资,或者说要想生存下去,智能硬件企业必须放下融资心魔,回归初衷。首先从产品端发力,同步进行着产业链的整合。在产品磨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去寻求融资。把步伐放慢,其实正是为了走的更远。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