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星期天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字号:  

移动医疗尚处“萌动期” 参与者各寻路径布局

  • 发布时间:2014-08-20 08:42: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磊

  今年以来,苹果、谷歌、三星分别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健康平台,不过相关布局更多地是战略性卡位,而移动医疗在平台层,即底层数据的收集环节,仍处于探索为主的混战阶段。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徐志鹏认为,眼下若谈行业格局为之过早,不同厂商以“探”为特点的各自布局态势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但随着时间沉淀,业内最终会形成寡头垄断局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与多位从业者和行业分析师对话了解到,尽管移动医疗产业处在起步阶段,不过在混战中,产业链上的一些参与者已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合作互补来寻求破局,其中带有移动互联网基因的创业型公司对此更为积极主动。比如春雨医生不做硬件,反而通过与可穿戴设备商和医院等合作,开拓数据监测、解读和行为干预服务;糖护科技与医疗器械行业的上市公司合作,共同研发硬件产品等。

  现状:平台商各自为营

  艾媒咨询的 《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报告》显示,移动医疗行业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医疗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软件方案商和通信运营商等多角色。

  今年上半年,国外科技巨头如三星、苹果和谷歌相继推出了智能健康平台,即三星SAMI、苹果HealthKit、谷歌GoogleFit。去年年底,国内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之一的百度推出了dulife平台。频频得到科技巨头助力的移动医疗产业一时间方兴未艾。

  面对业内缺少强大的平台整合方的现状,徐志鹏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这是众多行业在发展前期都会出现的情况。上述平台方相继做出战略布局,便可视作是科技公司对健康管理体系的“占位”,因为大数据是移动医疗最具价值的地方之一。

  在他看来,国内外IT企业搭建平台的思路其实类似,不同的是,国内企业有更强的本地资源,国外企业对国内的资源和情况不够熟悉。但是,在产品和软件设计上,国外企业却占有优势,国内企业短期内无法与之抗衡。

  徐志鹏表示,现阶段国内移动医疗产业的特点是围绕可穿戴设备这一切入口,进行一系列的尝试,尽管有硬件技术积累的医疗器械厂商也开始涉足,但“产业链整体还很不成熟”。从用户层面看,对移动医疗的认知度大多还停留在对新生事物产生好奇的浅层次。因此,该产业要探索出成熟的商业模式还需时间。

  讲到大数据之于移动医疗的意义,春雨医生CEO张锐强调,移动医疗一切以数据为本,可分为数据采集、数据监测与数据干预三个方向。苹果、谷歌和三星等智能健康平台相当于数据的接收、传输管道,只有负责数据解读与行为干预的服务商读取这部分数据时,数据才能产生价值,用户粘性才有可能提升。

  “数据整合是对于商家而言的,用户并不太在意由谁来负责数据整合,用户在意的是服务。”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春雨医生副总裁毕磊从用户的角度换位思考,点出各平台方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将体现在服务上,能否满足用户需求是制胜关键。

  徐志鹏认为,短期内各厂商按自己的标准分头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这会导致两种不利情形:一,消费者即用户对相关智能硬件乃至移动医疗产业的认可度会受到影响;二,平台方过多会造成数据收集过于分散,无法实现大数据分析。

  样本一:不做硬件的春雨医生

  在软件服务商层面,春雨医生可视为一个样本。

  今年4月,春雨医生推出“空中医院”功能,所有服务的项目和价格均由每个医生自己决定,春雨医生只提供价格指导建议。

  徐志鹏认为,该收费方式的出发点是缓解我国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索价值。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发展渐成规模,或将面临政策管控上的风险。

  不过,如此“自定义”的定价方式,则有可能将线下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症结“延续”到线上平台。张锐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直言,的确会造成部分医生忙不过来,部分医生咨询量少的不均衡情况。

  采访中,张锐把显示器转向记者,展示了一张发展脉络图:以春雨医生APP作为主产品,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自诊+问诊的框架体系。此基础上,发展工具、地方和分科三类APP。

  张锐称,现在春雨医生上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两部分,先是在2012年年初,嵌入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的40万病例样本库。之后,在2013年10月,基于平台自身的用户数据,上线了“智能健康搜索引擎”。

  据其介绍,对于苹果、谷歌和三星等平台方的健康数据,通过优化接口,可“具备随时接入的能力”。但是医院院墙里的数据体系EMR

  (ElectronicMedicalRecord,即电子病例),因涉及各种利益关系格局,目前接不进来。

  据了解,春雨医生目前的收费方式以问诊、空中医院和会员制三种为主。谈及商业模式,毕磊略带几分为难地表示,春雨医生目前谈不上有完整的商业模式,只是正进行一些商业上的尝试。基本的商业化逻辑是面向用户推出医疗咨询的个性化服务,然后让用户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但他强调,移动医疗的价值所在是让更多的用户享受到基础医疗服务,因此,“并不把它定位为春雨医生未来的商业变现模式”,后期还会寻找更多的商业模式来覆盖相应的成本。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留意到,5月,某电商平台出售九安电子血压计时,赠送了春雨医生的诊疗季卡。

  毕磊回应道,通过与九安医疗的上述合作,春雨医生再次明确了发展方向——不会做硬件,而将以一系列的数据支持服务挖掘用户的深层次需求,随之开展精准营销。

  在他看来,移动医疗产业链的参与者众多,能否出现优秀的智能硬件产品、数据整合平台,并通过数据反馈给用户有价值的医生建议,都是形成产业链条闭环的必要因素,不太可能有某一家能把全部环节都做到极致。因此眼下最需要的是参与者都把自己的一块儿业务做好。

  据悉,春雨医生还在尝试与可穿戴设备厂商、虚拟运营商、医院、医疗机构等合作。但毕磊直言,目前智能健康可穿戴设备面临共同的困境,比如数据能精确到何种程度,以及相关数据是否能被医生认可。在他看来,“医生自由化才能激活整个市场”,未来借由移动互联网,该平台主要调动的将是医生个体而非医院。

  样本二:聚焦糖尿病的糖护科技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糖尿病地图集(第6版)》显示:2013年,全世界有8.3%的成年人,即3.82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接近5.92亿。而在现有的糖尿病患者中,有46%的患者即1.75亿糖尿病患者的病例未诊断,“大量糖尿病患者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出现并发症”。

  糖护科技即是将自己的业务半径定位于糖尿病领域。糖护科技创始人兼CEO李承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常见的几种慢性病里,糖尿病是比较强调自我管理的疾病。糖尿病患者除了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定期复查,日常的饮食和运动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其相关指标。考虑到糖尿病目前已出现低龄化发展趋势,结合糖护科技的移动互联网基因,用户定位较相符,并且可形成健康管理闭环。

  同时,作为首款获得国家食药监局(CFDA)认证的智能血糖仪,糖护科技于去年7月向CFDA递交医疗器械许可证申请,最终在今年2月拿到了证书。

  记者在糖护士手机血糖仪的产品包装和硬件机身上都发现印有上市公司三诺生物的商标。据悉,后者是糖护科技的投资方之一。

  对于双方的合作关系,李承志透露,血糖仪的特点是一种仪器适配一种试纸,该智能血糖仪用的是三诺生物的试纸和生化算法,“大家有利益基础在里面,相当于帮三诺生物销售试纸。”同时,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工作由双方共同承担,制造与生产则完全交由三诺生物负责。

  他称,三诺生物在OTC渠道(非处方药渠道)的推广能力较强,因此线下销售交给三诺生物做,双方会按一定的比例分成。糖护科技则把精力主要放在线上渠道。与春雨医生商业逻辑不同,糖护科技瞄准了“设备+应用+服务”的多维定位。李承志对此表示,涉足移动医疗产业有一高一低两道门槛。首先,从获取用户的角度看,尽管开发APP的门槛较低,但用户暂未形成下载移动医疗APP的习惯。其次,通过硬件采集数据后,如想通过人机智能的方式,根据用户数据提供个性化反馈,还需寻求和接触门槛较高的科研医疗机构、医院等权威方合作。因此,硬件相当于一块“敲门砖”,不仅能在用户之间推动口碑传播,还能在同上述机构合作时增加一些砝码。

  他随后表示,人机智能可视作是一种获取数据的手段,在此基础上,用户还应考虑寻求线上或线下渠道的问诊。此外,由于该平台的发展目前在“起步期”,用户粘性还有待提高。下一步会结合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属性,建立社区等模块,在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医生之间建立互动。

  至于盈利情况,李承志直言,“目前当月还不能持平”。他称,目前除了通过B2C方式获取利润,也会通过B2B2C方式,经由向中间经销商提供软硬件“工具”,赚取仪器销售费用和试纸等耗材差价,不过糖护科技未参与服务费分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