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集体“触电” 迎战好莱坞
- 发布时间:2015-06-23 10:45: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书海
新华社上海专电(记者王琳琳、高少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走在世界前列,而互联网对中国电影的改变,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超过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我们能用几年、十几年时间,走完美国几十年、上百年的历程。”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上海电影节的演讲,大胆预言了中国电影“下一个风口”的到来……
互联网+电影,改变“一触即发”
在国内电影内容生产商眼中,过去的一年是互联网刺激电影产业发生深刻变革的元年。互联网巨头集体“触电”,为电影产业“添翼增力”:阿里巴巴开放“娱乐宝”预售,成立阿里影业;百度巨资打造电影互联网众筹平台,入股华策影视;腾讯发布全新“泛娱乐”战略,投资华谊兄弟;优酷打造O2O娱乐平台,成立合一影业;乐视组建乐视影业……
互联网巨头的集体加盟表明:互联网之于电影产业,不再仅仅是营销宣传平台、电商产品销售,而是由外而内、由下而上,在电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深度整合。
“今年,中国电影产业的互联网生态系统已经建立。”博纳影业总裁于冬说,“从众筹融资,到粉丝经济流量导入,到在线销售等,电影产业已形成完整闭环。在这个闭环中,只有内容创作,互联网做不了。这是留给传统电影产业唯一的生存空间。”
“大数据电影”有望真正出现
游族影业,正孕育着当下最受瞩目的国产科幻大片《三体》,在业内,游族常以“互联网电影公司”自称,他们计划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从主演、主题曲,到LOGO设计……将每一个动作打上粉丝与互联网的印记。
导演高群书被任命为游族影业首席产品官,他将根据游族提供的大数据分析判断整个公司电影产品的布局,“大数据是个很好的辅助工具,参照数据分析的结果,电影80%以上会成功。”他说。
分析人士认为,互联网巨头携手电影公司,有望出现真正的“大数据电影”。无论是掌握社交数据的腾讯,还是掌握电商数据的阿里,抑或掌握搜索数据的百度,都可以通过大数据挖掘,真正了解观众的需求,拉近电影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甚至让观众参与到影视制作的每个环节。
电影制作模式正在悄然变革
互联网公司也可能重塑电影制作模式。传统电影的剧本、拍摄和制片主要遵循100多年来电影生产的流程,需要有编剧、导演、制片人和明星演员。但在互联网时代,有些工种的权重可能出现重大变革,比如名导演、明星。
“在传统电影公司眼中,类似冯小刚、葛优、章子怡等大腕加盟,就意味着票房号召力。而互联网时代,《小时代》《爸爸去哪儿》没有名导演,也没有多少一线明星,但最终的票房收入超过了很多大片。”乐视影业CEO张昭说,未来电影制作方式可能不需要大导演、明星,谁在网络上火就可以用谁。
在他看来,高度融合互联网基因的电影公司应是基于知识产权资源的“用户运营模式”。电影公司的首要着眼点是用户,而不是以前的导演、艺术家。“用户喜欢看什么,喜欢谁来导、谁来演,就提供这样的需求,这将是中国电影能抵抗好莱坞的关键所在。”
在线收费:电影产业的重要“拐点”
互联网还能为电影产业带来商业模式和发行渠道上的创新,使其收益不仅仅依靠票房,更依赖电影制作全产业链的产品售卖。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总裁刘春宁预测,在线收费模式,可能是未来整个电影产业的重要“拐点”。
“优秀电影作品不应免费,而应像影院一样,通过家庭屏、电视屏、移动屏给到消费者。”他认为,院线之外,中国还拥有5.5亿手机屏、6亿家庭电视屏,“让用户接触内容的场景不断扩大,将为整个电影产业带来更多商业模式,也会给电影内容商带来更好商业回报。”
事实上,本届电影节,爱奇艺CEO龚宇也宣布,其VIP付费会员数量突破500万,同比增速765%。这一增长让业界既震惊又兴奋。“‘下一个风口’真的来了。”龚宇表示,“视频网站付费观影人数比想象中多。一来盗版治理正逐渐好转,二来,移动支付已走向成熟。”
按照WTO规定,中国电影的进口配额最终一定要放开。当大门敞开,我们将怎样跟好莱坞竞争?张昭认为,好莱坞进行互联网改造相对更困难,毕竟“船大难掉头”,中国电影未来的打法不是跟好莱坞“硬碰硬”,而是开辟并充分借力新的战场——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