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星期天

科技 > 通信 > 正文

字号:  

通信网络诈骗中,哪些人最易被盯上?

  • 发布时间:2016-05-13 09:26:47  来源:光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洁欣

  四个月接报案件近万起

  苏州市反通信网络诈骗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自反诈骗中心成立至今,全市公安机关共报立通信网络诈骗案件9161起,其中电话诈骗案件2361起,占比25.77%;短信诈骗案件888起,占比9.69%;网络诈骗案件5912起,占比64.54%。

  目前,网络诈骗数量已经位居包括通信网络诈骗、街头诈骗等各类诈骗犯罪之首,占同期所有诈骗案件的42.7%。

  “热点新闻”成诈骗由头

  截至目前,购物类诈骗处于所有通信网络诈骗案件的首位;冒充银行、通信机构发送虚假短信案件和代办信用卡诈骗案件,较以往呈明显上升趋势。

  与此同时,市反通信网络诈骗中心在对较为突出的几类案件进行研判分析后发现,犯罪嫌疑人往往以政府部门近期推出的利民、便民举措等热点新闻为由头,趁机实施诈骗:例如黄标车退税补贴、购车购置税补贴、二胎补贴、疫苗补贴等。这些层出不穷的新骗术,也向公安反诈骗提出了新的挑战。

  打工者、老年人易受骗

  哪些人最容易受骗?苏州警方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最容易被骗的人群前几名分别是: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学生、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

  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为何成了受骗“重灾区”?民警分析,大部分务工人员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法律知识、防范意识都较为薄弱,在接触网络购物和使用手机时,不能正确辨别信息的真伪来加以防范,往往成为机票改签、网购退货或携带木马链接虚假短信的受害者。

  而接受新鲜事物较慢的老年人,也成为这几种诈骗类型的易受害人群;同时,老年人对财产增值有一定需求,无法判断辨别各类网络投资虚假交易软件,极易成为投资类诈骗的受害者。

  此外,学生群体由于存在求职和网购的需求,成为兼职刷信誉、虚假商品交易中的主要受骗群体。“学生判断辨别能力相对不足,无法快速识别其中隐藏的诈骗信息。”市反通信网络诈骗中心相关负责人分析说。

  巩固反诈骗“防火墙”

  苏州市反诈骗中心自2015年12月下旬运行以来,根据市民报警即时开展快速处置,在驻点银行和通信运营商的协助下,止付冻结本地涉案账户552个、资金768万余元,协助外地公安机关紧急止付近500万元,封停涉案电话号码238个,封堵涉案网站域名168个,拦截非法国际主叫30万余次。

  针对近期出现的使用虚拟号段实施诈骗的新变化,市反通信网络诈骗中心加大与国内主要虚拟运营商的合作,建立虚拟运营商电话号码识别系统。这个系统通过对涉案电话号码进行快速匹配识别,确定虚拟运营商归属,及时封停涉案电话号码。

  同时,反诈骗中心建立嫌疑电话号码灰名单系统,通过自动发送告示短信、限制呼出、限制短信收发等方式开展分等级控制,进一步巩固反诈骗“防火墙”。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