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5日 星期六

科技 > 评论 > 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 > 正文

字号:  

机器人时代将带来什么?

  • 发布时间:2015-12-01 06:57:22  来源:新京报  作者:刘晓忠  责任编辑:王磊

  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部分环节开始引入机器人,经济社会中人力资源的分布结构也将发生显著变化,这也将带来经济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

  11月25日结束的2015WRC世界机器人展会,是场世界顶尖服务机器人的饕餮盛宴,开放式仿人机器人平台和高仿真机器人灵巧手等都不同程度地带给人无尽的思考。

  目前会展上的机器人离真正的人工智能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当国人看到国内机器人产业还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让许多人有点小失望。但用“失落”的情怀看世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确实太过静态,因为对这一仍然处于发展初期的机器人产业来说,哪怕是高仿的差距也体现出了巨大的突破和发展空间,太多的悲观容易给人在认知上带来固步自封。

  目前展示的机器人,都只是人工智能的雏形,更确切地说还处在自动化与半自动化的阶段,且在应用领域还主要集中于制造业等商业应用领域。智能机器人要真正进入用户服务端,还需要生物学、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等的更多突破性研究。但即便是这种高仿的自动化、半自动化人工智能机器人,给经济社会组织带来的解构与建构冲击也是相当可观的。

  当前自动化、半自动化机器人,在部分制造业与服务业领域正在蚕食传统的就业岗位,即人与机器在某些岗位上的竞争将相当残酷。最为典型的就是,世界代工巨头富士康,业已在工厂配置大量的机器人以替代人力,这种大量产业机器人进入工厂,不仅蚕食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适龄劳动力规模边际递减压力,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制造运营成本,而且大量高精尖生产和服务环节。如在投资领域,近年来在国内兴起的程序化高频对冲交易,实际上也就是一种机器对人判断能力的替代,且这种替代是不可逆的。

  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部分环节开始引入机器人,经济社会中人力资源的分布结构也将发生显著变化,这也将带来经济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就人力资源分布结构上,人将逐渐从繁重的重复式体力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进而使经济社会的人力资源配置愈发趋向于创造、创新和创意等领域,人力资源的布局也逐渐向供给侧倾斜,如发掘市场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产品经理等。这将意味着技工等工种将逐渐面临淘汰,那些缺乏创新、创意和创造能力的技术人才,将不得不面临转型之困。

  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不太可能真的发展到电影终结者中的那种层次,因为人工智能依然倚重的是物理世界的方法论。而人的智能既受益于漫长人类历史的基因沉淀,又是在复杂多变的交互动态下沉淀的意向性,这使得用物理世界的方法论要生产出能替代人脑的智能,将面临海纳的C-D之差问题,即个人能力与所解决问题难度间的差距,人工智能要拟合这种差距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方面电影终结者给出了相应的反思。

  对智能机器人产业,无需用科幻版的意识或夸大它的存在,或失望于它的发展缓慢,最具现实的考量是,随着机器人开始对各种可以程序化、标准化的工序和工种的替代,随着经济社会组织结构在重新建构,我们需要思考自身在机器人时代的定位和价值。

  □刘晓忠(越秀金控金融研究所)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