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中国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工程师阎保平发言

  • 发布时间:2014-09-19 18:34:05  来源:中国网财经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汤婧

  中国网财经9月19日讯 首届中国—东盟网络空间论坛于9月18日下午在广西南宁荔园山庄国际会议中心开幕。近200名来自中国及东盟10国的政府、企业和学术界代表以“发展与合作”为主题交流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经验和智慧。

  会议期间,参会嘉宾围绕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鸿沟缩小、网络经济发展与国际合作、网络空间安全与网络治理、网络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等四个议题展开交流。

  据了解,本届论坛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举办的首届网络空间论坛,旨在增进中国与东盟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会上,中国科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工程师阎保平在《网络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议题讨论中发言。

  以下是阎保平的讲话实录:

  各位下午好!我今天想跟大家汇报的一个题目是:在生物多样性当中的作用是什么?我们现在提出来的题目谈到了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年来中国科学院的团队和我们青海湖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一起在这个地方工作了将近十年,我们通过共同努力,证明了IT技术,互联网技术,对于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和方法,其实代表了信息化社会的一种生产力及像第一次技术革命,蒸汽机出现了以后,引起了工业的社会发展。后来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互联网出现以后,整个社会开始迈入信息化的社会,而且不仅是一个方法和技术。它已经进入到影响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新时期的新型生产当中。

  所以应该说互联网在金融中国正好是20周年,它正在悄悄地改变一切,这是我08年说的,在悄悄改变一切。但是从现在来看不是悄悄的,而是轰轰烈烈地改变一切,包括科学研究,也包括了传统、生态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说一下中国科学院网络中心这个团队和中科院其他的团队为什么会介入到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到2004年的时候中国科学院是做科学研究的,意识到整个会发生变化,信息化会支撑,改变传统的科研方式,包括合作的模式。所以04年的时候,中科院提出来可研信息化这样的体系结构。同时这些年来科学院在不同的时期支持了一系列的可研信息化项目,青海湖这个项目当时并没有列在里边。

  当时我们立了一个项目,叫家庭禽流感的预防和监测系统,中国科学院的团队到了青海湖自然保护区。这个保护区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海拔3200多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而且是一个国际著名的湿地,同时这个地方是生物保护的地方。这是青海湖的状况。这是青海湖的一个流域,2.9万平方公里,这是一个简单的情况。

  这个在青海湖非常有名,这个鸟叫斑头雁,也是由于禽流感的发生,这类鸟非常知名。这个地方冬天是西伯利亚天鹅在这个地方过冬的地方。这是俄罗斯的探险家发现的,目前生活在青海湖周边,还有5百多只。

  青海湖正处于世界上迁徙候鸟最主要的路线之一,中亚线路上,05年4月底到5月初的时候,不到一个多星期,看到斑头雁突然间死亡了6千多只,还有其他的鸟类,这非常震惊。之前禽流感发生在家禽身上。这6千多只死亡,更恐怖的是,因为这是候鸟,所以会把疾病带到世界各地。

  正是因为这个情况,中科院项目组的人进入青海湖,当时是4个研究所,现在是8个研究所,这个团队进行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从05年到明年大概10周年。我们提出青海湖这些迁徙的鸟到底从哪来,到哪去,怎么来预防它,如何来发现这个希望鸟的异类情况,怎么来发现这个现象及早防治。

  第三,候鸟的迁徙路线到底和禽流感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当时的科学问题。通过我们和科学家合作面临三个研究的内容。团队要在青海湖打造一个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IT的技术开发应用的软件来解决,持续解决这样的问题。

  这个信息化的平台目标主要是什么呢?为科学家们创建一个科学研究的平台,实现学科的交叉、资源的共享,并且实现他们之间的协同工作。第二个,为保护区构造一个生态保护的基础设施环境,来提高他们的保护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在野生动物的保护,生态的保护,疾病的观测方面,我们不断地打造和完善一个已经设施平台。开发了一套数据分析的工具。

  第三,我们开发一种应用软件来满足保护区和科学家的需要。我这个就不多讲了,整个有几个环节,从数据的采集、传输开始。包括存储、处理、应用。实现青海湖的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第一个,数据采集系统我们建立了一个野外的观测系统,实现对鸟的迁徙繁殖监控。青海湖大概有400多公顷核心区域,我们在核心区域布设了这样的网络监控系统,实际上是想知道能够及早发现疫病、疫情。同时还在相关的地方铺设了基于IT的自动生态系统,也建立了这样的监测系统。

  这个过程当中应该看到有一点,这个系统的建立,我们一共有23个探头,我们现在每天大概有1百个GB的高清图像传输,覆盖了350公顷的面积,这是很大的一个范围了。这个时间还是比较短的,一般从每年的3月到每年的9月份,生态的监测始终保持。

  这个系统建好以后对整个疫病的预测、预防起的重要的作用,06年的时候,07年又发生了局部的禽流感现象,当时是疑似禽流感,当中还有两个小岛,我通过监控系统来发现的。还有09年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也是通过这套系统来监控、检测,一直到后来的排除。

  这套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视频资料,比如有很多视频资料,像黑颈鹤,科学家们不知道它们是怎么繁殖的,怎么搭窝的,更不知道怎么生存的,这些资料带来了动物新的行为学研究。

  还建立了相关的数据库系统,从青海湖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就设定了这个目标,主要是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数据库,整个数据库的系统。开发了一组软件,包括野外移动的数据采集系统,可以把路线、数据、样本、信息和视频全部集成起来,这是我们保护区工作人员利用这个信息获取的。

  很重要的还有一个,我们曾经研究过到底这个鸟从哪来,到哪去,在07年到10年,USGS和联合国粮油组织下我们做了鸟的迁徙,我们可以用可视化方式来给出来这些鸟的迁徙路径是什么。

  像多媒体制交互数据也是这里面最重要的,以及像移动终端的应用,把一些视频和图片展示给公众,还有像青海湖和保护区做的工作,以及数据可视化技术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它的可视化技术的展示。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等等。应该说这十年的工作,我们在保护期不仅仅搭建了平台,有了方法和工具,更重要是打造一个信息化的队伍,这对科研、科普非常重要。我们有给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的情况。

  除此以外,我们还把这些工作推广到了云南长臂猿保护区,还有长江源保护区的建设。这些年的工作可以说明信息技术能够有利地协助推动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另外我们也越来越感到国家应该非常重视这个地方的信息化建设,中国现在已经有407个国家级保护区,这是4月份刚刚看到的。

  折价保护区其实他们的信息化水平还差得很远,在保护区往往灾害发生的地方,如何通过信息化来提升他们的保护能力和提升他们的科研水平,面对国家提出来的要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必须要和保护可研信息化整合在一起,才能完成这样的目标。

  最后,我是想提这样的建议,因为中国,像云南、广西,与东盟的国家山水相连,而且共同承担着这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任,因此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应该进一步推进我们区域的合作,为此我也提出最后一个建议,希望在这个论坛当中增加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信息化的专题来推动合作。

  我的报告到这里。谢谢大家。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